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河雕塑群

濱河雕塑群

位於濱河路中段,小西湖公園北側,是全國諸多表現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的雕塑藝術中最漂亮的一尊,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在全國首屆城市雕塑方案評比中,曾獲得優秀獎。雕塑由甘肅著名的雕塑家何鄂女士創作,北京雕塑廠於1986年4月30日雕成,系一長6米,寬2.2米,高2.6米的花崗岩浮雕,總計40餘噸。由母親和一男嬰組成構圖。

濱河雕塑群位於蘭州市河南岸的濱河帶狀公園,東西約10公里範圍內,巍然矗立著一組城雕,將蘭州裝扮多得美麗多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濱河雕塑群
  • 地理位置:甘肅省蘭州市 
  •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性氣候
  • 創作者:何鄂
  • 竣工時間:1986年4月30日
黃河母親,綠色希望,筏客搏浪,絲綢古道,平沙落雁,

黃河母親

母親秀髮飄拂,神態慈祥,身軀頎長勻稱,曲線優美,微微含笑,抬頭微曲右臂,仰臥于波濤之上,右側依偎著一裸身男嬰,象徵著哺育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不屈不撓的黃河母親,和快樂幸福、茁壯成長的華夏子孫。雕像下基座上刻有水波紋和魚紋圖案,源自甘肅古老彩陶的原始圖案,反映了甘肅悠遠的歷史文化。同時,水波紋和魚紋也反映了黃河流城的先民們對自然現象敏銳的觀察力。雕塑前面另立一全國青少年地學夏令營於1984年8月所立"獻給中華民族的搖籃--黃河母親"碑。

綠色希望

位於黃河母親雕塑東約180米處,由王志剛、王鐵城做成。它是由甘肅130多萬青少年捐資興建的,建於1987年7月。主像由高11米、8米、3米三株漢白玉圓錐體變形樹組成,高低參差,疏密有致地矗立於園林綠地中,寓三木成"森"之意,反映甘肅人民種草種樹,綠化隴原的偉大壯舉,象徵隴原青少年茁壯成長。側像2座,各高8米、長11米,漢白玉浮雕,呈弧形對稱分布於主像兩側,東側為"採種支甘",西側為"綠化隴原",以突出、烘托主像,起提示主題的作用。

筏客搏浪

位於濱河路東段"白塔遠眺"小遊園中,1986年10月1日由汪興中所作。通高6.15米,總長8.6米。雕塑由鋼筋混凝土基座鑲嵌以黃河卵石,呈黃河巨浪翻卷狀。皮筏斜飛於浪尖之上,破浪而飛,有搏浪追風之感。青銅鑄成的筏客跪姿昂首揮槳,其後有一跪姿少女,右手攏鬢,神態安詳。這一雕塑再現了昔日黃河上以皮筏為渡的交通方式,是蘭州黃河文化的主要內容。

絲綢古道

位於城關區黃河大橋南端,濱河路南段,系龍緒理創作,四川都江雕塑社朱孝學於1987年3月9日雕成。雕塑截取絲綢古道的一峰駱駝為核心,由花崗岩雕成,高6米,長7米,重百餘噸,集中反映了盛唐時期的絲路盛況。雄駝滿載綢緞,上騎一著披風,右手搭涼篷瞭望的長者。駝右前部一深眼隆準虬須的胡商牽韁倒行。駝右後方一青年右手作喇叭狀呼喊後續駝隊。雕塑構圖古樸,整體凝重,氣勢恢宏,令人頓生朔漠蒼涼之感。

平沙落雁

又名"芳洲思雁",位於濱河路東段,雁灘尖子南面,由王志剛作於1987年10月。雕塑呈在不規則形淺水塘中,大小不等的三隻不鏽鋼大雁離水展翅奮飛狀,塘西畔點綴以五枚"雁卵",錯落有致。總體採用抽象派手法,略加變形,顯得新穎別致。這一雕塑取材於蘭州新十景之一的"芳洲思雁"景觀和雁灘的傳說,寄寓蘭州人民恢復生態平衡,使大雁重返雁灘的願望,並使人們能聯想到大雁從孕育到雄飛的生命演替過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