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田話

潘田話

潘田鎮位於廣東省豐順縣中部,分別與湯坑、豐良、黃金、留隍四個鎮接壤,本鎮水系屬韓江流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潘田話
  • 所屬地區:廣東省豐順縣
  • 地理位置:廣東省豐順縣中部
  • 人口:三萬餘
簡述,獨特方音,語言特點,畲族故鄉,

簡述

全鎮下轄循田、中心、填江、松柏、華亭流坑、石坑、新南、新聯、上吉、新東、集群、鐵坑等13個自然村,以及潘新社區居民委員會,全鎮人口三萬餘。潘田鎮方言學術上歸屬客家話,實則與一般客家話有著較明顯的差異,本地人習慣自稱潘田聲。豐順人常稱自己的客家話為俚話(nià-wəī),潘田聲又稱蛇螺(sà-wəī)、輋客話(tsià-kǎk)。在豐順縣境內徑門、茶背、仙洞、東聯、留隍等鄉鎮的部分農村,合計另有千人左右使用的方言接近潘田聲。

獨特方音

潘田鎮與豐良、湯坑、黃金、留隍等四個鎮接壤,本鎮方言現在一般也籠統地歸類到客家方言,但潘田當地方言與相鄰地區的方言卻差異頗大。在與潘田鎮接壤的四個鎮之中,豐良鎮通行豐良口音的客家話黃金鎮主要通行龍溪口音的客家話,豐良口音和黃金龍溪口音差異不大,另外黃金鎮南部的埔東、埔頭角、深田、楊石、隍洞等行政村又是福建漳州閩南話的方言島留隍鎮屬於純潮語鎮,全鎮居民都通曉潮州話,其中一部分居民兼通客家話湯坑鎮及其周邊的湯西、埔寨、東聯、北斗等鎮主要通行俗稱為半山鶴方言的湯坑口音。講湯坑口音的三湯片居民具有較為強烈的本地意識,通常不認同客家的歸類,尤其是老一輩,三湯片的年輕一代已經比較樂於接受客家人的說法。另外,在三湯片的湯坑、埔寨、湯西、湯南等鎮都有部分鄉村流行不屬於客家方言的潮州話(系屬閩方言),而作為豐順縣城的湯坑鎮的老城區的主流方言自古以來就是潮州話,並非系屬客家方言的半山鶴方言!如果說潘田方言異於梅州客家話,是因為潘田距離梅州較遠,那么為何潘田方言與相鄰鎮的方言與有著如此巨大的差異?原來潘田居民與後來形成的客家民系在淵源上,有著本質的區別!
據考,潘田鎮早在先秦時期就已經有人居住,他們是潘田的先民,屬於古代嶺南的土著民族百越人。自秦始皇統一嶺南以後,一批批的中原移民已陸續遷徙到粵東山區一帶,使潘田這樣一個典型的山區地方逐漸形成了眾多姓氏共居的格局。潘田鎮居民的家譜多可推考至隋以前(六朝時期),可知今天潘田鎮的先民是嶺南最早一批實現中原漢族移民與嶺南百越土著融合的,遠比後來從福建汀州府石壁村遷入廣東的客家移民要早定居在粵東這塊大地上。據說潘田鎮的得名跟盤古有關,傳說在遠古時期,盤古就誕生在這裡,後來盤古開天闢地,在混沌的宇宙中開闢了適合人類居住的環境,人們為了紀念他,就把這塊土地稱為“盤庭”,意為盤古居住的地方,諧音為潘田。

