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德爐

潘德爐

潘德爐,1945年12月26日出生於浙江省金華市,海洋遙感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衛星海洋動力環境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

1968年潘德爐從南京理工大學畢業後進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1423研究所工作;1977年進入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工作,從事海洋遙感研究,先後擔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1985年開始先後前往加拿大海洋科學研究所、德國GKSS研究中心、韓國航空和航天研究院、日本宇航局EORC從事海洋遙感研究;2001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2008年擔任杭州師範大學理學院院長;2009年受聘為上海海洋大學雙聘院士;2013年擔任浙江工商大學旅遊與城市管理學院名譽院長;2014年受聘為浙江海洋學院兼職教授;2016年獲得第十一屆光華工程科技獎工程獎。

潘德爐的主學科研究方向為遙感模式識別和套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潘德爐
  • 外文名:Pan Delu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浙江省金華市
  • 出生日期:1945年12月26日
  • 職業:教學科研工作者
  • 畢業院校:南京理工大學
  • 主要成就:200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 性別:男
人物經歷,主要成就,科研成就,人才培養,榮譽表彰,社會任職,人物評價,

人物經歷

1964年9月,潘德爐進入南京理工大學兵器系學習兵器物理專業。1965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68年12月,畢業後進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簡稱:國防科工委)1423研究所從事衛星連線器研究,擔任技術員(至1977年4月)。
1977年4月,進入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工作,從事海洋遙感研究,先後擔任助理研究員(1977年4月-1979年4月)、副研究員(1979年4月-1992年8月)、研究員(1992年8月-)。
1985年3月,作為訪問學者,前往加拿大海洋科學研究所,進修海洋遙感(至1987年3月)。
1990年5月,作為首科學家,前往德國GKSS研究中心,從事海洋遙感合作研究(至1992年9月)。
1998年12月,前往韓國航空和航天研究院(至1999年6月)。
2000年1月,前往日本宇航局EORC(至2000年4月)。
2001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隸屬於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海洋環境科學工程與技術)。
2008年7月,受聘為杭州師範大學理學院院長。
2009年3月,受聘為上海海洋大學雙聘院士。3月10日,受聘為廣東海洋大學雙聘院士,是該校的第一位雙聘院士。
2013年9月26日,正式受聘為浙江工商大學旅遊與城市管理學院名譽院長。
2014年,受聘為浙江海洋學院兼職教授。
2016年,獲得第十一屆光華工程科技獎工程獎。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潘德爐突破性地發展了中國海洋水色遙感反演算法、遙感衛星套用效果模擬仿真理論和技術,並創建了中國遙感衛星模擬仿真系統和海洋水色遙感套用技術系統。為提升衛星空間信息獲取和綜合套用能力以及衛星遙感裝備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潘德爐開創遙感衛星套用效果模擬仿真的新科學。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了綜合自然信噪比的概念,使遙感測試擺脫渾濁的水體帶來的噪音影響;發展了遙感衛星發射前預 測衛星圖像質量和利用率的模式,大大提高了衛星的利用率,節約了國家資金。創造了衛星模擬仿真系統,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先後運用到中國風雲一號、中國第一 顆海洋衛星和中國台灣地區、美國、韓國和歐空局的衛星的遙感器及衛星軌道的論證、設計和研製中,不僅填補了中國遙感衛星模擬仿真的空白,同時在國際的衛星 工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 科研項目&成果獎勵
1987年回國後,潘德爐作為第一負責人完成了國家攻關、國家863、921、703、國家自然基金、國家航天工程、國家衛星套用、國家公益、總裝衛星預研、海軍遙感裝備預研、和國際合作等遙感重大科研項目20餘項,先後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一次,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一次,省部級科技進步特等獎一次,一等獎5次。
科研項目
時間項目名稱擔任職務/級別
2017.01-2017.05
浮游植物固碳及其對南海碳循環的調控機制
主持,國家級
2017.05-2017.12
海洋衛星業務套用與無線電管理
主持,國家級
2017.01-2018.12
海洋發展戰略和頂層設計策略
主持,研究所(學校)
2017.01-2019.12
全國海洋主體功能區規劃
主持,國家級
成果獎勵
時間項目名稱獎勵名稱來源
1999年
SeaWiFS海洋水色遙感套用技術研究
省部級一等獎
2003年
中國航天載人c飛船套用系統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
2004年
中國遙感衛星套用效果的數字仿真研究
省部級一等獎
2009年
長三角沿海水質遙感實時監視和通報的關鍵技術
省部級一等獎
  • 論文著作&專利發明
截至2015年,潘德爐先後在國內外發表論文150 余篇。
1、D.Pan J.F.R.Gower and G.A.Borstad, Seasonal variation of the surface chlorophyll distribution along the British Columbia coast as shown by CZCS satellite imagery, Limnol. Oceanogr. 33(2) 1988. P227-244.
2、Delu Pan and T.Tanaka, A Preliminary evaluation study on the typical GLI ocean color band image by simulation. Asian Journal of Geoinformatics, Vol.4, No.1 2003, Sep. 39-44.
3、Pan Delu, He Xianqiang and Zhu Qiankun, In-orbit cross-calibration of HY-1A satellite sensor COCTS.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4 Vol..49 No.23 2521-2526.
4、PAN Delu, Guan Wenjiang, Bai Yan and Huang Haiqing, Ocean primary productivity estimation of China Sea by remote sensing. PROGRESS IN NATUARAL SCIENCE Vol.15, No.7, July, 2005, 627-632 .
5、Pan Delu,Bai Yan? Progress in the application of ocean color remote sensing in China,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V27(4)2008,P1-16 SCIE

