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興喜

潘興喜,中國共產黨員。2010年榮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潘興喜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山東汶上
  • 出生日期:1972年2月
  • 主要成就:2010年榮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 性別:男
  • 黨派:中國共產黨
個人簡介,人物特寫,

個人簡介

潘興喜,中專文化程度,後在職進修,取得大專學歷。
1993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90.12-1999.12在部隊服役
1999.12-2000.12落陵煤礦採煤工區工人
2000.12-2006.01運河煤礦綜采工區工人
2006.01-2008.03陽城煤礦綜采工區工人
2008.03-2011.01陽城煤礦綜采一區副區長
2011.01-2011.05陽城煤礦綜采二區黨支部書記
2011.05-2012.01陽城煤礦安全科副科長兼綜采一區副區長
2012.01至今 陽城煤礦應急管理辦公室主任兼綜采一區副區長
2010年榮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2011年榮獲山東省優秀共產黨員
2012年5月28日光榮當選為黨的十八大代表

人物特寫

2012年5月28日,一個特大喜訊從省城濟南傳來:濟寧能源發展集團成長起來的優秀先鋒人物,陽城煤礦應急辦主任、綜采一區副區長,在井下摸爬滾打10餘年的“勞模專業戶”潘興喜,光榮當選為黨的十八大代表,將代表該市產業工人,光榮出席今年下半年在北京召開的黨的十八大盛會。
榮譽實現“全滿貫”
“獲得這么多榮譽我很激動,但責任更重。我不會停下腳步,將以一個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保證工作不落下,決不給黨旗抹黑”。
——潘興喜的“榮譽感言”

榮譽是對自身工作成績的一種肯定。高規格的榮譽對多數人來說可遇不可求,一輩子能有一次就心滿意足了。但對於潘興喜來說獲得榮譽不是什麼新鮮事。出生於1972年的他被工友們戲稱為“勞模專業戶”,從煤礦勞模到全國勞模,四年間他五次“升級”,捧回八次殊榮,已經實現了勞模“全滿貫”。入選黨的十八大代表,又將他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從市區出發,需要經過一個多小時的顛簸路程才能到達位於汶上、梁山交界處的陽城煤礦。在路上記者就懷著迫切的心情想早點見到潘興喜。對於這樣一位集眾多榮譽於一身的優秀工人代表,個人覺得應該具備兩個優點:工作紮實,處事全面。
見到潘興喜的第一印象:走路挺胸,坐姿端正,動作迅速,依舊保持著良好的軍人作風。談起工作上的事,比如哪年怎么過的哪個斷層,他兩眼炯炯有神,言語鏗鏘有力,有時甚至激動地站了起來。但當問到取得成績的經驗和感受時,潘興喜卻反應有點遲鈍,表情有點拘謹。儘管大大小小已經歷了幾十次採訪,見過了很多“大場面”,但面對記者,這位幾乎得遍所有榮譽的“老勞模”還是像初次面對鏡頭的新人一樣,只是不停地點頭,不停地微笑。
儘管不善言談,“潘勞模”的工作卻不是一般的紮實。能吃苦,大冬天他帶頭跳進齊腰深的泥水裡泡過20多個小時;業務精,他所帶領的班組多次創下單班採煤5000噸以上、日產原煤過萬噸的集團紀錄;威望高,在陽城煤礦第一次“雙代會”代表選舉時,綜采工區到會38人,潘興喜得了37票,唯一失去的一票是他自己。
潘興喜也曾徘徊過。時鐘倒撥到2000年,從戎十年的他脫下綠軍裝,換上了藍礦裝。當時東南亞金融危機對煤炭行業的影響仍在持續,煤礦效益普遍不好。潘興喜被分配到了已開採了30年、資源幾近枯竭的落陵煤礦。那時候受各種條件的制約,井下環境極差,巷道低矮,空氣潮濕,瀰漫著嗆人的火藥味。與潘興喜一起來礦的同事看到這樣的環境,紛紛悄然離去。對工作的美好憧憬與現實之間的巨大反差,也曾讓潘興喜大失所望。連續幾天,他下礦時無精打采,下班後回到宿舍倒頭就睡。老班長看出了潘興喜的心事,把他叫到家裡,邊喝酒邊拉家常。這次談話徹底打消了潘興喜放棄的念頭。那次談話的內容,潘興喜至今仍記憶猶新。
老班長說:“我這輩子想當兵沒當上,後來有機會招工進礦當了工人。可我最敬佩的還是當兵的人,他們就像俺們煤礦工人一樣,肯下力、能吃苦、重情義。就拿落陵來說吧,別看礦小,憑著咱苦幹實幹的勁頭,一樣建成大煤礦……”
班長的話如醍醐灌頂,讓潘興喜茅塞頓開。“怎么能輕言放棄,別人能行自己為什麼不行?”潘興喜下定決心,決不丟軍人的臉,一定要乾出個名堂。“肯下力、能吃苦、重情義”,這幾句話被潘興喜刻在心裡。在深深的礦井下,在狹窄的坑道中,他不停地摸索,堅定地前行。歷經了十餘年的磨礪,踏遍坎坷之後,他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光輝之路。
感人事跡說不盡
“業務精益求精,待人有禮有節,處事公平公正,做人堂堂正正,幹事乾乾淨淨。”
——潘興喜的座右銘

