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市政府2015年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年度報告

本報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山東省政府信息公開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等有關法律法規以及2015年度我市各縣(市)區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門政府信息公開年度報告編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濟南市政府2015年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年度報告
  • 發布單位:濟南市人民政府
引言,具體內容,

引言

本報告由概述,政府信息公開的組織領導和制度建設情況,發布解讀、回應社會關切以及互動交流情況,重點領域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推進情況和公開情況、主動公開政府信息及公開平台建設情況、政府信息公開申請辦理情況、政府信息公開收費及減免情況、因政府信息公開申請提起行政複議及行政訴訟的情況、政府信息公開保密審查及監督檢查情況、所屬事業單位信息公開工作推進措施和落實情況、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改進情況和附表等12部分組成。

具體內容

概要
2015年,全市各級政府及其部門認真貫徹落實《條例》和《辦法》精神,嚴格按照國務院辦公廳《當前政府信息公開工作要點》要求,堅持以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以深化公開內容為核心,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工作制度,拓寬公開渠道,進一步推進公共企事業單位信息公開平台,不斷拓展公開工作的廣度和深度,政府信息公開各項工作取得了新進展。
組織領導和制度建設情況
 (一)加強組織領導。市政府高度重視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不斷加強對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組織領導,根據市領導分工變化,及時調整領導小組成員。市政府辦公廳分管領導多次在政府信息公開調度會議上,要求深入開展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將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作為權利運行“陽光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各縣(市)區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門也都高度重視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明確了本級本部門信息公開工作分管領導、工作機構和工作人員,制定完善制度措施,推動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深入開展。
 (二)健全制度規範。一是加強政府信息源頭管理機制,對製作形成或在履行職責中獲取的政府信息,嚴格依法依規明確公開屬性,確定為依申請公開或不予公開的,應當說明理由。二是建立政府信息公開法律顧問制度,發揮法律顧問專業優勢,提高信息公開專業化、法制化水平。三是調整完善全市政府信息公開目錄,深化和豐富公開內容。各縣(市)、區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門也按照國家、省、市有關要求,結合本地本部門實際情況,進一步制定完善了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措施和制度。
發布解讀、回應社會關切以及互動交流情況
(一)加強信息發布解讀工作。市政府入口網站公開欄目中設定有政策解讀欄目,要求各部門在轉發上級檔案、公開發布本級制定重要決策、制發規範性檔案時配發相關政策解讀,包含檔案發布背景、意義、主要內容或者組織專家撰寫解讀材料。適應網路傳播特點,更多運用圖片、圖表、圖解、音頻、視頻等方式發布解讀信息,增強政策解讀效果。9月份政府辦公廳印發了《當前全市政務公開工作要點》,在政府入口網站公布的同時還配發了圖文版解讀,為民眾提供客觀、可感、可信的信息,發揮正面引導作用。“圖說濟南”欄目上傳圖片3500餘幅,並推出了“視頻濟南”,服務形式更加形象直觀豐富。
