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洪飛

潘洪飛

潘洪飛(1909-–1942)字巨鵬,河北省任丘市北石門橋村人。八歲讀書,1922年考入保定育德中學。1925年畢業後投筆從戎,在馮玉祥的騎兵第三師二團當政訓員。於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到國民黨中央軍校教導總隊學習,1932年畢業後,回到騎兵五旅二十八團任中校團副。1934年,到廬山軍官訓練團受訓。

1937年,任騎五旅參謀長。1938年10月,騎五旅改編為獨立騎兵14旅,潘洪飛任旅參謀長。受國民黨40軍龐炳勛指揮。1940年4月,潘洪飛地下黨員身份暴露,在上級黨的指示下,同馬仁興團長率騎兵二十八團起義。改編為十八集團軍騎兵第二團,馬仁興任團長,潘洪飛任團參謀長。

1942年夏,潘洪飛調南進支隊任教育主任。1942年9月27日,日偽軍萬餘人,向我濮陽、范縣、朝陽等捷運臂合圍,在突圍時,被敵人的炮彈擊中,壯烈犧牲,年僅三十三歲。

基本介紹

  • 本名:潘洪飛
  • 字號:巨鵬
  • 所處時代:民國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河北省任丘市北石門橋村
  • 出生時間:1909
  • 去世時間:1942
人物生平,人物評價,

人物生平

潘洪飛(1909一1942),字巨鵬,任丘縣石門橋村人,生於武舉家庭,早年喪父,薄有家財,八歲讀書,1922年考入保定育德中學。1925年畢業後投筆從戎,在馮玉祥的騎兵第三師二團當政訓員。這期間,他接受了馬列主義,於1930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30年,馮玉祥與蔣、閻作戰兵敗,三師開往煙臺,後移駐江蘇豐縣,改編為騎五旅。此後,潘洪飛到國民黨中央軍校騎兵軍官教導總隊學習。1932年畢業後,回到騎五旅任28團中校團副。1934年,到廬山軍官訓練團受訓。
1937年"七七"事變後,騎五旅開赴保定抗戰,此時潘洪飛任參謀主任。不久,升為參謀長。騎五旅參加了保衛安陽、開封、武漢等戰役。失敗後,旅長張占奎棄軍逃跑,騎五旅在潘洪飛率領下撤到新鄭一帶。後來,張占奎又回到部隊,率部移至周口、新蔡一帶。這時,八路軍挺進支隊司令員彭雪楓路經周口,潘洪飛趁此與黨又接上關係。彭雪楓將共產黨員汪治畄在騎兵旅,任乾訓隊政治教員。此後,部隊中黨的工作進展順利,先後發展30多名下級軍官和士兵入黨,建立了黨的組織。
1938年10月,騎五旅改編為獨立騎兵十四旅,受國民黨四十軍龐炳勛指揮,黨的活動受到監視。1939年底,國民黨掀起反共高潮,騎兵旅經過共產黨組織做工作,反對打內戰,引起了國民黨的注意。龐炳勛令旅長張占奎將汪治逮捕。由於潘洪飛等人的爭取,汪治被送回八路軍。潘洪飛因身份暴露,暫時離開部隊。
1940年4月14日晚,獨立十四旅28團由團長馬仁興(共產黨員)率領,在河南林縣起義,開赴山西黎城,改編為八路軍騎兵第二團,馬仁興任團長。這時,潘洪飛受冀中區黨委派遣又回到騎兵團。後調任冀中軍區南進支隊教育主任,轉戰於冀魯豫地區。
1942年9月27日,日偽軍萬餘人,向范縣地區實行鐵壁合圍。突圍時,潘洪飛被炸斷左臂,流血過多,光榮犧牲,時年33歲。
(任丘市志人物傳略第一章第651頁)

