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新城區

澳門新城區

澳門特區政府在2006年施政報告中提出設立新城區的計畫,“澳氹新城區規劃”的初步方案,分別在澳門半島南面及東北面,以及氹仔北面共5個區域發展新城區。計畫涉及面積730公頃土地,當中398公頃需要填海,預計可容納11至12萬人口,供澳門未來二十年發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澳門新城區
  • 外文名:Nova Zona Urbana
  • 用地面積:350公頃
  • 提出:2006年
  • 批准時間:2009年
介紹,計畫沿革,規劃的五區,發展進度,

介紹

澳門新城區葡萄牙語:Nova Zona Urbana)位於澳門東、南沿岸及氹仔北岸,共五幅填海地段組成的新城區

計畫沿革

澳門特區政府在2006年施政報告中提出設立新城區的計畫,前運輸工務司司長歐文龍於2006年1月11日,介紹“澳氹新城區規劃”的初步方案,分別在澳門半島南面及東北面,以及氹仔北面共5個區域發展新城區。計畫涉及面積730公頃土地,當中398公頃需要填海,預計可容納11至12萬人口,供澳門未來二十年發展。
2008年4月23日,運輸工務司司長劉仕堯立法會表示,特區政府按照中央政府有關部門的技術意見後,於“澳氹新城區填海規劃”原有基礎上微調,填海面積將較2006年規劃“略大”,用海面積約為500公頃,實際造地面積約有429公頃。
2009年4月21日,劉仕堯在立法會表示,“微調”後的“澳氹新城區填海規劃”的方案,用海面積由原來約500公頃再度調整為約400公頃,用地面積亦由約398公頃調整為350公頃,並在新取得的土地上不發展博彩業及低密度住宅項目(如別墅)。但整項計畫經3年多時間,到目前仍在等待中央審批階段。
11月29日,行政長官辦公室宣布,國務院日前批准了澳門填海造地361.65公頃,以興建新城區,並要求特區“在填海過程進行跟進管理,加強保護周邊環境,充份發揮新城區的建設作用。”

規劃的五區

A:外港碼頭友誼橋大馬路 (填海地段)
澳門新城區
C:海洋花園大馬路 (填海地段)
D:史伯泰至 友誼大橋北安 入口段 (填海地段)
E:臨時客運碼頭 (填海地段)

發展進度

澳氹新城區填海規劃的偷步填海:澳門旅遊塔一帶土地
政府為配合酒店及娛樂設施發展,在未得到中央政府批准下,已於06年率先落實澳門半島南部的填海工程,準備擴闊孫逸仙大馬路,以及作計畫中的澳氹海底隧道的出入口,唯該地段至今仍荒置,只於農曆新年時用作炮竹燃放區。
位於該地段的澳門科學館也於2010年1月25日落成啟用。
2012年07月,澳門政府與中國城市規劃學會舉行了諮詢會,澳門新的填海區的規劃方案初步構思得以披露:以輕軌貫通A、E及D區,回穿澳門半島再與拱北的珠海輕軌接駁。國務院在2009年底批覆澳門填海造地361.65公頃,以建設澳門新城區,根據規劃,新城區人口容量約12萬人,估計提供4萬個住宅單位。引入“學校村”概念,讓諸校的球場、體育館等資源共享,一般居民亦可使用。
因A區規劃人口較多,計畫包括社會服務大樓、衛生中心、綜合街市大樓、小區性市政設施等。至於中途倉、污水處理廠等爭議性較大的設施,則分別設於A區北端以及非主要住宅區的E區,但會採用道網及綠化等分隔措施。而污水處理廠為例,計畫採用地下化設計減低影響。)
規劃還建議在新城B區的東片區興建政法辦公建築群,新城E區興建保全部隊建築群。新城規劃將引入“學校村”概念,讓學校共享標準球場、大型體育館等,甚至可供一般居民使用。
2016年12月,運輸工務範疇明年施政方針提到,政府期望能儘快解決供沙問題。倘新城A區的供沙問題解決,餘下的填海工程預計明年完成。待新城B區中的政法區規劃確定後,將開展政法區各項基礎設施及各公共大樓的圖則設計。新城C及D區明年開展填海工程設計招標,當中C區預計能同年完成設計。受供沙問題影響,新城E1區的填海工程需延至明年完成;E2區明年開展道路及排放網路等基礎設施工程。
2017年8月14日,澳門新城是澳門重要的民生工程,填海面積達398公頃,原計畫從內地進口1500萬立方米海砂用於造地。日前,歷經三年中國港灣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承擔的澳門新城填海區A區填土及堤堰建造工程供砂項目順利完工。
已建成
已落實/建築中
新城政法區
孫逸仙大馬路海濱長廊
擬定/未落實
澳氹海底隧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