(二)切實做好社會關切事項回應及互動交流工作。一是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針對市民關注的熱點問題,充分發揮濟南12345市民服務熱線的政策解讀作用,打造24小時服務市民的政府工作系統,已成為人民民眾聯繫政府最重要、最暢通、最便捷、最信任的渠道。二是政府網、微博、微信建立聯動機制,及時捕捉和回應社會關切。直播了2015年“直面問題、踐行承諾”政務面對面48場民眾見面會,每期訪問量在20多萬人次,解決民生問題500多個;設定了“請您參與”“泉城徵集”“泉城調查”等欄目標籤,就政府及部門重要政策、重點項目規劃等廣泛徵詢民意,聽取民聲。三是我市網路文化辦公室和市政府辦公廳都部署有輿情監測平台,密切關注涉及黨和政府重要工作部署、關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政務輿情,及早發現和研判需要回應的相關輿情和熱點問題,及時發布權威信息,消除不實傳言,正面引導輿論。
重點領域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推進情況
市政府辦公廳制發了《當前全市政務公開工作要點》(以下簡稱《要點》),同時配發《全市政務公開工作分工責任表》,要求各級各部門結合工作實際,細化工作方案,逐項對照落實。組織召開重點工作調度會,積極調度《要點》落實情況,全市重點領域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深入開展,取得階段性工作成果。
(一)推進行政權力信息公開。我市市級行政權力清單于3月底向社會公布,清單共納入52個市直部門(單位)的行政權力事項3729項,其中行政審批341項、行政處罰2268項、行政強制152項、行政徵收30項、行政給付10項、行政裁決8項、行政確認122項、行政獎勵46項、行政監督380項和其他權力372項。精簡率達到52.7%。10個縣(市)區也均於3月底公布,其中市內四區行政權力事項平均2740項,歷城和長清兩區平均3368項,四縣(市)平均3670項。
(二)推進財政資金信息公開。今年4月份,公開了《關於濟南市2014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15年預算草案的報告》及28項財政資金收入、支出表,並細化了預決算公開內容,在公開到支出功能分類項級科目的基礎上,一般公共預算基本支出已公開到經濟分類款級科目,對下專項轉移支付預決算公開到具體項目,並公開分地區的稅收返還、一般性轉移支付和專項轉移支付情況。實現了市級預算決算信息內容的全面公開;今年5月份,公開了2015年濟南市市級“三公”經費預算,並細化說明了因公出國(境)團組數及人數,公務用車購置數及保有量,國內公務接待的批次、人數,以及“三公”經費增減變化原因等信息;政府採購項目的採購需求、採購預算、採購檔案、採購公告、採購結果、採購契約、驗收報告、投訴處理結果等信息都已按照要求及時、完整的在濟南市政府採購網上公開;按照省財政廳的統一部署,我市已做好了按照地方政府債券發行有關規定,準確披露相關信息,公開扶貧、移民資金的規模、發放明細等信息的相關準備工作。
(三)推進公共資源信息公開。市住房保障局將保障性安居工程信息作為信息公開工作的重中之重,公開了2015年度保障房建設計畫任務量、建設計畫任務量完成進度、建設計畫項目清單、保障性住房開工項目和基本建成項目等內容;房屋拆遷補償信息全面實行公示制度。各徵收部門和徵收實施單位在徵收範圍內對徵收補償方案、徵收評估機構的選擇、被徵收房屋的摸底調查情況、項目前期審批檔案、安置房源戶型及選房程式、最低套型面積資格認定結果、徵收評估機構情況、初步評估結果、未登記建築認定結果、投訴舉報電話等進行公布或公示,逐戶送達被徵收房屋分戶評估報告,上述相關信息,被徵收民眾都可以查閱、核對,保障了被徵收民眾的知情權和參與權;進一步加大征地政府信息公開力度,在網站專門設立“征地信息公開欄目”,建立了2011—2014年度征地信息資料庫(主要包括上級政府批准用地的批覆檔案、“一書四方案”、擬徵收土地公告、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公告、徵收土地公告、土地徵收補償安置協定、征地補償費用支付相關憑證、勘測定界圖),社會各界可對相關征地地塊信息進行自由查詢,進一步提高了征地工作透明度,方便了民眾對征地信息的查詢。
(四)推進重大建設項目信息公開。市發改委牽頭做好重大建設項目信息公開,共公開項目審批核准信息359條,完善補充招標方案核准信息47條。
(五)推進公共服務信息公開。推進社會保險信息公開,網站提供社會保險等數據查詢功能,提供就業崗位信息,考試報名、提供舉報、監查、投訴等功能,同時可匯總分析公眾的各種問題,為領導決策服務;推進社會救助信息公開,及時向社會公開了《濟南市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對辦法》及政策解讀信息。做好城鄉低保、特困人員供養、醫療救助、臨時救助等信息公開工作,實行政策和辦理流程公開;不斷深化招生信息公開。網站上設定招生考試專欄,分國中學業水平考試、高中階段招生、普通高考、自學考試、成人高考、計算機考試等子欄目,及時維護政策檔案,特殊類型招生政策、通知公告等有關信息。為了方便考生及家長查詢,每年高中招生期間,市教育局網站設高中階段學校招生浮動視窗,將高中階段學校招生政策檔案和需要家長及考生知曉的信息按照時間順序及時刊登,全過程公開;抓好醫療衛生機構信息公開。充分利用全市企事業信息公開系統,全面做好所屬事業單位信息公開工作,召開了專題工作會議,制定了考核評估指標,指導各醫療機構健全公開目錄,全面公開醫療服務、價格、收費等信息。目前,全市企事業信息公開系統“衛生計生”頁面的信息公開基本做到及時、全面。2015年所屬醫療衛生機構通過全市公共企事業信息系統發布信息2966條。所屬醫療機構還通過網站、大螢幕、公開欄、指示牌等方式及時公開有關信息。