人物評價

潘洪飛八歲上學,性格開朗,學業優良。
他的青年時代正是中國的大變革時期。潘洪飛思想進步,追求真理。1922年考入保定育德中學,刻苦學習,是班裡的高才生。當時,軍閥混戰,民不聊生。潘洪飛目睹社會的腐敗,積極尋求社會進步的道路。1924年馮玉祥發動了北京政變,給潘洪飛帶來了一線希望。1925年中學畢業後,年僅十六歲便毅然投筆從戎參加了馮玉祥的國民軍,在騎兵第三師二團當了政訓員。這期間,他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的啟蒙教育,進步很快,於1930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30年蔣馮閻大戰,馮軍失敗,騎兵第三師開往山東投靠了劉珍年,駐守煙臺,潘洪飛曾兼任煙臺市公安局長。1930年底騎三師駐防江蘇豐縣,被改編為騎五旅,不久,潘洪飛被調到國民黨中央軍校騎兵軍官教導總隊學習。1932年畢業後,回到在河南商丘駐防的騎五旅二十八團任中校團副。1934年又到廬山軍官訓練團受訓,1937年初騎五旅移駐河南確山。
1937年"七七事變"後,騎五旅開赴保定,在沿大清河一線抗日。這時潘洪飛任參謀長。此後,騎五旅參加了保衛安陽、開封、武漢等戰役。
失敗後,潘洪飛率騎五旅撤到新鄭一帶。逃跑的旅長張占奎又回到部隊。不久,部隊轉移到周口新蔡一帶。這時,八路軍豫中挺進支隊司令員彭雪楓率部路經周口,潘洪飛趁此機會與黨接上了關係,當時正值"國共合作"。彭雪楓將共產黨員汪治畄在騎兵旅,任乾訓隊政治教員。此後,部隊中黨的工作順利開展,先後發展三十多名下級軍官士兵入黨,建立了黨的組織。
1938年10月,騎五旅改編為獨立騎兵十四旅,受國民黨四十軍龐炳勛指揮,並在騎兵旅建立了國民黨特別黨部,中共黨的活動受到了監視。在山西晉城駐守期間,潘洪飛將部隊的情況通過晉豫邊區八路軍游擊支隊唐天際同志轉告八路軍總部。1939年底,國民黨大搞磨擦,掀起了反共髙潮,騎兵旅在黨組織工作下,反對內戰,反對摩擦,引起了國民黨注意,龐炳勛命旅長張占奎把汪治逮捕。由於潘洪飛等人的爭取,不得不把汪治送回八路軍。這時,潘洪飛的身份已經暴露,工作十分困難。八路軍總部了解到這一情況,派何長工前往騎兵旅組織起義工作。
何長工到騎兵旅後,召集潘洪飛、馬仁興、張濤等黨員幹部開會,傳達了總部指示,研究了起義計畫,決定抓緊時間爭更多的人參加起義,並作旅長張占奎的工作。如果整旅不能實現,就由黨領導的二十八團起義。由於潘洪飛已暴露,決定暫離開部隊,他送家屬回石門橋後,即參加當地的抗日工作和黨的活動。
1940年4月14日晚,獨立十四旅二十八團由團長馬仁興率領,在河南林縣起義,開赴山西黎城,向全國發表了反對內戰的通電。騎二十八團改編為八路軍騎兵第二團。馬仁興任團長,隸屬於冀中軍區,又稱冀中騎兵團。潘洪飛受冀中軍區黨委派回騎兵團任參謀長。在1942年冀中軍民五一反掃蕩中,這支部隊突破敵人封鎖線,轉戰到冀魯豫,不久潘洪飛被任命為冀中軍區南進支隊教育主任。轉戰於冀魯豫地區。
1942年9月27日,日偽糾集萬餘人,向山東范縣地區實行"鐵壁合圍"。在突圍中,潘洪飛左臂被炸斷,流血過多,光榮犧牲。年僅33歲。
( 張僧會 )
上文選自政協任丘市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二OO七年十一月出版的"任丘古今名人選介"一書中。作者張僧會是該書編委。
烏雲滾滾紅旗飄
卜雲龍口述 黃銳整理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以後,蔣介石被迫接受了停止內戰,聯合抗日的條件。當時全國抗日軍民都一致擁護,形成了髙漲的抗日怒潮。但國民黨中的頑固派,親日反共,不斷地鬧"摩擦"。
在這錯綜複雜的抗日戰爭歲月里,我軍以彭雪楓同志領導的豫東挺進支隊和國民黨的騎兵十四旅,活動在河南的新鄭、漯河、蘭考、商丘和安徽的界首、太和一帶。由於抗日的共同目標結成了親密的友誼。特別在全國實現了共產黨的抗日主張以後,更加堅定了國共合作的信念,增強了抗日的信心。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光榮傳統對國民黨的官兵也發生了很大的影響。如軍民團結、軍愛民、民擁軍、官兵平等,"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三大民主,經濟公開等等在國民黨部隊里都是"奇聞"。就是幹部和戰士在一起"丟手絹"、"碰球"、"瞎子抓瘸子"的遊戲,在國民黨部隊里都是無法做到的。
