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溪鎮(湖南常德市鼎城區轄鎮)

灌溪鎮(湖南常德市鼎城區轄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灌溪鎮,隸屬湖南省常德市,位於常德市西北郊,截至2010年全鎮土地總面積6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6910畝。轄14個自然村,2個居委會,199個村民小組,8051戶。鎮內交通便捷,基礎設施齊備,新老207國道、常張高速、澧常高速、石長鐵路貫穿境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灌溪鎮
  • 外文名稱:Guan Xi Zhen
  • 別名:灌溪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湖南省常德市 鼎城區
  • 下轄地區:唐家橋、富貴坪、中心橋、興發垸、黃土山、湯家坪、崗市、大壋…
  • 政府駐地:灌溪鎮政府機關院內
  • 電話區號:0736
  • 郵政區碼:415106 
  • 地理位置:湖南省常德市西北部
  • 面積:64平方公里
  • 人口:35362人(2017年) 
  • 氣候條件:季風濕潤氣候
  • 著名景點春秋戰國時期板栗山、黃土山、富貴坪古墓群。
  • 車牌代碼:湘J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自然環境,人文環境,人口數據,名勝古蹟,經濟狀況,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社會事業,教育事業,衛生事業,文化事業,交通,城鎮建設,著名人物,

歷史沿革

1949年前
屬漸安、天平兩鄉。
1950年8月
屬漸安鄉,歸第三區(石板灘)管轄。
1951年11月
建灌溪鄉,屬第十區(河洑)管轄。
1953年7月
屬河洑區管轄。
1958年10月
成立紅旗公社,灌溪屬之。
1961年3月
建灌溪公社,8月屬河洑區管轄。
1984年
成立鼎城區後復改灌溪鄉。
1991年
建灌溪鎮。 成為了常德市首批工業產值過億元的鄉鎮。
1992年
被任命為常德市衛星鎮。
1994年
被批准為全省12個工業小區之一。
1999年
被定為“全國鄉鎮企業東西合作示範區”。
2008年
富貴坪村榮獲湖南省新農村建設示範村榮譽稱號。
2010年
獲得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村鎮”、全區十佳領導班子、目標管理紅旗單位、人口和計畫生育紅旗單位、工業發展目標管理紅旗單位、新農村建設紅旗單位等榮譽稱號。
名字來源
因太陽山南麓有一古泉,四時不涸,名通天灌,其水流成溪,故名灌溪。

行政區劃

灌溪鎮下轄村(居):唐家橋、富貴坪、中心橋、興發垸、黃土山、湯家坪、崗市、大擋、鐵山、窯頂、樂福、常桃、白馬崗、五里崗。
灌溪鎮共轄14個村、2個居委會,199個村民小組,8051戶。
截至2010年

自然環境

區域位置
灌溪鎮
灌溪鎮位於區治西北8公里,離常德城區5公里。地處東經111°.63′00.22”,北緯29°11′59′71.00”,海拔48米,距市城區5公里,東界武陵區南坪鄉;西鄰桃源縣畲(shē)田鄉;南接武陵區河洑鎮;北抵石板灘鎮。總面積64平方公里。鎮內交通便捷,基礎設施齊備,新老207國道、常張高速公路、石長鐵路貫穿境內。
地形地貌
灌溪鎮大部分地方屬太陽山余脈丘陵區。漸水、富貴河灌流其中。
氣候特徵
灌溪鎮屬於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向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過渡的地帶。氣候溫暖,四季分明,春秋短,夏冬長;熱量豐富,雨量豐沛,春溫多變,夏季酷熱,秋雨寒秋,冬季嚴寒。
平均氣溫16.7℃,年降水量1200-1900毫米,無霜期272天,適宜水稻、棉花、油料等作物生長。由於受地形影響,該地氣候呈現非地帶規律。

人文環境

人口數據

2010年,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灌溪鎮常住人口29200人,其中男性占14953人,女性占14247人。戶籍人口為28155人,其中男性占14049人,女性14106人。
灌溪鎮居住著漢、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壯族、布依族、白族、瑤族、土家族、土族等十多個民族。
35362人(2017年)。

名勝古蹟

灌溪鎮境內有著名的春秋戰國時期板栗山、黃土山、富貴坪古墓群。黃土山楚墓群位於灌溪鄉黃土山村。墓群分布在大山、地磨山、板栗崗三座相毗鄰的山崗上,最高海拔60.5米,1997年至1999年,為配合207國道改道工程,常德市文物處與鼎城區文管所對黃土山村板栗崗上的墓葬進行了全面清理髮掘,共發現古墓葬75座,其中68座東周楚墓,東周墓按墓葬形制分為帶墓道的土坑墓;帶二層台與龕的土坑墓;簡單的土坑墓。

