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洋暴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澄洋暴動
  • 發生時間:1947年4月9日
  • 發生地點:古田澄洋村
  • 主要人物:左豐美、劉捷生
  • 事件意義:拉開閩浙贛邊區愛國游擊戰爭序幕
背景,暴動準備,暴動過程,結果,澄洋暴動紀念碑,

背景

澄洋位於古田大小東交界處,是連線閩東、閩中的要地。中共閩東北地委根據福建省黨代會的精神,決定在澄洋舉行武裝暴動。民國36年春,中共福建省委和游擊隊領導分析敵我力量,對武裝暴動作了充分的準備。中共閩東北地委把游擊隊主要骨幹分成3路:東路由劉捷生、楊蘭珍、餘三江負責;北路由李盛庫、周道純、鄭榮堂負責;南古甌地區由江作宇、葉明根負責,全面發動民眾。

暴動準備

澄洋有100多戶人家,地方勢力分成兩大派,一派以開明鄉紳葉氏為首,只有10多人槍,力量薄弱;另一派以保長林某和鄉鎮民代表林某為首,有40多人槍,力量較強。游擊隊利用矛盾爭取葉氏一派,同時通過內線,爭取駐鶴塘鄉西洋的國民黨軍第33旅參謀陳某,向游擊隊提供部分槍枝彈藥和軍事情報。劉捷生、餘三江等還在大崗村辦起一個短訓班,為武裝暴動培訓骨幹力量。經過組織發動,各村農民雲集澄洋,等待暴動命令。

暴動過程

4月初,中共福建省委書記曾鏡冰親臨古田隆德洋視察,聽取暴動準備工作匯報後,認為時機已經成熟,決定提前行動,並對武裝暴動作了具體部署。左豐美、劉捷生、鄭榮堂等分別率領游擊隊在澄洋會合。4月8日,左豐美指揮隊伍分兩路行動:第一路由黃孝武帶領20多人,餘三江、鄭榮堂配合,趕赴嶺頭村,抓捕並處決逃匿該村的澄洋保長林某;另一路由葉宗登帶領9人,賴求興配合,在澄洋本村抓捕並處決鄉鎮民代表林某和另外3個劣紳惡霸,收繳民團步槍50餘支和一批彈藥。

結果

暴動一舉成功,澄洋附近農民和學生紛紛要求參加游擊隊,隊伍擴大到300多人。4月9日清晨,在澄洋召開民眾大會,左豐美宣布正式成立閩浙贛游擊縱隊。隨後,左豐美率游擊縱隊向閩中挺進。

澄洋暴動紀念碑

澄洋暴動紀念碑,位於福建省古田縣大橋鎮澄洋村。紀念碑高2.05米,寬0.7米,厚0.12米,座基高0.9米。正面寫有:閩浙贛游擊縱隊成立紀念碑。署名是:中國共產黨寧德地區委員會和福建省寧德地區行政公署。立碑的時間為:一九八四年七月。碑的背面寫有:閩浙贛區黨委根據中共中央福建省委應探取發展游擊戰爭的方針指示,於一九四七年四月九日,成功地發動了古田縣澄洋暴動,即日成立了閩浙贛游擊縱隊,司令員左豐美、副司令員劉捷生,轄兩個支隊,計三百餘人,有力推動了閩東北地區愛國游擊戰爭的向前發展。
1990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