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泓錦

潘泓錦,男,漢族,1968年生,重慶人,中國聯通重慶分公司主任工程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潘泓錦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68年
個人簡介,人物事跡,

個人簡介

1996年4月,潘泓錦在親朋好友的反對聲中,離開了當時待遇不錯的原單位,參加了重慶聯通舉辦的首次人才招聘。當時,由於處於公司初創時期,重慶聯通不僅人員少,而且工作條件差,網路建設任務十分繁重,但這些都沒有改變潘泓錦躋身聯通創業的決心。潘泓錦懷著強烈的創業激情,積極投身重慶聯通的發展和建設。他曾獲2002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04年信息產業部勞動模範稱號、2005年全國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

人物事跡

2002年6月,潘泓錦放棄了重慶主城區的良好工作條件,主動請命來到武陵山區。作為分管黔江建設維護工作的主任工程師,他肩上的擔子非同尋常。為了確保以最少的投資獲得最佳的網路覆蓋,在勘察基站站址中,潘泓錦始終堅持對每個站的各種參數設定值進行反覆推敲論證,再確定整個網路的組網和建設方案。到黔江僅一年的時間,他的足跡就踏遍了黔江一區四縣100多個鄉鎮,參加了260多個基站的選址和勘測。在重慶聯通舉行的C網目標網工程建設評比中,潘泓錦帶領的建設小分隊,硬是憑著“寧願苦幹、不願苦熬”的黔江精神,克服了建設難度大、資源條件差等困難,在重慶聯通各業務區中以較大比分的優勢取得了第一名。
潘泓錦是一個善於總結、學習和創新的有心人。在黔江工作期間,他充分利用自身的專業知識,通過開展市場調查,並結合當地的地形地貌、人口分布、經濟狀況、發展潛力等因素,積極進行實踐和創新,探索出了站址選擇和成本控制等方面的新舉措,有效節省了建設成本,為企業節省了大筆開支。同時,潘泓錦善於因地制宜,採取最適合的建站方式控制建設成本。潘泓錦注意到,高山基站在解決大面積覆蓋的同時,也帶來了工程成本的大幅上升的問題,而土建、鐵塔及市電引入等基礎工程也由於山高路險而造成二次運輸及人工成本的增加。如何既保證工程質量和進度,又要最大化地減低建設成本呢?潘泓錦暗暗開始了這方面的研究。結合以往的建設經驗並結合當前建設實際情況,潘泓錦經過反覆測試、修改,提出了利用簡易機房和地面三角塔來替代傳統基站的建設方案。
潘泓錦加強了對土建單位的科學管理,有效較低了建設成本。針對基站建設任務重、人員不足且土建施工中不能全程跟蹤的情況,潘泓錦提出推行基站各單項工程模組化、預算標準化的概念,與土建施工單位的預算人員、監理公司的預算人員和公司移動部、財務部、審計部等從事預算的專家一起,對建設簡易房、地網坑等單項費用取得一致意見,形成標準化預算,並對各種類型的建設方案核定建設包乾費。這樣一來,在工程施工過程中,只需要核定二次轉運的距離及地網坑的數量、檔次等,就能對整個建站的費用一目了然,不僅節省了決算時間,而且減少了扯皮現象。
他在基站選址和建設過程中,潘泓錦總是身先士卒,做員工的表率。以武陵山區為例,這裡山高路險,為選址、建站平添了難度,許多站址汽車根本無法達到,設備材料只能自己背去。在重慶聯通剛成立不久的時候,建設維護人員大多是剛從學校畢業的大學生,實踐不夠、經驗不足。而網路系統又剛建成不久,各種故障時有出現。為此,潘泓錦把對年輕人的培訓當作己任,常常把基站當成課堂,通過實例進行分析、講解和示範;對於那些技術較新、資料較少的工程,他則通過網際網路搜查、自費購書等各種方法收集材料,掌握第一手資料,並無私地奉獻出來。對大小故障則更是認真分析,編寫詳實的問題分析報告,供大家學習參考。同時,潘泓錦還充分發揮計算機專業的專長,將專業與業務緊密結合,為機房的設備擴容、交換機版本升級及大小中心工程割接給予技術性支持和指導。有時,為了提高大家故障排除的實際操作能力,他常在深夜指導傳輸人員進行實際操作,諸如“換板”、“連線”這樣詞語有時要重複幾十遍,直到大家掌握了操作技巧為止。
在進行基站選址和基站建設的過程中,潘泓錦注重科學管理,真正向管理要效益。1999年,針對基站建設工程時間短、任務重、地點分散的實際,他提出了分片管理的思路,將重慶市分為幾大片區,責任層層分解,實行目標管理、落實到人、嚴格考核,使基站建設效率穩步提高,管理費用大幅下降。2004年,他通過加強施工組織,狠抓各個環節的施工管理,全面縮短了建設工程的周期,提高了工程質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