灌陽紅薯粉

灌陽紅薯粉

灌陽紅薯粉,廣西壯族自治區灌陽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灌陽紅薯粉產品粗細均勻,有光澤,彈性好,久煮不爛,口感爽滑,經浸泡、蒸煮、壓條等工序可製成的條狀、絲狀薯類製品。理化指標:澱粉≥75.0克/100克,水分≤15.0克/100克,灰分≤0.4克/100克,耐煮時間≥16分。

2018年7月,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灌陽紅薯粉”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灌陽紅薯粉
  • 外文名:Guanyang sweet potato powder
  • 產地名稱:廣西壯族自治區灌陽縣
  • 品質特點:粗細均勻,有光澤
  • 地理標誌: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
  • 批准文號:國家質檢總局2018年第277號公告
  • 批准時間:2018年7月30日
產品特點,產地環境,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灌陽紅薯粉產品粗細均勻,有光澤,彈性好,久煮不爛,口感爽滑,經浸泡、蒸煮、壓條等工序可製成的條狀、絲狀薯類製品。理化指標:澱粉≥75.0克/100克,水分≤15.0克/100克,灰分≤0.4克/100克,耐煮時間≥16分。
灌陽紅薯粉灌陽紅薯粉

產地環境

灌陽縣地處都龐嶺西麓,境內東、西、南三面高山環繞,向北開口,東西窄南北長,中間低凹平坦,灌江自西南而東北縱貫全境,把全縣自然分為東西兩半。整個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傾斜,因而冷空氣易進滯出,春季氣溫回升緩慢。
灌陽縣多年日照時數平均1400.2小時,灌陽年總太陽輻射量96.2千卡/平方厘米,其中直接輻射39.3千卡/平方厘米、散射輻射56.9千卡/平方厘米,是廣西較少的縣份之一。全縣多年年均氣溫為17.9℃。
灌陽縣環境灌陽縣環境

歷史淵源

明朝洪武初年,灌陽縣始種植紅薯加工紅薯粉;
清朝光緒年間(1871—1908年),翰林院供職的唐景崧(灌陽新街人氏,後任職台灣巡撫),把灌陽紅薯粉獻給朝廷;
20世紀70年代,灌陽縣培植出“灌陽大紅薯”。
灌陽紅薯粉灌陽紅薯粉

生產情況

截至2017年底,灌陽有紅薯粉加工企業3家、小作坊220餘家,全年生產紅薯粉6000餘噸,產值達到1.2億元,解決就業人口約4000人。
灌陽紅薯粉灌陽紅薯粉

產品榮譽

2018年7月,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灌陽紅薯粉”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灌陽紅薯粉灌陽紅薯粉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灌陽紅薯粉產地範圍為廣西壯族自治區灌陽縣新街鎮、黃關鎮灌陽鎮、新圩鎮、文市鎮水車鄉洞井瑤族鄉觀音閣鄉西山瑤族鄉共9個鄉鎮現轄行政區。

質量技術要求

  • 原輔料要求
紅薯:產地範圍內生產的優質紅薯,澱粉含量20至25%。
水:保護範圍內的地下水,水質符合國家飲用水相關標準要求。
  • 生產工藝
工藝流程:
(1)磨粉:選薯→清洗→磨漿→過濾→沉澱去雜→乾燥澱粉。
(2)打粉:打漿糊→漏粉→熟化→冷卻→搓粉→曬絲。
加工要點:
(1)磨漿取粉:將清洗好的紅薯粉碎磨漿,用100目的網篩過濾2次,沉澱45至50小時。
(2)乾燥澱粉:乾燥至水分低於15%。
(3)打漿糊:取澱粉根據重量倒入適量清水,攪拌和成粉團,將粉團放入陶缸,加水加紅薯澱粉,用手揉搓和勻,直至糊化。
(4)漏粉:糊化澱粉通過模具漏入沸水鍋中,絲條沉人鍋底再浮出水面時,即可定型出鍋。
(5)曬絲:定型後的冬粉在背風向陽處自然曬乾,至水分低於15%。

專用標誌使用

灌陽紅薯粉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廣西壯族自治區灌陽縣原產地地理標誌行政部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廣西壯族自治區原產地地理標誌行政部門審核,報國家知識產權局核准後予以公告。灌陽紅薯粉的檢測機構由廣西壯族自治區原產地地理標誌行政部門在符合資質要求的檢測機構中選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