經濟狀況

第一產業

2003年灌溪鎮水稻占地24163畝,旱地1200畝,養殖水面4670畝,山林30300畝,農業產值6649萬元。2007年全鎮培育優質稻種植面積20500畝,農民增收500萬元以上。累計發展玉米、優質水果、瓜類、花卉、花生、用材林種植大戶57戶;豬、雞、鴨、牛、羊、狗、魚、珍珠及特種養殖戶64戶。2009年以鎮農技推廣站牽頭成立了穗豐優質稻農民合作社。該社現有社員105人,註冊資本295萬元。該社採取“龍頭企業+合作社+輻射農戶”的運作模式,大力推廣訂單優質稻種植,現已累計發展優質稻8.1萬畝,為農戶增收逾1500萬元。2014年共發展優質稻訂單種植1.67萬畝,通過配套標準化生產、測土配方施肥、病蟲綜合防治等技術,平均單產近450公斤以上。

第二產業

灌溪鎮產業以工業為主,擁有“中國吊車第一鎮灌溪”的美稱。1985年,灌溪鎮黨委、政府與浦沅工程機械總廠聯合,辦起第一家合資企業常德武陵結構廠。1990年後,鼎城區委、區政府制定開發建設灌溪工業小區的20條優惠政策,對小區的企業減免區本級稅費,提供六通(即水、電、路、郵、話、視)方便,實行掛牌保護和零食費用管理。此後引進4050萬元資金,興建了湖南特力液壓有限公司、武陵結構二廠、浦沅鑄鍛廠、常德鋼廠、常德祥盛軋鋼有限公司等5家上規模的企業,1993年,小區工業產值突破了億元大關,成為常德市鄉鎮工業的旗幟。1994年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灌溪工業小區,有關係鎮人民政府興建,占地面積2000畝。有機械製造、食品加工、建築材料、紡織印刷、冶煉化工等5個工業門類工30家企業,其中投資規模在1000元以上的企業11家。生產包括榮獲國家銀獎的武陵汽車吊車在內的59個系列共110個品牌產品。固定資產總值72137萬元,從業人員4421人(其中具有中級以上職稱的技術人員549人)。從1999年起,灌溪工業小區的接替企業逐步實施產權制度改革,其中公開拍賣4家,股份制改造3家,租賃經營1家。進入21世紀以後,小區大力招商引資,發展民營經濟。有了湖南省湘陵糖業有限公司、浦沅第三製造公司、浦沅特種車輛廠、浦沅底盤廠、常德天立車轎廠、常德市鑫美源新型建築材料有限公司、武鐵機械廠、常德市三聚塑印有限公司等8家民營企業在小區內建成投產,投資總規模達36604萬元。2003年完成工業產值72479萬元,實現利稅3779萬元,被農業部評定為“全國鄉鎮企業東西合作師範區”。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灌溪的教育,可追溯到傳說中的堯舜時代。春秋戰國時期,楚國實力向南發展,華夏文化即傳入境內。西漢時期,官學興起,秉承孔子”有教無類“思想開辦各類私學。
私塾是民間自發興起的啟蒙教育組織。在明朝後期,社學廢而私塾興讓私塾迅速發展,其形式分為四種:一為富豪之家延師設館,專教自家和親友子弟;二為有公產、公房的宗族或會社,主事者擇師設館,收同族、同行、同村子弟;三為塾師自行設館,收徒授課謀生;四為數家推舉一人做東,出面設址延師授教。以上各類私塾,雖然教育形式落後,教學內容片面保守,但對於當地的文化知識傳播和人才的培養也起過一定的作用。
中華民國時期,灌溪鎮的教育幾度興衰。民國初年,改學堂為學校,實行國民教育,促進教育普及。常澧鎮守使馮玉祥和常德縣知事薛篤弼倡導教育,改建一批民國學校,民國四年,灌溪鎮中學得以成立。
灌溪鎮中學,始建於1915年,是一所歷史悠久的全日制農村初級學校。學校地處常德市西郊,毗鄰207國道。1994年投資800萬元進行了整體搬遷。學校占地50畝,建築面積1230平方米,有教職員工96人,在校學生2100人。學校辦學思想是“以人為本,全面發展”。自2003年以來,學校先後投入300多萬元,改善內部設定,形成了“活動育人,管理育人、環境育人”的辦學特色。1999年以來,教師撰寫的200餘篇論文分別獲省、市獎勵,學生學科競賽獲獎達500餘人次,年鞏固率保持在98%以上。1997年底,學校在“兩基”驗收中被評定為全區一類學校,1998年1月,學校被評為全區“十佳學校”之一,1998年10月,被認定為常德市“示範性初級中學”,2002年12月,被市教委認定為“常德市名優學校”。

