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世松

潘世松,男,1964年11月生,湖北陽新人。現為江漢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潘世松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湖北陽新
  • 出生日期:1964年11月
  • 畢業院校武漢大學
  • 學位/學歷:博士後
  • 職業:教師
  • 專業方向: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
  • 職務:江漢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 主要成就:獲得武漢五一勞動獎章
人物經歷,研究方向,主要成就,發表論文,出版著作,科研項目,獲獎記錄,社會任職,

人物經歷

1986年6月,鹹寧師範專科學校,中文專業畢業;
1998年6月,獲湖北大學 (湖北師範學院培養)漢語史專業文學碩士學位;
2003年6月,獲復旦大學漢語言文字學專業文學博士學位;
2008年6月,獲武漢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後證書。
1986年7月—1995年8月,湖北省陽新縣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工作(其中,1990—1993,自學考試湖北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畢業);
1998.7—2000.8,武漢教育學院中文系工作;
2003年7月至今,在江漢大學人文學院/武漢語言文化研究中心工作。
1999年10月,武漢市人事局授予講師資格;
2001年1月,湖北省職改辦批准副教授資格;
2005年12月,湖北省職改辦批准教授資格(2013年12月湖北省人事廳聘為三級教授)。
講授課程:現代漢語、語言學概論、修辭學、漢語修辭學、語用學、套用語言學、語體習得研究、廣告修辭學、語文學科基礎與前沿問題、漢語辭彙與修辭、研究生學位論文寫作。

研究方向

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

主要成就

發表論文

1.《語境對言語接收的語義制約》,《鹹寧師專學報》,1997年第2期。
2.《地理環境與民俗修辭》,《鹹棄姜笑寧師專學報》,1998年第2期。
3.《傳統民俗辯糠蜜企的地理因素與修辭》,《湖北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第2期。
4.《民俗事象里修辭藝術的地域特色》,《武漢教育學院學報》,1999年第1期。
5.《言語表達中詞的轉義義變》,《鹹寧師專學報》,1999年第3期。
6.《喻體的能動性與性別差異》,《修辭學習》,2001年第6期。
7.《民頸拳組俗事象里實物的修辭功能論析》,《江淮論壇》,2002年第3期。
8.《漢語詞語與性別歧視論略》,《江西社會科學》,2002年第6期。
9.《現代漢語語體年齡階段研究芻議》,《修辭學習》,2002年第6期。
10.《民俗事象的實物詞語化及詞語的無標記性論析》,《思想戰線》,2003年第3期。
11.《試論國小校園童謠的辭式特徵》姜灶戒,《修辭學習》,2004年第1期。
12.《學齡前語用主體辭格習得考察》,《修辭學習》,2004年第4期。
13.《漢語書面廣告對修辭格的運用》,《江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4年第6期。
14.《漢字結構的性別歧視傾向論析》,《求索》,鍵捆紙2004年第12期;《文摘報》2005年2月20日“論點短輯”轉摘主要觀點。
15.《言語幽默與主體認知論析》,《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5年第2期。
16.《學前兒童語用原則的違反與語用策略的運用》,《修辭學習》,2005年第4期。
17.《不同年齡段語用主體語體劃分的學科基礎》,《湖北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4期。
18.《大學校園流行語的詞語特徵》,《鹹寧學院學報》,2005年第2期。
19.《中學生語體因素習得考察》,《江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5年第4期。
20.《國小中年級語體因素習得考察》,《修辭學習》,2006年第5期。
21.《報紙標題的語體學考察》,《湖北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2期。
22.《國小高年級語體因素習得考察》,《江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7年第2期。
23.《學前兒童語體習得的言語與象徵性遊戲合一性》,《鹹寧學院學報》,2007年第2期。
24.《中國小語文教學中語體意識的思考》,《修辭學習》,2007年第5期。
25.《中學生口頭交際習得考察——以綽號與口頭禪、校園歌謠為例》,《修辭學論文集(第十一集)》,中國修辭學會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4月版。
26.《居民小區命名的語用考察——以武漢市為例》,《江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8年第2期。
27.《池莉小說綽號的語用考察》,《鹹寧學院學報》,2008年第1期。
28.《池莉小說詞語的漢味特徵》,《鹹寧學院學報》,2010年第2期。
29.《評審語體中的中國小作文評語》,《當代修辭學》,2010年第5期。
30.《中國小作文評語的章法、書寫符號語體要素考察》,《江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茅乘促跨版)》,2010年第6期。
31.《小說<人間正道是滄桑>稱謂語語用考察》,《鹹寧學院學報》,2010年第10期。
32.《漢語含“龍”詞語的民族性格考察——以《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為例》,《鹹寧學院學報》,2011年第3期。
33.《從上下結構“父”、“子”、“女”、“母”部字看漢字的性別歧視現象——以《漢語大字典(縮印本)》為例》,《江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1年第5期。
34.《說轎危“農民工”》,《湖北社會科學》,2011年第10期。
35.《異語文字元號夾雜現象的學科理據》,《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4期。
36.《語言生態倫理概念提出的理論依據及實踐可能》,《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1期。
37.《語言生態倫理概念提出的實踐必要與知識前提》,《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3年第6期;人大複印資料《語言文字學》2014年第5期轉載。
38.《“語言生態倫理筆談”主持人語》,《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3年第6期。
39.《語言生態倫理的性質及原則》,《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3期。
40.《“語言生態與領域語言研究”主持人語》,《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5年第5期。
41.《“通過……,使……”類句式生成的語言生態倫理動因及對策》,《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5年第5期;《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15年第6期“學術卡片”轉摘主要觀點。
42.《“語言生態倫理與大學語言教學”專欄主持人語》,《教師教育論壇》,2016年第9期。
43.《基於語言生態倫理的“現代漢語”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師教育論壇》,2016年第9期。
44.《語言生態倫理的自律價值》,《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7年第6期;《社會科學報》2017年12月7日第4版“學術文摘”轉摘主要觀點,《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18年第1期“學術卡片”轉摘主要觀點。
45.《語言生態倫理自律價值實現的前提與對策》,《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3期;《社會科學報》2018年9月27日第4版“學術文摘”轉摘主要觀點,《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18年第5期轉載。