國共兩黨的部隊在一個地區活動一久,相互接觸多了,互相了解的也就多了,國民黨軍隊的官兵們受到了很大的影響,交頭接耳議論紛紛,感到和八路軍比相形失色。這種與論,被騎兵十四旅旅長張占奎聽到了。他也正為軍隊的思想混亂而發愁,按現在的辦法帶兵,士兵的思想混亂根本無法解決,學八路軍的經驗上司知道了又吃不消。因他是行伍出身,能打能拼,沒有文化,有民族氣節,但對付複雜的政治問題經驗就不足了。正在張占奎左右為難,徘徊不定的時候,共產黨地下黨員潘洪飛同志以旅參謀長的身份向張占奎䢖議。我們遇到困難找上司也恐難解決,何不一箭雙鵰呢?一面向衛立煌司令長官報告,另一方面派人去找豫東挺進支隊彭雪楓司令員談判,請他派幾個人協助。張占奎聽了認為有道理,所以就同意了。
潘洪飛同志將張占奎準備請八路軍派人幫助工作的情況及時向黨作了匯報,組織很快決定派汪治同志前去,並帶有何長工同志的信:介紹汪治到貴旅做統戰工作,請多關照,如工作有困難,即送回我處。汪治同志到了旅部以後積極開展工作,首先通過潘洪飛同志和二十八團團長馬仁興相互能書善畫建立起來的深厚友誼,將馬仁興同志第一個發展為黨員,緊接著又將連長姚洪業和李玉堂等一些同志也先後發展入了黨,並很快建立了共產黨的支部,汪治同志任支部書記。組織進步青年成立宣傳隊,幹部訓練班,積極開展活動。由於在國民黨部隊里有了共產黨的組織,領導有了核心,軍隊的政治面貌煥然一新,朝氣蓬勃。
1939年9月10日,龐炳勛察覺騎兵十四旅特別是二十八團政治空氣和其他國民黨的部隊顯然不同,同時發覺了汪治同志,並通知張占奎旅長扣畄汪治同志。張將這個重大訊息立即告訴了潘洪飛同志,潘又很快告知了馬仁興同志,他們共同商定找張占奎建議,扣留汪治事關重大,因他來前和共方訂有契約,千萬不能失信,只有將汪治按契約送回八路軍。張旅長聽後就按潘參謀長的建議,舉行了歡送會將汪治同志送回了八路軍部隊,支部工作交給了潘洪飛同志。
送走了汪治同志,是直接違抗上司的行動,以後將帶來什麼複雜的情況很難預料。因當時情況所迫也只能根據情況的發展從嚴重方面作好準備了。果然𣎴出所料,突然接到洛陽方面的電報"潘洪飛是異黨分子,要押送洛陽"。馬仁興同志和潘洪飛既是多年的知心朋友,又是親密的同志,他對張旅長說:"我們和潘洪飛共事十多年,他開始當參謀,現在是我們的參謀長,不用說不是共產黨,就是共產黨,我們將他押送洛陽於人情上也過不去呀"。張占奎聽後想,如把共事多年的朋友押送交上司處理,不論從人情和道義上都說不過去。但究竟用什麼辦法將這一重大問題了結呢?經過共同商議,由潘洪飛同志帶馬仁興和他的家屬離開軍隊先到河南的沈丘,以後看情況再說。離開前舉行了宴會歡送並派警衛員護送。潘洪飛走後,馬仁興同志任支部書記。
1939年12月一1940年3月,國民黨反動派在全國大搞分裂活動,製造了湖南的平江慘案、河南的確山慘案、山西的舊軍打新軍、河北的張蔭梧打八路軍、山東的秦啟榮打游擊隊、鄂東的程汝懷屠殺共產黨員、陝甘寧邊區的"點線工作、外部的封鎖"準備軍事進攻,逮捕大批進步青年送進集中營等等一系列嚴重的反革命事件,鬧的全國烏雲滾滾,殺氣騰騰。製造了第一次反共高潮。
歡送汪治和潘洪飛同志,衛立煌曾派人前來檢查,情況完全清楚,準備在林縣的河澗鎮以檢閱二十八團之名,實行繳械之實,當時二十八團和黨支部處於生死存亡的關頭。經將情況向組織反映後,何長工同志指示,二十八團要很快起義。遵照起義的精神,馬仁興同志想何不採取"將計就計",借準備檢閱之名,實行起義之時呢?馬團長是個身經百戰有豐富實戰經驗、堅決果斷、智勇多謀,在緊急關頭能當機立斷轉危為安的優秀指揮員,他1925年參加國民黨部隊,由基層幹部到1931年逐級升為騎兵師少將參謀長。1932年開始任騎兵旅二十八團團長,在軍隊中有很髙的威望。就是在這樣富有經驗的軍事指揮員面前,處在四面圍困的二十八團舉行起義也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不起義吧,明天就可能被全部繳械。