衛生事業

灌溪鎮衛生院位於常德市鼎城區灌溪工業園內,截至2012年占地面積3畝。住院樓門診樓各一棟,公衛樓一棟,固定資產180萬元。總建築面積2500平方米,其中業務用房面積1800平方米。現有職工35人,其中中高級職稱人員7人。編置床位30張。設有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中醫科、口腔科、公衛辦等科室。擁有B超、X光、心電圖、生化檢測等設備。能開展普外、泌外、剖宮產等手術。
2009年,灌溪衛生院門診人次達8000多人,收治住院人次1206人,業務收入突破200萬元。
2010年灌溪鎮榮國全市人口與計生工作模範鄉鎮。
2012年,灌溪鎮新建了勞動和社會保障服務站,落實新農村養老保險制度,農村低保基本實現應保盡保。

文化事業

1983年建成灌溪鎮綜合文化站,並於同年投入使用,文化站位於鎮政府南面,截至2010年該站有工作人員1名,占地面積300平方米,室內面積 360平方米。軟硬體設施配備齊全,各種文化活動業已開展。
該站截至2010年擁有一座設備齊全的影劇院,每年舉行大型演藝活動和電影放映次數10餘次;圖書室占地面積80平方米,藏有圖書 2106冊,並全部上架陳列;報刊閱覽室,占地面積40平方米,室內有閱覽台、報刊架,並有近10種報刊供參閱;信息資源共享和遠程教室,占地面積20平方米,電腦設備、寬頻設備齊全,能隨時實現文化信息共享和遠程教育培訓,展覽室占地面積70平方米,內設展台、展櫥、展板等配套設施,每年接待來客來訪12人次;戶外宣傳欄,面積10平方米,每年宣傳時事政治、政策法規、科普文化、致富信息等;有較為完善的廣播網路。此外,該站還組織建立了民間腰鼓隊、管弦樂隊、門球隊等,每年開展下村文藝演出、體育比賽和科普培訓均在3次以上。
2012年灌溪鎮宣傳、文化方面,由村(居)民自發組織文藝團隊6個,建成農家書屋12家。

交通

截止2005年灌溪建有蒲崗、政府、灌中、新一區、黑橋小區等5條主街道,總長6000米,硬化率100%;新老207國道、常德高速公路、石長鐵路貫穿境內。全鎮14個村(居),水泥路、柏油路基本上實現了村村通,既方便了民眾的出行,也對村級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我鎮現有已硬化水泥道路74.4公里,其中境內縣道里程4.2公里,鄉道里程11.9公里,村道里程64.3公里。

城鎮建設

1990年之後,鎮政府加大工業小區基礎建設建設的禮服,先後投入3200萬元,興建22萬伏變電站一座,架設4條專用高壓輸電線路,興建自來水廠,開通程控電話,澆築7.5公里的水利路面,完善了工業小區的各項配套合適。截止2005年灌溪鎮3條主街道裝有路燈45盞;排水管道長7500米;自來水廠2座,日供水能力2800噸,供水普及率100%;公廁3座,建築面積150平方米;各類車輛394台,日客運量4200人次,年貨運量145萬噸。集鎮房屋建築總面積37.73萬平方米,其中居民住宅13.25萬平方米,公共建築16.22萬平方米,生產建築82600平方米。截至2014年鎮內5000門程控電話直撥國內外,500千伏、220千伏、110千伏三座變電站座落鎮區,擁有浦鎮、浦磚、浦崗、浦石、浦軋五條電力專線,日供水量1000噸的自來水廠全天候供水。灌溪鎮人均住房面積達到45平方米,垃圾處理率達到100%,燃氣普及率達到82%。2014年中聯西區4條路續建項目已經竣工通車;啟動了投資2億元的灌溪園區中聯大道等7條道路建設,10月份崗中西路等3條道路已破土動工。
灌溪鎮灌溪鎮

著名人物

周錫齡,乳名桐生,別名周勇,大革命時期英勇就義的革命先烈。1905年2月10號出生在湖南常德縣灌溪寺樟樹灣周家嘴一地主家庭。1925年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1929年在南縣因叛徒出賣慘遭殺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