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古村

潮汕古村

潮汕古村是廣東三大民系古村之一,位於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祥地,又是與海外文化交流的前沿,並有著深厚的本土文化滋養,這一切與獨特的地理、氣候和自然環境相融合,造就了大氣、典雅、堂皇的潮汕古村特色,而頻繁可見的外來痕跡和創新做法,又可一睹對外貿易的影響。移民文化和僑鄉文化,在這些古村中顯得特別突出。而在廣東省民協開展的三大民系古村落考察中,越來越多保存良好的古村落被發掘出來,一些成名已久的古村落,也不斷有新發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潮汕古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
  • 特點:三大民系古村之一
名字由來,古村歷史,鹽灶村,峽山義英村,銅盂鎮勝前村,井都鎮詩家村,陸厝圍,辟望沙崗,華瑤村,鳳埔鄉,砂隴陣,龍砂古村,古村列表,

名字由來

潮汕和全國其它地方一樣,有把姓氏帶入村名的嗜好,但潮汕古村也有著其自身的特色,先民根據地理環境、生產、生活條件等方面情況,選址創村、定居。形成聚落,始命村名。這些村名,是歷史的化石,蘊含著豐富的自然、人文信息和興廢、演變的歷史。 南宋末年,因逃避戰亂,幾十萬閩南的莆田人移民到現在的潮州汕頭,也帶來了莆田的大姓:陳、林、黃、鄭、吳、王、張、李、蔡、劉、歐等。

古村歷史

鹽灶村

宋末(約1270年),有劉布袋到樟林一帶創村,而後多姓聚居。清雍正5年(1570年),村人李嵩德中進士。晉君時,訴說村人多壘灶煮鹽為業,故雍正皇帝賜名“鹽灶村”。

峽山義英村

潮陽峽山義英村,因村境十八曲水迂迴,毓秀鐘英,遂名“厚英”。余嘉泰元年(1201年),時值饑饉,村人翁勝保申報朝廷,賑濟災民,朝廷嘉其仁義,御賜村名“義英”。

銅盂鎮勝前村

銅盂鎮勝前村,以許姓祖先從梅花村分裔至此定居,因村址在沈姓厝前,取名“沈前村”。明正統5年(1442年),村人許申任福建省長山縣知,致仕回家,取“今勝於昔”之義,改名“勝前村”。

井都鎮詩家村

井都鎮詩家村,昔系四戶人家在此定居,稱“四家村”。後來村人發達,殷實富裕,本崇尚禮義之意,改名“詩家村”。紅場鎮的陳五田村、蔡肥村,雷嶺鎮的劉仕可村,峽山鎮的趙西港村,沙隴鎮的燉灶村,都是以其創村人命名。

陸厝圍

澄海縣港口陸厝圍,全圍面積七、八十畝。據清乾隆《潮州府志》記載:“聚(元代潮州路總管丁聚)悲陸公(陸秀夫)顛沛流離,隨龍沒波,其子孫寓潮者,給官田五頃以贍之。”當地人稱呼官田為“陸厝圍”,七百餘年來,這個村名一直保留至今。

辟望沙崗

位於澄城鳳崗里的辟望沙崗,據《潮州府志》記載:“陸丞相謫潮時,長子繇,好漁獵,逐居。海陽辟望沙崗,陸氏賴以不絕。” 又載:“防諸鄉人,或雲陸氏住沙崗皆宋丞相後。此去不運有學士館,其址尚存。大策(明代潮州名人陸大策)造其廬,請陸氏老人相見。老人曰:“吾陸學士後裔也。自宋末之初,祖居於此。”

華瑤村

潮陽沙隴鎮華瑤村,因地處平川沃土,綠水縈繞,似桃源勝境而稱“華瑤村”。谷繞鎮谷饒村,明清時因系丘陵地帶,常鬧旱災,所謂“三天無雨天大旱”,一片赤地,稱“赤寮”。清代末年,村民修坡鑿河,引水灌田,生產發展,取五穀豐登之意,遂改名“谷饒村”。

