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元宵節

潮汕元宵節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傳統節日。這天在潮汕,有各種具有潮汕特色的民俗活動。這是因道教信奉三官神(天官、地官、人官),以正月十五為天官當令,稱上元節,祈望天官賜福。潮汕各地元宵風俗活動內容大都有吊花燈,游花燈,舞獅,猜燈謎、吃湯丸等,其主要內容在燈,故又稱燈節,它有最濃厚的遊樂色彩,故稱鬧元宵。元宵節傾注著勞動人民的樸素情感並以其獨特的藝術氣息,煥發出現代民俗藝術的獨特光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潮汕元宵節
  • 又稱:上元節
  • 類別:一個非常重要的傳統節日
  • 目的:祈望天官賜福
潮汕元宵習俗,賞燈,擲彌勒佛,唱採茶歌,落祠堂坐大菜,

潮汕元宵習俗

賞燈

潮汕俗語曰:“一年一度元宵明。”這一天,明月皎潔,高懸碧空, 而人間萬家燈火、金碧輝煌,真可謂天上人間,懼成燈火世界了。元宵節在潮汕人眼裡,地位只稍亞於春節。敵此,從十三日起;便已經開始準備過節了。例如,海豐人在十三日便開始“搭燈棚”了。這天,街頭賣燈籠的,將各式各棒的燈籠高高懸掛,供人觀賞選購,而且神廟和宗祠里都掛著很多花燈。小孩子更顯得興奮異常,在那裡敲鑼打鼓“開燈”。普通人 家要備很多茶點請親戚來吃喝,這叫做“喝燈茶”。即使沒人邀請,但只要你有雅興,隨便走進一戶人家,都會受到主人的熱情款待。在農村,如果當年有生男孩的人家,自農曆十一日起,就陸續到鄉中宗族祠堂掛燈。有錢人家掛四至五層,普通人家一至兩層。花燈的底座系用竹架搭成,上面的人物則用鉛線絲紙做軀殼,再按不同身份穿上真人一 樣的服裝,面部用石膏作模裱紙脫胎;外面塗粉,再用國畫顏色塗繪。人物可大可小,周圍再配景。每座燈屏下貼著的紅紙寫明該戶姓名,以讓人觀賞比較。從十一日掛燈這一天起,稱為”起燈”。“起燈”實際上是“起丁”,是新出生男孩的入族儀式,暗含祝前程光明遠大的意思。這是重男輕女的舊俗,封建落後思想的一種表現。起燈人家,自起燈之日起,每晚都要到宗族祠堂去點燈,直到十八日收燈為止。
賞燈一俗,傳說自漢代便有了。漢惠帝劉盈死後,周勃、陳平掃除諸呂,擁劉恆為帝。平定諸呂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每當這個晚上,劉恆出宮遊玩,與民同樂,這是元宵的開始。而正式在上元夜燃燈之俗始於隋唐。
《隋書·音樂志》載:“每當正月,萬國來朝,……十五日於端門外、建國門外,綿亘八里……以昏達旦。”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百枝燈樹》載:“韓夫人置百枝燈樹,高八十尺,豎之高山,上元夜點之,百里
皆見,光明奪月色也。”此俗代代相傳。
潮汕人在這一天無論婦孺老幼,都興奮異常,早早祭過祖先,用過晚飯便上街遊玩賞燈了。大宗祠里的燈棚前,人山人海,歡聲笑語,好一派歡樂氣氛。燈棚上,蓮花燈、梅花燈;鯉魚燈、走馬燈、山水書畫燈以及各種各樣的宮燈,匯成一條金色火龍,在這火龍映照之下:董卓、貂蟬、呂布、關羽、秦瓊、陳三、五娘等等人物栩栩如生,維妙夠維肖。潮汕的《百屏燈》歌謠唱曰:
活燈看完看紗燈:頭屏董卓鳳儀亭,貂蟬共伊在戲耍,呂布氣到手槌胸;二屏秦瓊倒銅旗;三屏李素射金錢;四屏梨花在吸毒;五屏郭槐賣姻脂;六屏點將楊延昭;七屏張飛戰馬超;八屏孔明空城計;九屏李旦探鳳嬌;十屏關爺過五關;十一昭君去和番;十二趙雲救阿斗;十三劉備取西川;十四大將魏文通;十五凍雪韓文公;十六鄭恩下河東;十七時遷去偷雞;十八良玉在思釵;十九桂枝在寫狀;二十碧英遇張千;廿一鶯鶯在聽琴; 廿二秦瓊戰楊林;廿三李密雙帶箭;廿四勸君朱買臣;廿五三休樊梨花;廿六秦瓊去奪魁;廿七雪梅教商路;廿八元貴打秦梅;廿九金真掃紗窗;三十說古一韓朋:卅一宛城遇張秀;卅二秦檜風波亭;卅三金花在掌羊;卅四大戰太平橋;卅五李逵打老虎;卅六陳三共五娘;卅七唐王游月宮;卅八同平清風亭;卅九蘇秦假不第;四十八寶遇狄青;四一霸困困烏江;四二走賊遇瑞蘭;四三龐統連環計;四四太公遇文王;四五蒙正赴彩樓;四六關公去辭曹;四七大破萬仙陣;四八五虎戰牛皋;四九三娘在奪槌;五十永清去打擂;五一武松收方臘;五二楊任收張奎;五三大戰野熊仙;五四孫臏遇龐涓;五五三鞭遇二鐧;五六秦瓊救李淵;五七三打祝家莊;五八削髮楊五郎;五九李通帶家眷;六十潘覺跳油湯;六一薛蛟遇狐狸;六二打兔劉咬臍;六三王莽篡帝位;六四上表蔡伯喈;六五狄青解征衣;六六吳王納西施;六七轅門欲斬子;六八董永遇仙姬;六九三英欲落山;七十掛帥楊令婆;七一周倉擒龐德;七二劉邦斬白蛇;七三乃是女搜宮;七四魏徵去斬龍;七五火燒葫蘆谷;七六劉備去招親;七七國公打李良;七八黃忠戰(王番)璋;七九子龍戰張郃;八十張公困睢陽;八一大戰夏侯淵;八二投江錢玉蓮;八三包公欲截侄;八四篡位武則天;八五仁貴返回窯;八六楊袞在教槍;八七轅門在射戟;八八烈女許孟姜;八九專渚刺王僚;九十文廣去收妖;九一武松欲歇店;九二仁貴平西遼;九三海瑞打嚴嵩;九四妲妃迷紂王;九五羅通去掃北;九六寡婦征西番;九七萬曆小登基;九八武王反西岐;九九摘印潘仁美;百屏拜壽郭子儀。
從這可以看出,百屏人物故事,不少是從傳說中來的,也有的取材於潮劇人物,當人們看到這一屏屏花燈時就仿佛在翻閱一個個優美的故事。