陽城煤礦的工友們告訴記者,如果說現在的潘興喜是一匹千里馬的話,有一個人可以稱得上“伯樂”。他就是現任陽城煤礦副總工程師、時任綜采工區區長、曾親自提拔過潘興喜的張立志。潘興喜2004年從落陵煤礦調到運河煤礦,從副班長到大班長,2008年2月份提拔成副區長,張立志都是他的頂頭上司。張立志告訴我們:給他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在2004年12月份,運河煤礦8303工作面回撤期間,潘興喜當時擔任大班長。由於工作面湧水量大,現場條件非常艱苦,一些大型設備陷入淤泥中無法拆卸,班裡一些人員出現了畏難情緒,工作效率很低。潘興喜帶頭跳入齊腰深的泥水中,摸鏈子、掛葫蘆。在他的帶動下,其他工友紛紛跳入水中和他一起作業。最後,他們班把原來認為無法拆除的前部機頭減速箱、機頭大架和部分後部溜槽全部回撤出來,為礦挽回損失一百多萬元。
潘興喜曾經帶過的徒弟馬宗春告訴記者,自從2005年11月,他在運河煤礦就跟著潘區長乾,2006年2月份一同調到陽城煤礦,也和潘區長一個班。他說,部隊雷厲風行的作風被潘區長帶到工作中。領導安排兩個小時的活,他總能一個半小時就解決。平時對工人要求嚴,也出活,工資也高,別的班也想到他帶的班裡來。以前有一個班,工人幹活沒精神、懶散的很。工區區長讓潘區到這個班裡去帶帶,去了一個月就給調整好了,後來這個班還獲了集團公司的“工人先鋒號”呢!有一次他安排一名老工人去架前聯網。這名職工的積極性很高,聽完安排後,立即行動,翻過溜子的護板就去聯網。潘興喜看到了,上前一把抓住胳膊問道:“你打急停了沒有?”這個職工支支唔唔地回答:“我這不是趁著這會兒沒人動溜子,想抓緊幹嘛,一著急,忘了。”潘興喜一聽這話急了。“有沒有人動溜子,你咋知道?作業規程明明規定,到架前幹活,必須打溜子急停。班前會反覆強調按章作業,不能抱僥倖心理。我告訴你,出事故的就是你這種人。罰你100塊錢,明天班前會做檢查!”下班後不管這名老工人怎么解釋和糾纏,潘興喜始終沒鬆口,還是按標準罰了錢,班前會做了檢查。
在綜采工區採訪黨支部書記王友席時,他深有感觸地說,潘興喜既有軍人嚴謹的工作作風,又有一名共產黨員帶領職工乾好工作的積極主動性。平時在工作中,他能夠身先士卒,特別是在近期過斷層、生產工作麵條件差的時候,他帶領現場職工嚴格按照礦安全生產措施做好安全生產工作。他時刻不忘團結同志,與職工打成一片,給工區的管理帶來一個和諧的積極因素。興喜還有三個非常明顯的特點:一是性格直爽。很實誠,開區隊班組會議的時候,自己有什麼想法,工區里存在哪些問題,他都是毫不避諱地提出來,他提的問題常常砸在點上,幾乎件件都被採納或落實。二是認乾、會幹、巧幹,潘興喜在綜采工區認乾、會幹、能幹出竅門來是出了名的。這都是他平時認真工作積累出來的經驗,也只有認真乾、實幹,會幹了,才能幹出竅門來;而且他很會發動手下的職工積極主動地去乾,這不能不讓人佩服。1301撤面時,他一個班乾的活相當於其他兩個班所乾的活的總和。他所帶的班一個月的工資與其他班相比,每人能多領七八百塊錢。三是粗中有細。作業現場有什麼變化,下一個班需要特別注意什麼,工作進度如何,他都能默記於心並及時向工區值班領導匯報清楚,並能經常性地提出合理化的解決方案和安全性措施。
機電副區長吳松在接受採訪時則羨慕地說,潘勞模跟班很有一套的,他能將當班職工的工作積極性激發出來,能很自然地把大家的力量凝聚起來。當然,他本人乾工作很自信,從不怯活,無論困難多大,他總能沖在最前面。而且善於發揮每個工人的長處,循序漸進地培養新工人,結合新工人各自的特點,激發他們的最大潛能,工種相對固定。1301面後期最大傾角高達35度~36度,平均28度以上,工作面移架時容易發生倒架,支架調整角度困難加大,一個班有時才調一個架子。而潘興喜在調架這個過程中,始終沖在最前頭,不僅如此,他還在調架過程中摸索出了一套經驗,並與大家分享,充分發揮區隊班組整體的力量,結果人家一個班只調一兩個架子,他一個班調三五個架子都不成問題,既團結了職工又多出了活,活多出了,每個工人掙的錢也就越多,凝聚力自然增強。
據綜采工區區長魯紅軍講,有一次,潘興喜家的女兒有病發高燒,他的妻子連打了幾次電話催他回去,他都已經請了假了,最終也沒能回去,不是不想回去,而是工作上確實離不開他。當時新工人又多,井下條件也複雜,他擔心安全上會出問題,猶豫再三,還是留下來下了井。潘興喜安排工作十分到位,我們都比較放心,他用善於敢打硬仗的精神去想工作、乾工作。井下條件再孬,他也從不推脫,井下條件再複雜,只要有他在,職工們都能安心,他是職工們的“主心骨”。
塑造“礦工”新形象
“採煤也要講技術的,不能做埋頭蠻幹的大老粗。如今都是現代化煤礦,用的都是大小功能都齊全的高科技設備,不學會這些就落伍了。何況對於煤礦來說,安全就是最大的效益,而科學技術是可以保障生產安全的。”
——潘興喜的“技術觀”