在這生死存亡,危在旦夕的關鍵時刻,黨組織已明確指示很快起義,所以只有起義別無他路。馬仁興同志先將黨起義的指示,國民黨檢閱的陰謀和起義的決心部署向支部全體黨員和堅持抗戰反對分裂的愛國軍官作了交待,得到了一致的擁護,隨即在排以上的軍官會議上按計畫行動,將十幾名反動軍官分別繳械集中關押在一間房子裡,將通旅部的電話線割斷,立即宣布起義。由韓清玉、李玉堂等同志率領部隊以執行戰役偵察任務為名,前衛如遇阻擋,後衛如遇追兵就決一死戰,保證起義成功。從駐地出發,以高度的戰備,快速的行軍,遇到哨卡就以"奉旅部命令,執行緊急戰役偵察任務",就都順利通過。由於保密嚴,行動快,通信線路破壞,旅部也無發覺,更沒有派部隊追擊。通過關台以西的煤礦區到了山西省黎城八路軍駐地以東八十多華里的一個小鎮子,受到了當地軍民的熱烈歡迎。經過一夜緊張地行軍,就轉危為安。起義勝利了!
4月15日旅部派一個姓陳的參謀帶一個班到二十九團找我,說旅長叫我去開會。到旅部後周亞參謀長開會,告我"馬仁興帶領部隊叛變投靠了共產黨,你將他找回來"。這時我才知道馬團長起義。在他起義前曾派一個叫李雲峰的班長給我送信叫我防止狗急跳牆。可是沒找到我,所以起義的訊息我不知道。因我和馬團長長期一起工作,又任過他的中校團副,1938年周口戰鬥中馬負傷後,我還代過團長,關係非常密切,所以我就成了主要同謀者了。不僅不叫我參加會議,楊天彬旅副命警衛班將我押送到特務連,叫我睡在連長的床上,由楊德山排長帶四個兵看守。我很清醒已成了要犯,思緒萬千,難以入睡,大約凌晨兩點鐘突然接到旅部的電話:"在拂曉以前開完飯,參加全旅公審大會"。我聽得清清楚楚,看樣子他們要下毒手了。我思想緊張了起來。但如何才能擺脫這場災難呢?就集中心思想辦法,最好就是利用天亮以前這一有利時機冒險逃脫,決不能束手就擒。決心已定,大約在凌晨3點鐘左右我對衛兵說到廁所解手,他在廁所外邊等我,到廁所後,我一看墻不太高,就用盡全力翻了第一道牆,走了不遠又越過了第二道牆,遇到哨兵就以口令對答,出村後才見村子裡到處閃爍電筒光。為了跳出這個危險區。我躲開哨兵很快的上了山,拚命地往西北方向走,天亮前大約走了20多華里。天亮後,找了一棵枝葉茂密視野開闊的球形樹,安全地就在樹下過了一整天,飯也沒吃上,天黑後下山到老鄉家才找了頓飽飯吃。問明路線後又走了一夜才到了林縣以北40華里的花園鎮。天亮遇到一二九師一旅的一個排哨,我說明情況後將我送到團部駐地風門口,休息了3天,又將我送到旅部玉匣關、見到了旅長魏傑,政委唐天際,由旅部介紹到八路軍總部一一黎城,才和汪治同志馬團長會了面。騎兵二十八團起義經過了休整,總部決定和冀中騎兵團共同組成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獨立騎兵第二團,開赴冀中歸冀中軍區指揮。
摘自黃銳著"戰鬥在大別山"一書,1992年11月出版
回憶潘洪飛
黃銳
潘洪飛同志,於一九四二年九月二十七日,在敵人對冀魯豫,實行"鐵壁合圍"的大掃蕩時,被敵人的炮彈炸斷了左臂,因流血過多而光榮犧牲!
我與他相處,雖只有幾個月的時間,但他忠於黨、忠於人民的髙尚品德給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雖時過近半個世紀,但經常在我腦海中浮動,至今難以忘懷。
一九四二年,冀中"五一"大掃蕩時,潘洪飛同志,在極為殘酷的時刻,和我們騎兵團馬仁興團長並肩戰鬥,帶領我們出入敵偽據點林立的封鎖線,將我們帶到了冀魯豫邊區。這樣驚人的膽略,不怕犧牲的高尚品德,給人印象很深。······
潘洪飛同志的犧牲,黨失去了一名好黨員,部隊失去了一位優秀的指揮員,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戰鬥的一生,光榮的一生。他無私無畏的革命精神,對黨的赤膽忠心,對革命的無私奉獻,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摘自冀魯豫黨史資料選編之三"崎嶇的征途"。
(中共冀魯豫邊區黨史雲南聯絡組編,一九八九年九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