(六)推進國有企業信息公開。市國資委對企業投資、企業改制、資金髮放、信訪穩定、幹部任命和國有資產監管法規政策、工作職責、工作動態等全部予以公開。
(七)推進環境保護信息公開。通過網站及時向社會通報環境違法信息,動員社會力量督促超標排污單位落實整改要求。對全市691家排污單位的排放情況、治污設施建設情況及環保部門監管情況在省環保廳網站進行每月公示,接受民眾監督;污染源線上監測實時監測數據,由省環境監控中心統一發布,涉及廢氣污染源、廢水污染源和污水處理廠監測信息;通過官方網站、微博及微信等平台對各類監管執法信息進行主動公開,其中,對環境違法行政處罰信息每月一公開,對環境保護大檢查信息每輪一公開,對貫徹落實新環保法及配套查封扣押、停產限產、按日計罰等措施每次一公開,切實用行動保障環境監管執法工作的透明度,保證人民民眾的環境知情權;環保局安排專人負責突發環境事件的信息公開工作,2015年我市共發生重污染天氣等突發環境事件2起;按照環保部要求向社會發布2014年度全市固體廢物污染防治信息,定期公布危險廢物轉移審批情況,定期更新輻射監管系統信息,並公布輻射類環境影響報告表審批情況。
(八)推進食品藥品安全信息公開。開設“監管動態”欄目,下設監督公示、警示信息、新聞報導等欄目,其中“監督公示”欄目,涵蓋了行政處罰、違法廣告、飛行檢查、抽檢通報等信息,今年以來,已發布65條監督檢查公示信息。
(九)推進社會組織和中介機構信息公開。加大社會組織成立、變更、註銷、評估年檢結果、查處結果等信息公開力度。根據上級主管部門意見推進社會團體和民辦非企業單位信息公開管理辦法的制定,推動服務、收費等事項公開。
政府信息主動公開以及平台建設情況
(一)公開主要內容。2015年全市全年共主動公開政府信息310928條,同比增長26%。其中,政府公報公開信息237條,政府網站公開信息193433條,政務微博公開信息12738條,政務微信公開信息12168條,其他方式公開信息92352條。
1.政策法規信息。公開了《濟南市道路交通安全條例》、《濟南市氣象災害防禦條例》等政府規章,以及《濟南市行政權力清單動態管理辦法》、《濟南市被征地農民參加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實施細則》等規範性檔案。
2.規劃計畫信息。公開了濟南市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執行情況以及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等發展規劃;各縣(市)區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門也公布了各自相關規劃與計畫。
3.統計信息。公開了2014年濟南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4年濟南市統計年鑑、濟南市第三次經濟普查主要數據公報,以及金融、財政、工交、三農、建築等15大類60多項統計數據和分析資料。
4.政府機構和人事信息。公開了政府機關管理職能、內設和下設機構、領導班子成員情況和工作分工、人事任免等信息。公開了2015年黨政機關公開選拔領導幹部的選拔職位、資格條件、選拔工作程式和方法等。
5.公共資金使用和監管信息。公開了2014年全市和市級預算執行情況、2015年預算安排意見、2015年市級財政支出專項預算、月度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和支出情況等,以及政府集中採購項目目錄、政府採購限額標準、採購結果和救災捐贈款、優撫事業費、社會救急資金使用及分配情況等方面信息。
6.與公眾密切相關的重大事項方面信息。圍繞民眾關心的衛生計生熱點問題,及時向社會媒體通報了我市統籌做好全面兩孩準備工作,就“落實企業獨生子女父母退休職工一次性養老補助”進行政策解讀;針對目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熱潮,主動公開各項促進創業政策,突出做好針對高校畢業生、產業轉型和化解過剩產能中產生的再就業人員、城郊失地農民、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的有關就業創業的政策,並及時配套政策解讀,使老百姓對政策更容易了解認知;為滿足了公眾查詢出行信息的多方面需求,政府入口網站設立出行路況欄目,以路網示意圖的形式將高速公路、主幹線公路、城市出入口等路況以顏色標註,以動畫形式設計了城際出行、市區出行引導,市民可在出行前制定個性化的出行路線;公開了招生考試、教育收費、高校畢業生就業、幫困助學,醫政管理、衛生監督、疾病預防、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理,扶貧優撫、社會保障、勞動就業,土地徵用、房屋拆遷、補償安置等與人民民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信息。