出版著作

1.《漢語語境學概論》,參編,20萬字,寧夏人民出版社,1998年12月。
2.《國語口語表達》,參編,20萬字,武漢出版社,1999年4月。
3.《不同年齡段語用主體語體特徵研究》,獨著,25萬字,武漢出版社,2005年4月。
4.《修辭學論文集(第十一集)》,編著副主編,56.4萬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4月。
5.《國語·應試·口語交際》,主編,20萬字,武漢出版社,2008年2月。
6.《當代漢語語用學》,參編,20萬字,湖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1月。
7.《言語殘疾預防與對策研究》,合著(排名第一),20萬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7月。

科研項目

1.學齡段語用主體語體習得研究,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第三批),主持人,2004年,立項編號:2004d317,結題。
2.中國小語體教學研究,湖北省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課題,主持人,2005年,立項編號:鄂教辦[2005]17號2005B142,結題。
3.武漢作家作品語體研究,武漢市屬高校科研課題,主持人,2006年,立項編號:0614,結題。
4.武漢地區語言文字套用狀況及對策研究,武漢市語委重點課題,主持人,2006年,立項編號:06010,結題。
5.言語殘疾的預防及對策研究,中國殘聯招標課題,主持人,2007年,立項編號:07413,結題。
6.《現代漢語》教學改革研究,武漢市教育局重點課題,主持人,2008年,立項編號:08J06,在研。
7.中國小作文評語語體研究,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主持人,2 010年,立項編號:2010b260,結題。
8.語言生態倫理與國小語體習得研究,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主持人,2012年 ,立項編號:2012G232,結題。
9.基於語言生態倫理的武漢城市語言套用研究,湖北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開放基金項目,主持人,2013年,立項編號:2013B01,結題。
10.基於語言生態倫理的官場話語失范研究,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主持人,2014年,立項編號:14G165,在研。
11.基於漢語的語言生態倫理研究,湖北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開放基金項目,主持人,2014年,立項編號:2014Z4,結題。
12.語言生態倫理的倫理性及套用研究,湖北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開放基金項目,主持人,2015年,立項編號:2015Z3,結題。
13.官場話語失范現象的語言生態倫理動因及對策研究,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指導性項目,主持人,2016年,立項編號:16G088,在研。
14.武漢語言文化生態倫理研究,武漢研究院開放性課題,主持人,2016年,立項編號:IWHS2016329,結題(結題等級:優秀)。
15.語言生態倫理的價值及對策研究,武漢語言文化研究中心開放基金項目,2 016年 ,立項編號:2016Z001,在研。
16.武漢語言文化生態及傳承倫理研究,武漢市社會科學聯合會(武漢研究院開放性課題),2017年,立項編號:IWHS20171002,結題(結題等級:優秀)。

獲獎記錄

1.武漢五一勞動獎章,2007年4月;
2.《不同年齡段語用主體語體特徵研究》獲“武漢市第十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著作類),2007年5月。
3.《言語殘疾預防與對策研究》獲“武漢市第十三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優秀提名獎,2013年5月。
4.《“通過……,使……”類句式生成的語言生態倫理動因及對策》獲“武漢市第15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論文類),2017年3月。