語言特點

潘田聲雖然也被歸類為客家話,但它與周邊客家話有一個最明顯的差別,那就是潘田聲的第一人稱的發音跟一般的客家話不同。一般的客家話第一人稱“我”都念 ŋái(艾),聲調為陽平;潘田聲的第一人稱“我”念 ŋōi(礙),聲調為陰平,連讀時轉為上聲。正宗的潘田聲有明顯的撮口呼(ü),還有 iŋ、eŋ、ik、ek等韻母。
我 ŋōi (注意韻母為圓嘴的‘o’,不是‘a’);你 ŋī;他 kǖ;我們 ŋǒi-sā(ān-sā);你們 ŋǐ-sā;他們 kǚ-sā;我的 ŋà;你的 ŋià;他的 kià;誰 nèi-sā
這 nià;那 gòi;哪 nèi;這裡 nià-hóŋ (偌往)(niā-dəì);那裡 gòi-hóŋ (嗰往)(gòi-dəì);哪裡 nèi-hóŋ (乃往)(nèi-dəì)
是 hě;要 əǐ(oī);不要 məǐ(moī);有 yū;沒有 mū
去 hǚ (注意潘田話有著溪母曉化的特點);做 zǔ;幹嘛 zū-ŋà(zū-mōk)
起床 hǒŋ-hí (原字為‘亢起’);吃 shīt;吃飯 shiā-pəŋ;回家 ūn-ǔk-kā (韞屋卡)
說 wǎ;話 wəī;說話 wǎ-wəī;會 wəǐ(wuǐ);不會 muǐ
這么/那么 gàn (梅州客家話一般無聲母‘g’,而此處潘田話則有聲母)
什麼 mək-gòi(mək-sē);的 gè ;和/與 gǎK;怎么樣 nǒŋ-zə;
不 m (聲調為第一聲,陰平);好 hóu;壞 hǎi;孬 móu;下雨 lōk-hēu(lōk-shuí)
累了 hət (本字或為‘痎’)(hōt);困了 ŋién-kǔn (本字為‘眼困’)(mǔk-siěp)
或 hūt;或許 hūt-hǘ;火 hvó;還有 hān-yū;還錢 hài-tsièn(wān-)
拿 giēm (本字為‘撿’)(tě);給 būn (本字為‘攽’);關門 wǔn-mùn
剛剛 diǎŋ (客家話一般說 zàŋ,表示僅僅、才、恰恰的意思);更加 kà
看 təì(tài)(一般客家話都說 kòn,而正宗的潘田話說 tài,這跟畲族的用語相同);看相 tài-siǒŋ
眼睛 ŋién-zhū;睡覺 kǔn-gào (本字為睏覺)(shǔi-mǔk) ;眼淚 mǔk-zhěp(mǔk-zhəp)
想 nūm(siǒŋ);找 gēn (本字為‘跟’);跟 nièm (本字為‘粘’)
掙錢 zǎn-tsièn;在 tsǐt(tět);玩 liǎo(tsǐt-tsò);尚未 mèŋ(màŋ)
進行時尾綴 gín (梅州客家話一般用‘等’,豐順多用 dǒk(著),而潘田則用‘緊(gín)’)
完成時尾綴 liǎo, lǐ, hǚ, tět
女兒 niǜ(niǜ-dəì);兒子 lài(lài-dəì);女人 niǜ-dəì;男人 nàm-dəì
昨天 tǎi-ŋǐt(tsā-ŋǐt);今天 gīm-ŋǐt;明天 tiēn-ŋǐt(shèu-zóu);早上 zhēn-shīn(zhēn-shīn-tèu);上午 shǒŋ-zhěu;中午 dōŋ-zhěu;下午 ŋiěn-zhěu(hā-zhěu);傍晚 ǎm-biēn(ǎm-biēn-tèu);晚上 ǎm-bō;現在 gīm-zə (本字為‘今之’);剛才 tēu-siēn-zə(頭先之);以前 shāŋ-lín (成轔);將來 hǎ-lín (下轔)
一 rət(yǐt);二 ŋǐ;三 sám;四 sǐ(hə);五 ń(ŋú);六 lǔk;七 tsǐt;八 bǎt(bət);九 géu;十 shēp(shəp);東 dūŋ、西 sē(sī)、南 nàm、北 běk;百 bǎk、千 tsiēn、萬 mǎn、兆 zhěu、億 yīk;
苦(表示味道)hvú;苦(表示艱辛)kú
潘田方言的聲調特點與廣州話的聲調基本一致。在粵東山區的大埔縣楓朗鎮光德鎮兩地的部分鄉村和豐順縣的徑門、茶背兩地及陸河縣螺溪鎮,還有與潘田聲相近的方音。據考證,這幾個有著與潘田方言相近方音的地方,當地先民都是隋唐時期從博羅縣東莞縣一帶遷來。

畲族故鄉

作為中華民族56個族群的組成部分,畲族主要分布於祖國大陸東南沿海的浙江省、福建省、廣東省和長江下游的江西省境內,人口總數約為八十萬。根據畲族人民世代相傳的祖歌《高皇歌》和祖圖《盤瓠圖》的描寫,一般認為畲族發源於廣東省潮州府的鳳凰山脈地帶。畲族學者鐘偉琪在《關於畲族史源考證》中指出:“廣東鳳凰山是畲族的發源地。畲族曾二次抵達粵東地區,第一次公元前1095年周公分封龍麒41代孫在廣東潮州豐都縣鳳凰山為侯,建立諸侯國;公元前195年畲族第二次入粵,與以前遷入鳳凰山的畲族先民匯合,成為南蠻五族之一”。這裡說的“豐都”,就是現在廣東省豐順縣的前身“潮州府海陽縣豐政都”。全國只有一個畲族自治縣,它位於浙南山區。景寧縣畲族源於唐永泰二年(766),從閩遷居浙西南時落戶景寧,距今已有1200多年歷史。豐順縣境內現在仍有畲族,豐順縣是目前鳳凰山脈北麓地區唯一有畲族本地居民的縣域。值得注意的是,豐順潘田方言與畲族使用的接近漢語客家話的民族語言相似之處較多,最突出的一個共同處就是正宗的老潘田話的第一人稱“我”讀 ŋōi,這個發音跟景寧縣等等大多數地區的畲族的發音完全一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