在採訪中記者了解到,陽城煤礦在市屬煤礦中地質條件最差,傾角大斷層多賦存深。煤礦人最頭疼的斷層難題,陽城每年平均要過20多次。就在記者採訪的前幾天,他們歷經40多天的辛苦攻關,將最大落差達10米、影響推進距離50餘米的3302超大斷層頑強攻克。作為業務骨幹的潘興喜有時要連續盯上20多個小時。
潘興喜在實踐中深深地感覺到:學好技術、練好基本功是成為一名合格煤礦工人的第一步,新時期的煤礦工人不僅能勝任自己的本職工作,還需要有豐富的專業理論知識。帶著這種想法,他上班時深入生產管理的每個環節,掌握好第一手資料,遇到不懂的問題,向技術人員和老師傅們虛心請教。業餘時間又鑽研學習,借來相關圖紙和資料,琢磨操作要領和重要環節。現在的潘興喜,綜采技術“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手裡握著井下電鉗工證、三機操作證、煤機司機證這3個特殊工種崗位證,是個有名的技術“大拿”,哪個崗位有空缺。技術過硬的他都能頂上去。
愛動腦子能創新是潘興喜的另一大特點。在1301工作面回踩時,他發現採煤機牽引變壓器保險接線是銅質壓線鼻,在煤機劇烈振動時容易震斷,既不安全,頻繁更換也影響生產效率。於是在參閱了大量相關資料後和機電技術人員商討,提出把銅質線鼻改造為導線線鼻。這小小的一變,每月可多開機10個小時,相當於多增加了一天的產量,細算下來,可是五六千噸的產量、480多萬元的產值呢!十幾年的工作中,潘興喜的“小改小革”數不勝數,光為礦上節約材料費就達到幾十萬元。
在他的帶領下,職工都積極參加崗位練兵、技術創新、技術比武和提合理化建議活動。在其擔任班長期間,班內有1名職工獲得了集團公司技術比武一等獎,4名同志分別獲二、三等獎,12名職工分別榮獲礦一、二、三等獎。職工提出合理化建議21條,全部得到礦採納。
他堅持“四心”治班,即愛心待工友、公心對分配、鐵心抓質量、恆心作表率。現場管理不講情面,始終把班內工友的安全放在第一位,他帶的班從未發生過破皮輕傷事故,在“三無”班組建成率、文明班組建成率、班組安全評估A級品率、材料降耗等方面,一直名列前茅,連續3年被評為集團公司和礦先進班組。
“勞模效應”正升溫
“個人的力量是微弱的,是集體凝聚成的強大合力,是嚴制度、嚴管理、嚴考核下大家迸發的幹事創業的熱情把我推在了榮譽的風口浪尖。”
——潘興喜的“成功之道”