(二)公開平台建設情況。2015年度,我市不斷加強政府信息公開載體建設,在政府入口網站、政府公報、12345市民服務熱線、政府信息公開查閱點、廣播電台、電視台、報紙、宣傳欄的基礎上,著重加強公共企事業單位辦事公開平台建設,進一步擴大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廣度和深度,努力滿足社會公眾日益增長的政府信息公開需求。
1.政府網站。積極圍繞民生關注和社會熱點,製作了兩會專題、創建全國衛生城市專題、濟南市氣象科普館、第三次經濟普查專題、新聞發布會專題、誠信平台等專題,清晰直觀,權威及時,設定新穎,圖文並茂,較好地回應了社會普遍關切,增強了政府信息公開的實效。圖文直播了34場新聞發布會,平均每場訪問人次都在10萬以上。聯合濟南網路電視台製作完成“兩會專題”政務網路訪談12期,邀請12名政府部門一把手參加,現場解答問題517個,場均觀看人數20萬人次,大大提升了政府的網路形象。濟南市政府入口網站在傳遞政務信息、服務民眾、親民溝通、網路問政、輿情引導、應急救援等方面的作用發揮出積極作用,成為服務公眾、創新社會管理、宣傳城市形象的一個綜合平台,也是及時、準確、權威發布政府信息的第一平台。
2.政府公報。《濟南政報》(《濟南市人民政府公報》)及時公開我市地方法規、政府規章,市政府及市政府辦公廳重要檔案、會議,以及人事任免、機構設定等信息。《濟南政報》為半月刊,每期發行數量6000份,全部免費向各縣(市)區政府、市政府各部門、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村委會(居委會)、圖書館、檔案館和部分企事業單位發放,在政府信息公開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2015年全年共印發24期,刊登檔案237個,編輯校對238萬字,寄發13萬餘份。
3.12345市民服務熱線。2015年熱線共受理民眾各類訴求300萬件,較去年同期增長8%,辦結率97%,市民滿意率保持在98%以上。組織歷下區、槐蔭區、市發改委、市工衛計委等部門以及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到熱線接聽電話84場次637人,督查督辦熱點難點問題8411件,提供各類數據分析報告、社情民意專報等506篇。熱線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針對市民關注的熱點問題,充分發揮平台作用進行政策解讀,打造24小時服務市民的政府工作系統,成為民眾聯繫政府最重要、最暢通、最便捷、最信任的渠道,充分發揮了“民生直通車、發展助推器、形象代言人、行風檢測儀、決策信息源”的作用。
4.公開查閱點。我市各級檔案館不僅為社會提供檔案利用服務,而且均被市或所在縣(市)區政府確定為本地政府信息公開指定場所。全市12家綜合檔案館全部建立起了標識統一、制度完善、基本設施齊全、服務環境溫馨的文檔查閱中心,有的縣區把服務視窗延伸到街道、鄉鎮,解決了檔案和現行檔案利用“最後一公里”的問題,視窗服務基本達到標準化、規範化要求。市圖書館設立政府信息公開查閱服務處,專架陳列《濟南市人民政府公報》,配備專用電腦供讀者查閱政府信息。同時, 《濟南市人民政府公報》在市及各縣(市)區政務服務大廳等公共服務場所也都設有公開贈閱點,方便民眾查詢。
5.新聞發布會。目前我市建立例行新聞發布會制度走在全省前列,以每月兩次的頻率定點定時召開,有兩名固定的新聞發言人,按照突出準確性、真實性、時效性和能公開儘量公開的原則,及時發布廣大民眾和社會各界關注的新聞信息。2015年市委市政府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16次,各級各部門總計召開新聞發布會238次,主要領導參加45次。
6.其他公開形式。濟南政府入口網站引入垂直檢索和智慧型機器人,使檢索結果更豐富,服務更方便。手機微門戶iphone、ipad及安卓系統三種版本的客戶端均實現了線上信件提交、線上參與訪談及調查、線上視頻播放以及實時訊息推送功能,將入口網站的服務能力延展到了移動領域。12345開通熱線微博、微信,不斷升級熱線智慧型辦理系統,打造了電話、簡訊、網路、微博、微信“五位一體”全格線覆蓋24小時全天候運行的受理平台。同時利用智慧型化系統優勢主動徵求市民意見建議,溫馨提示133.8萬人次,傳送簡訊7.2萬人次,微博閱讀量達到6.4萬人次。濟南人民廣播電台、濟南電視台組織《政務監督熱線》、《政務面對面》節目,組織各縣市區和市直部門單位主要負責人上線,認真聽取、答覆和解決廣大人民民眾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各縣(市)、區政府和部分單位在政務服務大廳設定公開視窗和電子螢幕、電子觸控螢幕等,通過多種形式公開政府信息,方便相關單位和個人辦理業務。還有部門採取設立本部門政務公開專欄,提供政務公開手冊或便民卡片等形式向社會公開政府信息。
