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往事·潮汕浪話

潮汕往事·潮汕浪話

《潮汕往事·潮汕浪話》是馬陳兵創作的散文集,首次出版於2022年1月。

《潮汕往事·潮汕浪話》包括兩部分,前者乃作者在潮汕成長生活經歷的自傳體散文,後者圍繞以“浪話”為代表的一系列潮汕方言流行詞挖掘、生髮一個個陌生而鮮活的“潮汕故事”,兩個文本形成個人史與社會史的微觀映照,凸現一個充滿生命溫度與文學肌理、文化積澱與灼熱詩意的“浮地”潮汕。《潮汕往事·潮汕浪話》用浪漫主義的手法表達了對故鄉磅礴幽遠的眷戀之情。作者以充滿深情的回憶打撈記憶,對故鄉乃至整體上的鄉土生活展開思想史意義上的文化審視,用一個史學家的個人情感、立場和傳統的文史方法在紙上賦予“鄉愁”以具體的形象。其情感內蘊由故鄉山水、生活現場深抵鄉村文化的精神核心,凸顯了散文的文化價值及其規範的可塑性。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潮汕往事·潮汕浪話
  • 作者:馬陳兵
  • 文學體裁:散文集
  • 字數:20萬字
  • 首版時間:2022年1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鑑賞,作品影響,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由《潮汕往事》《潮汕浪話》兩部分組成,前者呈現作者作為“幹部子女”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故鄉農村的“懸浮”成長,是個體追憶中“一個人的鄉土”;後者借浮景、鳥銃、腳倉、鹹帶、九竅、番客、看山、割豬、沖罐、麻葉、石敢當、那個魚、三中花、八仙床、鹹薄殼、土山茶、雞仔暈等數十個潮汕方言流行詞“說文解事”,與風俗名物互相發明,演繹地方歷史人文,呈現潮汕話作為古漢語活化石在“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節點、中國改革開放前沿汕頭現代生活中精彩、豐富的衍變。

作品目錄

自序 只有水中的窗戶是自由的:為了辭別的寫作
上篇 潮汕往事
第一章 昨天蜻蜒從溪對面撲撲飛來
第二章 大溪地·懸浮記
一 菱形月亮
二 水蛭、烏佬仔和白賊公
三 土尾,溪山行旅
四 那個空中無識的單丁在高高橋墩上打了一架
五 昨天蜻蜓從溪對面撲撲飛來
一 我跳上鹽汀橋墩,是第一次神示
二 春雨流注時的玻璃物像
三 清清溪水,我的無界鄉園
四 眾溪喧譁,溪東溪西
五 我的命格,馬爸爸的朋友圈
六 三貴人
七 失溪記
下篇 潮汕浪話
甲 浮氏物語
乙 扛著烏銃去戰鬥
丙 潮汕人怎么喝路易十三
丁 豬內風月傳
戊 生山瑞獸
1.產地說明
2.浮氏物語
1.浴布與腳倉
2.浮景
3.吟唱靈魂
4.我浪,校長
5.余鹹士殺菜
6.山兄假虎浪
7.這個魚是那個魚
8.扛著鳥銃去戰鬥
9.縣城那個,鄉下苦臊
10.“七鋪”與“九竅”
11.新武一聲吼
12.從姜尚到鬼市
13.柴浪小考
1.潮汕成史
2.番客
3.沖罐紀年
4.山上一隻船:雞仔暈
5.三中花
6.通食世家
7.星期日痛風:刻薄記
8.奈果傳奇
9.憾失虎骨酒
10.潮汕人怎么喝路易十三
1.割豬吟
2.吳就頭髮財記
3.豬內風月傳
4.潮汕廁史
5.宿鳥
6.聖浪說
7.銀蓮傳
1.糖鐸有清音
2.魚書貓說
3.麻葉簡史
4.生山瑞獸
後記 遠活落兒節