自從獲得全國勞模、省優秀共產黨員稱號後,工友又送潘興喜一個外號———“潘勞模”。因常年高強度體力勞動,潘興喜患了嚴重的椎間盤突出,礦里多次要給他調整崗位,卻都被他拒絕:我是採煤工人,就應該在一線。即使體力活不行了,還可以貢獻點採煤經驗。如今,他每月還是下井二十多次。
在榜樣的帶動下,陽城煤電去年礦級管理人員沒有休過1天班,並杜絕了重傷以上人身事故和重大非人身事故。同時,累計生產原煤200餘萬噸,發電11.42億度,煤電綜合銷售收入17.17億元,銷售收入同比增長了37%,利稅同比增長近5倍,利潤同比增長近71倍。
很多人都說這是潘興喜帶來的“勞模效應”。但他不這么認為。他舉例說,2006年曾經一次過斷層耗時3個月。而這次3302超大斷層落差之大、距離之遠、難度之大均超以往,但是只用了40天。效率之所以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是因為集團和礦上推出的一系列制度,規範了管理,嚴格了考核,激發了大家幹事創業的熱情。他作為一名“老”礦工只是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榮譽給了我個人,但工作是大傢伙一塊乾的。沒有大傢伙的幫襯,就沒有我的一切。沒有這個舞台,榮譽更是無從談起。”他發自肺腑地說。
集團公司董事長虢洪增曾不無感慨地說:“潘興喜是由一名普通職工成長起來的基層區隊管理人員。多年來,他立足本職崗位,吃苦耐勞,拼搏進取,無私奉獻,十數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潘興喜由一名普通職工成長為全國勞模,這其中既有他本人的不懈努力,也有同事們的無私幫助。潘興喜獲得諸多榮譽稱號,不僅是他個人的榮譽,也是企業的榮譽、大家的榮譽;這些榮譽稱號,不僅僅是對潘興喜一個人的鼓舞,也是對集團公司一萬六千名幹部職工的鼓舞。企業發展需要潘興喜式的先鋒人物,特別是當前集團公司正處於大發展、大跨越的關鍵時期,尤其需要像潘興喜這樣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奉獻的普通職工為集團公司大發展做出實實在在的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