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飄蟲

澳洲瓢蟲屬昆蟲綱瓢蟲科,雌蟲體長約4毫米·寬約2.5毫米。體朱紅色,被黃絨毛,黑色和紅色相同。頭部黑色,複眼黑褐色,觸角黃色。前胸背板中央有兩個圓形黑點,後緣為一黑色寬頻。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澳洲飄蟲
  • 拉丁學名:Rodolia cardinalis (MuIsant)
  • :動物界
  • :昆蟲綱
基本信息,形態特徵,生物特性,地理分布,

基本信息

目:鞘翅目
科:瓢蟲科
功能類別:捕食性天敵
寄主昆蟲:吹綿蚧
寄主危害作物:柑桔

形態特徵

成蟲:鞘 _翅肩角處有腎形黑斑,翅中央和接近前緣中部,各有一黑斑 相連,略似“T”形,外緣和後緣黑色,後緣中部有“△”形黑斑一個,兩翅相併,構成方形黑斑,後翅灰黑色,腹部紅色。
卵:長約0.6毫米,寬約0.3毫米,初產時鮮紅色,後變為朱紅色,孵化前為灰白色。
幼蟲:初孵幼蟲,體深紅色.頭部黑褐色。老熟幼蟲多為灰黑色,體長5、6毫米,紡錘狀,前胸背板中兩側有兩列呈“八”形的黑斑,中後胸及腹部各節背面,縱列四行瘤狀突起,
蛹:長約4毫米,寬約2.1毫米。橢圓形,黑褐色,全身密被黃色絨毛.

生物特性

生活史
澳洲瓢蟲在四川北碚飼養,一年共8代,世代重疊,以成蟲越冬。該瓢蟲在廣州地區冬季無明顯越冬現象,在冬季寒潮來臨時,隱伏不動,等溫度回升後,又恢復活動.
各蟲態歷期隨季節變化而異。卵期以第7代最短,平均2.85天,第1代最長,平均12.27天;幼蟲期以第6代為最短,平均為5.77天,第1代最長,平均24.23天;前蛹期以第3代最短,平均1.51天,第1代最長,平均7.55天;蛹期以第6代最短,平均3.30天,第8代最長,平均14.13天;成蟲的壽命隨世代性別不同而異。以第8代壽命最長,第3代壽命最短,第8代雌成蟲壽命平均103.37天,雄成蟲平均為46.30天。第3代雌成蟲平均19.23天,雄成蟲平均11.86天。雌成蟲壽命比雄成蟲壽命長。世代歷期最長229天,最短19天,平均56.26天。
習性
成蟲活躍,飛翔力較強,常棲蔭蔽環境,活動於樹冠內,雜草間,一經觸動便落地假死。在食料奇缺時,常殘食二、三齡瓢蟲幼蟲,在室內觀察,殘食後幼蟲死亡率分別為88.9%(二齡)及20%(三齡)。成蟲羽化後便可交配,有多次交配習性。交配後1-2天就可產卵,一生產卵5-612粒,平均一生產173.82粒。
卵:散生或堆生,排列不整齊,常產於吹綿蚧背上,腹下卵囊內,卵的孵化率由30.35-99.42%。
幼蟲:幼蟲共四齡。一、二齡幼蟲常集中於吹綿蚧腹下,取食蟲體汁液和卵粒,在食料奇缺情況下,常自相殘殺。以一、三齡幼蟲為最嚴重,據室內觀察.一齡幼蟲自相殘殺死亡率為68.75%,三齡為67.68%。二、三齡幼蟲常殘食固定的四齡幼蟲。
蛹:四齡幼蟲成熟後,多在葉背或較蔭蔽的樹幹縫隙內化蛹,羽化後蛹殼常長留原處。
捕食量:根據室內食量測定,一、二、三齡幼蟲日平均。捕食吹綿蚧卵量分別為7.5粒、8.5粒、18粒。但是僅以卵為食料的幼蟲,生長發育很差,不能通過蛹前期而死亡。幼蟲日平均捕食幼蚧0.85頭。成蟲日平均捕食幼蚧(三齡)1.19頭;平均食成蚧0.61頭。成蟲在絕食情況下可存活7-15天。
抗藥力
澳洲瓢蟲抗農藥能力弱,相對來說,成蟲抗藥能力較強,卵次之,幼蟲最弱。常用濃度的1605及DDT乳劑,對卵、幼蟲、成蟲均有很高的殺傷力,一般在80-100%之間。常用濃度的敵百蟲,對卵、幼蟲、成蟲傷害較少,死亡率0-30%。常用濃度的石硫合劑,對卵、幼蟲、成蟲的傷害 中等死亡率0-80%。
氣候因子對澳洲瓢蟲成活生殖的影響
濕度對卵孵化率的影響
相對濕度由61-77%逐漸增高,卵的孵化率逐漸降低。相對濕度在61、63、73、76,77%時,卵的孵化率分別為95.2,72.5、68.8,42.3、33.3%,由此說明濕度對卵的孵化率影響很大。
濕度對澳洲瓢蟲壽命和產卵量的影響
濕度越高,澳洲瓢蟲成蟲壽命越短,但對產卵量影響不大。相對濕度在80、85、86%時,成蟲一生的壽命分別為24,11.5、10.0天。日平均產卵量分別為24.0、24.0、24.3粒.
雨量、溫濕度的聯合作用對成蟲產卵的影響
1982年6-7月間的高溫季節,澳洲瓢蟲成蟲的產卵量一生有兩個高峰,第一個高峰是羽化後的2-4天;第二個高峰是羽化後的8-14天。但是日產卵量的多少,還受日降雨量的多少和濕度高低的左右。瓢蟲在產卵期間,降雨多、濕度大、溫度低的日期,則日產卵量少;若只降雨而濕度變化不大時,對日產卵量影響不大。
光照對成蟲壽命的影響
用新羽化的成蟲,進行遮光和不遮光處理的緒果,遮光的成蟲比不遮光的長1.5天,由此說明澳洲瓢蟲比較喜歡陰暗的環境。
冬季低溫對澳洲瓢蟲產卵量的影響
在重慶桔區1982.12-1983.1月,日均溫11℃和15.8℃時,瓢蟲均可大量產卵,平均每頭產卵23.8粒和90粒。1961年日均溫7.8℃的1月份也能產卵,但數量極少,且產下的卵不能孵化。日均溫12.7℃的2月份,產卵較多,平均每頭產卵5.8粒。3月份產卵量劇增,每雌成蟲每10天產卵量由數10粒增加到50多粒。
澳洲瓢蟲各蟲態過冬成活率
在1983年12月中旬從田間收集老熟幼蟲,蛹和成蟲於室內自然溫度下,其存活率以老熟幼蟲為最高,至2月下旬時的成活率為3.8%;其次為成蟲2.9%;蛹最低僅0.2%。日均溫在5.7℃時,幼蟲仍能化蛹,成蟲也能產卵。蛹在日均溫7.8℃時仍能羽化為成蟲。說明澳洲瓢蟲各蟲態耐低溫的能力強,因而每年停止取食和產卵的時間很短,有效利用期長, 幾乎無真正的休眠,是其最大的優點之一。

地理分布

廣西、福建、浙江、江蘇、河北、四川、陝西、湖北、貴州、湖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