作品鑑賞

《潮汕往事·潮汕浪話》用浪漫主義的手法表達了對故鄉磅礴幽遠的眷戀之情。作者以充滿深情的回憶打撈記憶,對故鄉乃至整體上的鄉土生活展開思想史意義上的文化審視,用一個史學家的個人情感、立場和傳統的文史方法在紙上賦予“鄉愁”以具體的形象。其情感內蘊由故鄉山水、生活現場深抵鄉村文化的精神核心,凸顯了散文的文化價值及其規範的可塑性。作者在開篇的自序中說:“任何一個嚴肅的寫作者都首先必須對生命的誕生與成長有所交代。”潮汕鄉下的故人、故事、方言和民間傳說、風土人情構成了該書的主要內容,串聯起這些內容的則是作者的回憶,而追憶與傾訴的位置在當下——內容和敘說的姿態可看作是作者對故鄉的“交代”。童年、少年時的快樂一次次被父母不斷徙居的生活所打斷,生活的艱辛、成長中的苦悶心志乃至強說之愁,時過境遷後已經被時間磨去了刺痛生命的銳利尖角;曾經鮮活而又激越的人生現場被打磨出情感的包漿,變成內心深處可供養育和安放鄉愁的溫潤港灣。
這一過程的實現,既仰賴時間的自然流逝,更憑藉作者回望故土時的沉吟、審視與反思。區別於慣常的抒情,馬陳兵對故鄉的情感既熱烈又冷靜,且多有理性的觀照。他記得幼年時赤足走進經天窗投影下來的菱形月亮,多年以後回想這個情形也並不被感動裹挾,而是發出“那個小男孩和現在的我是不是同一個人”的疑問,由此掀開記憶的簾幕,進入歷史的世界中。從阿婆口中講出的烏佬仔、白賊公的故事,到潮汕地區帶水挾溪的地名;由來往密切、淳樸勤奮的加強叔,到曾勾起自己懵懂性別感的鄉下女孩甜丸與甜粿,作者從傳說、風物和人物身上一路尋覓和清醒地勾勒自己成長的印跡,那也便是走出故鄉的履痕。
當然,這種對記憶的追述是在與當下的對比中進行的。在作者看來,“那時的天、地、夜晚和白天,真與今日大異”。從被禁止的風俗變化,到環境污染中“風水觀念”的作用,“異”表現在相當多的方面。而作者的反思意識雖然來自後天現代觀念的啟蒙,但種子在童年即種下了。作者將土尾、成田、鹽汀這些地方看作故鄉,因是跟隨父母的工作遷移而至,總是與當地人不同的,所以他觀察和體味鄉土的視角是有第三方意味的:“我在潮汕鄉村出生、長大,但父母的出身、教育、職業和信仰,使我從未真正進入傳統的鄉村社會。”作者的身份意識相當清醒。
雖然自認與故鄉隔了一層,但《潮汕往事·潮汕浪話》仍然充盈著作者濃重的思鄉情。馬陳兵之所以會對故鄉念念不忘,以至於鬱積出“形而上”的“愁怨”來,斷不只是因為標誌故鄉的那個地名,而是因為那裡的自然養育了他的肉身,那裡的文化涵育了他的精神世界。毫不誇張地說,是故鄉給予了一個人最初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從此遊子背負著故鄉的山水,用故鄉賦予的道德行走世界。而故鄉,則成為他們無論身在何處都無法放下的靈魂牽掛。

作品影響

入選書單
《潮汕往事·潮汕浪話》入選2022年《晶報·深港書評》年度十大好書短名單。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潮汕往事·潮汕浪話》
2022年1月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978-7-108-07175-0

作者簡介

馬陳兵,筆名野馬,潮汕人,作家、書畫家、瓷藝家。在《讀書》《人民文學》《詞刊》《天涯》《北京文學》《南方周末》《西部》《作品》《星星》《浙江詩人》《博覽群書》《民族文匯》《品位·藝術空間》等刊物發表文學藝術作品和學術研究成果;在杭州、廣州、北京等地舉辦“貓民代表”“過隙·有貓”個人書畫展及插圖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