人才培養

潘德爐認為中國的衛星遙感技術還大大落後世界先進國家,要有效地趕超,依靠現在的基礎教育中創新潛能的開發,就科學研究而言,中國小是啟蒙,本科是教育,碩士是訓練,博士才是實踐研究。他進而指出,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要從興趣開始,中學是未來中國人才的基業,要在這個過程中打好基礎、刻苦勤奮、堅持不懈,而成功與否的關鍵在於能否做到刻苦勤奮。
潘德爐指出,做合格大學生就是要做有“回報心”的人、愛問“問題”的人、坐的下來鑽的進去的人、邏輯思維清晰的人、有冒險想法的人以及大度有團隊精神的人。他還指出,大學期間大學生有四大任務,即“人生規劃”、“生存知識”、“懂得生活”、“結交朋友”;大學生要注重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科學文化、身體與心理三種素質,努力掌握“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三種能力。

榮譽表彰

時間榮譽/表彰參考資料
1994年
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
1997年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2000年
國家科技部“863”項目重要貢獻獎
2001年
中國工程院院士(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
2002年
國際光學工程學會遙感科學成就獎
2016年
第十一屆光華工程科技獎工程獎
國家海洋局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
浙江省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

社會任職

時間擔任職務參考資料
2002年02月至2007年02月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浙江省委員會委員
2004年01月至2009年01月
國際海洋水色(IOCCG)專家組任責專家
2007年01月-
中國海洋湖沼學會理事
2007年01月-
《海洋學報》(中、英文)主編
2007年01月-
中國空間學會常務理事
2007年01月-
中國海洋學會副理事長
2007年12月7日
廣東海洋大學名譽教授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海洋學科評議組召集人
國際海洋水色遙感專家組成員
國際亞太遙感大會總主席
杭州師範大學共享雙聘院士
浙江海洋學院兼職院士

人物評價

潘德爐是中國海洋遙感科學技術發展的奠基和開創人,推動中國衛星遙感技術發展的帶領人。多次擔任國際亞太遙感大會總主席,在國際海洋遙感界享有很高知名度。(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