擲彌勒佛

元宵夜,潮州府城的街巷拐角的一些比較空曠的地方,搭起一個個以竹竿做骨架,下面插滿榕樹枝葉、張燈結彩的彩棚。棚子裡麵塑有一尊大彌勒佛,肥頭胖腦,長耳垂肩,裸著大腹便便的上身,似坐似臥,笑容可
掬。在彌勒佛身上放著一些潮州浮洋出產的泥塑彩娃。棚主放過了喜炮之後,擲彌勒佛活動就開始了。人們在距離彌勒佛一丈多遠的竹欄外,用銅錢瞄準那些彩娃,使勁擲去。,如果彩娃被擊中,即為中彩,棚主將破擊
中的彩娃拿起用紅紙包了贈送給中彩者作為紀念。有時擊者的勁太大了,擊碎了彩娃,棚主會重新拿一個補上。在一些較難擊中的部位,如頭頂、耳朵、鼻尖等,則是中一贈三。這彩娃俗稱為“喜童”。人們認為:擊中
了,來年定能早得貴子早發財。故此,那些剛當新郎的小伙、剛娶兒媳婦的公公,由於抱子孫心切,即使投幾百次也在所不惜,一經擊中棚主和圍觀者即喝彩道賀。

唱採茶歌

院校夜的娛樂活動,過去尚有唱採茶歌一俗。元宵前後,各鄉各村除了游燈之外,還有扮唱秧歌,其中最為美妙清麗的是採茶歌。在鄉里挑選一些眉清目秀的男孩子扮成採茶女每一隊8人或12人,手裡提著花藍,扮成採茶烊子,載歌載舞,十分動人。隊首有人手裡提著彩燈,“採茶女”的進退步伐,都以隊首彩燈為指揮。《嶺南雜記》中錄有潮州採茶歌二首:“二月採茶茶發芽,姊妹雙雙去採茶,大姊采多妹采少,不論多少早還家。”“三月採茶是清明,娘在房中繡手巾。兩頭繡出茶花來,中央繡出採茶人。”

落祠堂坐大菜

在不少較為偏僻的鄉村,過去有一種叫“新娘落祠堂”的元宵習俗,即是村里當年新婚的新娘,元宵夜要到宗祠去觀燈。新娘事先必須打扮一番,上穿大紅褂子,下著長裙。富貴人家的媳婦要頭戴鳳冠,珠簾垂面,普通人家的媳婦則戴用染色羽毛及色絨紮成的半月形的“文明帽”,再用二丈多長、中間扎一團大花的紅綢,縛戴在“文明帽”上,然後讓紅綢從兩鬢下垂到地面。這樣的打扮,真是“婀娜隨風轉,窈窕世無雙”,仿佛是仙女下凡來。打扮完畢後由同伴,或者親戚相陪到祠堂觀燈。宗祠裡面,人群熙熙攘攘,有人為了觀燈,有人卻純粹為了看新娘。新娘們到了祠堂後,先焚香禱祝,祈求明 年得子。拜畢,繞堂一周,逐屏觀看,嗣後走出祠堂看“神前戲”,同時,也讓他人觀看,然後方可回家。這一習俗,就稱為“新娘落祠堂”,現已少見。
未婚的站娘,在這一夜,會拉上同伴,靜悄悄地跨進人家的菜園子,然後羞答答地坐在芥菜上面,此所謂“坐大菜,明日選個好夫婿”,這是婦女們至關重要的一個機會。這種民俗,現今也很難見到了。
另外,還有熱熱鬧鬧的猜謎活動,潮汕是著名謎鄉,其謎典雅深奧,深受謎界好評。但猜謎現今已經不再是元宵節所特有的遊藝活動,在春節、中秋等節日中,也常舉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