政府信息公開申請辦理情況
(一)申請情況。2015年度全市政府機關共受理政府信息公開申請1860件,同比增長14%,其中市級1394件,縣(市)區級466件;網上填表及電子郵件申請698件,信函及傳真申請751件,當面申請411件。內容主要涉及土地徵用、規劃審批及編制、房屋拆遷安置等方面。
(二)申請處理情況。2015年度全市政府機關共受理政府信息公開申請1860件,辦結1795件,其中“已主動公開”的為238件,“同意公開”的為883件,“同意部分公開”的為47件,“不予公開”的為48件,“其他情況”的為579件。
收費及減免情況
2015年度,全市各級各部門政府信息公開檔案均免費提供,未發生政府信息公開收費及減免情況。
行政複議和行政訴訟情況
2015年度,全市各級行政複議機關共收到政府信息公開行政複議申請54件,維持24件,糾錯30件,其他情況0件。
2015年度,全市各級政府和部門政府信息公開行政訴訟319件,維持171件,糾錯148件,其他情況0件。
保密審查及監督檢查情況
我市高度重視政府信息公開保密審查工作,嚴格執行《濟南市政府信息公開保密審查工作規定(試行)》、《市政府網站上網信息審批制度》等規定,健全機制,規範程式,強化檢查,做到以制度管人,按程式辦事,確保信息公開的同時做好相關保密審查工作。具體工作中,嚴格遵守誰公開、誰審查,誰審查、誰負責及先審查、後公開的原則,認真處理好保密與公開的關係,確保落實政府信息收集、整理、編輯、審核、發布、更新等方面的程式規定,確保做到涉密信息不公開、公開信息不涉密。對不能確定是否可以公開的政府信息,依照相關規定報請有關部門或保密工作部門審查後再作處理。針對政府信息公開保密工作責任重、領域廣、涉及單位多的實際,市政府辦公廳按照相關要求,每年對各縣(市)區政府、市政府各部門網上公開的信息內容進行不定期的網上檢查或抽查,同時,每年會同保密部門對縣(市)區政府、市政府各部門信息公開系統進行專項檢查,及時通報檢查情況。
公共企事業單位信息公開工作推進情況
建立了濟南市公共企事業單位辦事公開平台,涵蓋了環保、通訊、水電氣熱、金融等17個服務領域114家公共服務企事業單位信息,較好地回應了社會關切,增強了政府信息公開實效。
存在主要問題和改進措施
我市政府信息公開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與省政府要求和人民民眾期望相比,還有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 一是政府信息公開機構和隊伍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從事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專職人員較少,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該項工作的有效開展和落實;二是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意識、效率和數量質量有待繼續加強,有些部門對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對應公開的信息有時不願公開或不及時公開,主動公開的信息數量不足,更新不夠及時,公開內容有待進一步深化;三是信息公開監督考核機制需要進一步強化等。
2016年,我市將按照國務院和省政府要求,積極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健全機構隊伍。加強各級行政機關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機構、人員和制度建設,進一步督促各級各部門明確落實政府信息公開管理機構,充實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人員。二是完善機制制度。進一步完善信息公開保密審查、更新維護、監督考核機制以及相關配套制度,促進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向科學化、規範化、制度化發展。三是加大公開力度。結合工作實際修訂完善政府信息公開《目錄》,建立科學規範的政府信息分類體系,加大公開力度,推進公權力大、公益性強、社會公眾關注度高的政府部門的信息公開,繼續嚴格貫徹落實《要點》精神,大力推進行行政權力清單、財政資金、公共資源配置、重大建設項目、公共服務等重點領域政府信息的公開。四是抓好依申請公開辦理。完善依申請公開的受理審查和辦理答覆程式,明確答覆責任,保證依申請公開辦理質量和辦理時限,滿足人民民眾獲取和利用政府信息的需求。五是強化培訓學習。通過對政府信息公開相關政策法規和業務知識的培訓,提高各級各部門信息公開工作人員的公開意識和業務辦理水平。六是加強督促指導。不定期地對各縣(市)區政府、市政府各部門信息公開工作進行督促檢查,總結推廣好的經驗做法,及時發現並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推動該項工作深入開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