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水生態景觀設計

濱水生態景觀設計

濱水生態景觀設計是對湖、江、河、濕地的水質改善,水土保持、動植物棲憩和綠化美化等方面的修復治理,對沿岸的空間、設施、環境等進行規劃設計、以創造優美、生動、特色的濱水生態景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濱水生態景觀設計
  • 類型:水土修復,設計類
  • 保護對象:大自然中的水
概述,發展,特點,意義,價值,操作流程,注意點,

概述

濱水生態景觀設計是對湖、江、河、濕地的水質改善、水土保持、動植物棲憩和綠化美化等方面的修復治理,對沿岸的空間、設施、環境等進行規劃設計,以創造優美、生動、特色的濱水生態景觀。同時,在保護生態環境及可持續發展思想下,從生態學的角度提出了植物修復、重構系統食物鏈、重建緩衝帶及濱水綠化、實施生態護岸、增加物種重建群落等一系列恢復濱水生態的方式與途徑。
濱水生態景觀設計(臨沂市)濱水生態景觀設計(臨沂市)

發展

1.前工業化時代——濱水區自然發展為特徵
2.工業化時代——濱水區以工廠、碼頭和倉庫為地標
3.後工業化時代——濱水區以遊憩和景觀為首要功能
後工業化時代城市濱水區濱水生態景觀設計具有以下共同要求:
3.1恢復生態環境,保持可持續發展
3.2修繕歷史建築,保護傳統文化
3.3最佳化交通組織,實行人車分流
3.4重組用地功能,開拓公共空間
3.5精心設計濱水景觀,構建城市親水區

特點

1. 保持濱水區的整體性與連續性;
2. 遵從生態環境特徵,減少人為干擾與破壞;
3. 生態、景觀、防洪等多功能兼顧;
4. 以綠為主,生態優先;
5. 植物的多樣性,適應性強,提供城市野生動物適應的棲息場所;
6. 改善城市氣候、維持生態平衡;
7. 景觀結合文化,突出地方性特色

意義

水為城市的命脈,水資源維繫著城市生命的延續,“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依山臨水而居,自古以來便是人類生存棲身的首要選擇。城市濱水區起點於一個遙遠的村落,同時,也是伴隨著城市的形成與發展。是城市文明的起源點。城市濱水景觀作為城市景觀的表現形式,是城市景觀的重要凝聚點和傳承體,它作為景觀的物化存在,離不開對本市區域內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延續。

價值

修復生命環境
能滿足生物生存的基本需求,並能形成相對穩定的結構狀態
其一是基於自我演替為原則的鑲嵌組合生境
其二是基於生態鏈為原則的自我平衡的生境

操作流程

1、濱水生態景觀設計從依託水土形成的景觀資源調查開始,進行生態診斷。
生態問題診斷生態問題診斷
2、以生態修復為導向的濱水生態景觀設計思路
濱水生態景觀濱水生態景觀
3、濱水景觀的生態修復方法和技術的運用
3.1、生態防洪與防枯
生態防洪與防枯生態防洪與防枯
創造良好的水生態環境及水邊風景, 與水體的自然形態、水岸、水質、水量和自然植被密切相關。景觀生態學認為,水體的自然形態是自然演變的結果,人工對水體的渠道化和裁彎取直雖然有利於提高汛期的快速行洪能力, 但減少了水體邊緣的進退變化,改變了水流速度和狀態,使原本生長在水中和水際的生物種群減少甚至消失。通過景觀建設,保護和恢復水體的自然或半自然形態,對於改善水生態環境, 營造水邊的自然風景十分重要。
3.2、濱水植被保護和修復
為保護當地的物種和穩定生態體系, 應對植物種系進行調查,了解水中
、水際、河灘、堤防內外生長的植物種類、環境特點,並注意植物物種間的相互關係。以此作為自然環境質量評價的因素,也為進一步的植被計畫和措施提供依據。種植規劃應從當地環境特點出發, 按生態習性選擇樹種。應儘量保持和維護地方原有的鄉土樹種和草本植物,適應鄉土地帶環境,形成地方風景特色。在河灘地保護多年生水生植物和草本植物,濱水地帶擴大栽植低矮的灌木叢和草地,為昆蟲、鳥類和小動物提供食物;在堤岸邊緣種植喬灌草混合林帶,形成陰影,防止水溫過高而產生水華;植物根系還可起到淨化緩衝的作用,截留泥沙,淨化水體, 減輕農藥化肥殘留的污染。
3.3、濱水工程構築的生態技術
濱水工程構築的生態技術濱水工程構築的生態技術
水體及濱水工程構築,包括堤防、護岸、堰閘、丁壩等是實現水利工程功能的重要手段,並形成了濱水工程景觀的特色。在工程建設過程中, 不可避免地會對水體、水域及周邊土地產生衝擊。確定科學合理的開發目標、規模和強度, 選擇合適的項目、基址,把對環境的影響減少到最低, 是濱水工程構築的重要原則。濱水工程構築應首先滿足防洪安全的百年大計,,在此前提下, 兼顧灌溉、調水、除漬等各種功能。

注意點

濱水景觀場地開發應考慮水資源管理的10個原則:保護流域、濕地和所有河流水土的堤岸;創建一個淨化的計畫,將任何形式的污染減至最小;土地利用分配和發展容量應與合理的水量供應相適應;返回地下含水層的水質和水量應與水的利用保持平衡;限制用水以保持當地淡水儲量;通過自然排水通道而不是人工修建的暴雨排水系統引導表面徑流;利用生態方法設計濕地,進行廢水處理、消毒和補充地下水;地下水供應和分配的雙重系統使飲用水和灌溉及公園用水有不同稅率;開拓、恢復和更新被濫用的土地和水域達到自然健康狀態;推動水的供給、利用、處理、循環和再補充技術的改進等。這些原則體現了致力於健康的水體水環境和水資源的管理, 並成為濱水景觀設計規劃的前提和基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