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念之

潘念之

潘念之(1902—1988),又名楓塗、湘澄,新昌石磁鄉(今儒岙鎮)石磁村人。長期從事政治學和法學研究,為我國政治學和法學基本理論的建設和普及做了大量工作,被譽為法學、政治學領域的開拓者,有“北張(友漁)南潘(念之)”之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潘念之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02
  • 逝世日期:1988
人物生平,主要貢獻,

人物生平

1919年,入浙江省立第四師範學校,因思想激進,遭校方訓斥,被迫離校。考入上海江蘇第二師範學校,畢業後去寧波崇德國小任教,組織雪花社,出版《寧波評論》。1923年,經張秋人介紹參加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次年轉為中共黨員,先後任寧波團地委書記,主編《火曜》周刊。1925年五卅慘案後,任上海閘北區團委委員,並在上海大學附中任教。1926年3月,任國民黨浙江省黨部常務委員、組織部長,兼任中共黨團書記。1928年,遭國民黨通緝逃亡日本,就學於東京明治大學法學部。1929年回國,在上海加入自由大同盟、“左聯”、社會科學家同盟,一面進行反蔣民主活動,一面從事著述翻譯。一·二八滬戰後,先後去福建、河南、安徽、汕頭等地教書。1935年重返上海,任天馬書店編輯,主編抗日書刊,鼓動民眾抗日。赴西南、西北開展抗日救亡運動。1938年5月,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主任科員,負責抗日宣傳隊工作。抗戰勝利後,在上海從事中共上層統戰工作和情報工作。以後又在上海中華工商專科學校和上海法學院任教。建國後,先後任華東行政委員會參事室副主任、中央華東局統戰部政治處處長。1953年,受開除黨籍的錯誤處分。1955年後,任華東政治學院和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1979年平反,恢復黨籍,任上海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副所長、上海政法學院副院長、上海市政治學會會長、中國法學會顧問、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委員等職。

主要貢獻

著述宏富,主要有《現代社會發展史》、《世界思想家名人大辭典》、《憲法論初步》、《關於加強社會主義的法制問題》等,主編《法學》雜誌、《外國法學知識譯叢》叢刊,領導並參與編寫《法學詞典》、《中國大百科全書·法學卷》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