鳳埔鄉

清朝康熙年間,陳介仁選中石板村東北面一塊鳳形山坡創鄉,命名“鳳埔鄉”。鳳埔水足土肥,水稻蔬菜長得有架有勢。不久,常發現夜間有牲畜跑下山來吃莊稼。
陳介仁便叫人日夜巡邏看守。一天夜裡,看見一關大牛牯在糟蹋莊稼,眾人一追趕,大牛牯跑到村後便不見了。陳介仁跑去請教地理先生,才知道這是附近牛牯嶺的神牛作怪。鄉民便一齊動手,把鄉里改建成一座八解樓寨,當作“牛嘴第”,緊緊套住牛嘴,制服神牛。從此,莊稼就不再被糟蹋了。可神牛並不服輸,一掙扎,兩間寨屋倒塌了。以後逢修逢塌,鄉民乾脆不再修它。
鄉里人為了紀念制服神牛的舉動,便把鳳埔鄉改名叫八角樓鄉。
創村多先築圍牆,或因兵荒馬亂,防寇賊,築柵為寨,後來村莊也由“寨”得名。不少村莊創於明朝,因常遭倭寇、海寇襲擾,據史料記載“村俱被寇殘毀大率,半為丘圩。”後人到此搭寮定居,又有的經營副業,搭寮看守,在此創村,遂以“寮”得名。

砂隴陣

在潮安新塘金砂一村,俗稱“砂隴陣”,全村幾千人都姓陳,只有個別戶姓蔣。據說,陳姓始祖在創鄉時,講究堪輿學,權威說:此地乃是“船脈”,船須有槳才能行駛,船地才能變為活地。於是,他們專誠請來一戶姓蔣人家來插居,取其“蔣”與“槳”的諧音。至今,姓陳人家普遍認為,他們會興旺發達,全靠“槳”(蔣)的動力。
意溪勝錫美村,全村以姓羅為主,少數人姓陳。從其祖先相襲以來,他們都認為:“陳”(銅)是“羅”(鑼)的製作材料,無銅不成鑼,銅做成鑼才能使銅響鐺鐺。兩者之間,相輔相成,因而兩姓氏人家至今關係融洽,極為親密。而在普寧流沙一帶則又因諧音而兩村兩性疏遠者:流沙的上塘鄉以“江”姓為主,附近的北山鄉則為“許”姓大村,由於潮汕話中的江同“艱”同音,讀姓氏時許又讀為“苦”,故而,若兩姓通婚則寓意“艱苦”共度一生,“艱苦”在潮汕話的寓意中更多的傾向於“艱難、困苦”,所以以前在這一帶非常忌諱“江”、“許”兩姓通婚;在此還有一段趣味:2012年汕頭海灣大橋剪彩,時任國家主席江’澤民來汕剪彩,他走在前面,當時汕頭市委書記許德立走在江的後面,潮汕人就驚呼汕頭市以後“艱苦”了, 果然,汕頭之後經濟是越來越“江許”(艱苦),其實這一切無不與潮汕人聰明過頭有關!
村落布局村落布局

龍砂古村

龍砂古村,坐落於美麗富饒的榕江北河、車田河、楓江環繞的小平原之上,宋代已有呂姓居民在此開墾種植。元天順元年( 1328),南宋丞相江萬里的孫子江汝祖與其子江恬息從潮州開元街來此落居,江恬息被奉為龍砂村始祖。這裡,古代原有一條溪流經過,山洪沖積,日積月累,沉沙淤淺,溪流改道,成為沃野。後人來此墾植,發現沙隴,認為聚沙成龍脈,是吉祥富貴的地方,故名“龍砂”。
江恬息及其子孫後輩,在今龍砂古廟所在地建築寨場。如今走進龍砂村,仍可見宅院多為土木結構的平房,建築結構古老。四周有600多米長的圍牆,牆高4米,周圍建有8個角樓,是集居住和防禦於一體的“寨堡”。時間已逝去670多年了,江萬里的裔孫分布於今曲溪鎮的龍砂、港畔、隴埔、雲南、楓口、順利、王厝等村,總人口1.8萬人。最為奇特的是,龍砂等8村江姓村民,世世代代沿用古時傳下的習俗,用豎燈竿、升彩鳳的儀式紀念先祖江萬里。

古村列表

潮汕萬人各聚落名單列表潮汕汕萬人古聚落基本創建於清朝之前,下面為該地區303座萬人古莊
以下是潮汕地區人口超過1萬的303座鄉村的列表(不包括豐順縣和陸豐市以東部分)
吳鵬霄的次子吳本(即吳福源)入潮後則擇居曲溪。吳福源有2子,長子吳直學隨父至曲溪後,自遷於揭西潭內,為潭內吳氏始祖。次子吳龜年,承繼父輩基業,在原居地曲溪寨內苦心經營,開拓發展,蕃衍生殖,已傳32世,開創28村,俗稱曲溪十八鄉,宗支現有人口77261人,其中外出14749人,旅居海外分布在泰國、新加坡、美國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宗親7162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