社會任職

1.華中師範大學兼職碩士研究生導師;
2.中國修辭學會常務理事;
3.湖北省語言學會常務理事
19.《中學生語體因素習得考察》,《江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5年第4期。
20.《國小中年級語體因素習得考察》,《修辭學習》,2006年第5期。
21.《報紙標題的語體學考察》,《湖北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2期。
22.《國小高年級語體因素習得考察》,《江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7年第2期。
23.《學前兒童語體習得的言語與象徵性遊戲合一性》,《鹹寧學院學報》,2007年第2期。
24.《中國小語文教學中語體意識的思考》,《修辭學習》,2007年第5期。
25.《中學生口頭交際習得考察——以綽號與口頭禪、校園歌謠為例》,《修辭學論文集(第十一集)》,中國修辭學會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4月版。
26.《居民小區命名的語用考察——以武漢市為例》,《江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8年第2期。
27.《池莉小說綽號的語用考察》,《鹹寧學院學報》,2008年第1期。
28.《池莉小說詞語的漢味特徵》,《鹹寧學院學報》,2010年第2期。
29.《評審語體中的中國小作文評語》,《當代修辭學》,2010年第5期。
30.《中國小作文評語的章法、書寫符號語體要素考察》,《江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0年第6期。
31.《小說<人間正道是滄桑>稱謂語語用考察》,《鹹寧學院學報》,2010年第10期。
32.《漢語含“龍”詞語的民族性格考察——以《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為例》,《鹹寧學院學報》,2011年第3期。
33.《從上下結構“父”、“子”、“女”、“母”部字看漢字的性別歧視現象——以《漢語大字典(縮印本)》為例》,《江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1年第5期。
34.《說“農民工”》,《湖北社會科學》,2011年第10期。
35.《異語文字元號夾雜現象的學科理據》,《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4期。
36.《語言生態倫理概念提出的理論依據及實踐可能》,《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1期。
37.《語言生態倫理概念提出的實踐必要與知識前提》,《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3年第6期;人大複印資料《語言文字學》2014年第5期轉載。
38.《“語言生態倫理筆談”主持人語》,《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3年第6期。
39.《語言生態倫理的性質及原則》,《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3期。
40.《“語言生態與領域語言研究”主持人語》,《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5年第5期。
41.《“通過……,使……”類句式生成的語言生態倫理動因及對策》,《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5年第5期;《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15年第6期“學術卡片”轉摘主要觀點。
42.《“語言生態倫理與大學語言教學”專欄主持人語》,《教師教育論壇》,2016年第9期。
43.《基於語言生態倫理的“現代漢語”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師教育論壇》,2016年第9期。
44.《語言生態倫理的自律價值》,《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7年第6期;《社會科學報》2017年12月7日第4版“學術文摘”轉摘主要觀點,《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18年第1期“學術卡片”轉摘主要觀點。
45.《語言生態倫理自律價值實現的前提與對策》,《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3期;《社會科學報》2018年9月27日第4版“學術文摘”轉摘主要觀點,《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18年第5期轉載。

出版著作

1.《漢語語境學概論》,參編,20萬字,寧夏人民出版社,1998年12月。
2.《國語口語表達》,參編,20萬字,武漢出版社,1999年4月。
3.《不同年齡段語用主體語體特徵研究》,獨著,25萬字,武漢出版社,2005年4月。
4.《修辭學論文集(第十一集)》,編著副主編,56.4萬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4月。
5.《國語·應試·口語交際》,主編,20萬字,武漢出版社,2008年2月。
6.《當代漢語語用學》,參編,20萬字,湖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1月。
7.《言語殘疾預防與對策研究》,合著(排名第一),20萬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7月。

科研項目

1.學齡段語用主體語體習得研究,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第三批),主持人,2004年,立項編號:2004d317,結題。
2.中國小語體教學研究,湖北省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課題,主持人,2005年,立項編號:鄂教辦[2005]17號2005B142,結題。
3.武漢作家作品語體研究,武漢市屬高校科研課題,主持人,2006年,立項編號:0614,結題。
4.武漢地區語言文字套用狀況及對策研究,武漢市語委重點課題,主持人,2006年,立項編號:06010,結題。
5.言語殘疾的預防及對策研究,中國殘聯招標課題,主持人,2007年,立項編號:07413,結題。
6.《現代漢語》教學改革研究,武漢市教育局重點課題,主持人,2008年,立項編號:08J06,在研。
7.中國小作文評語語體研究,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主持人,2 010年,立項編號:2010b260,結題。
8.語言生態倫理與國小語體習得研究,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主持人,2012年 ,立項編號:2012G232,結題。
9.基於語言生態倫理的武漢城市語言套用研究,湖北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開放基金項目,主持人,2013年,立項編號:2013B01,結題。
10.基於語言生態倫理的官場話語失范研究,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主持人,2014年,立項編號:14G165,在研。
11.基於漢語的語言生態倫理研究,湖北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開放基金項目,主持人,2014年,立項編號:2014Z4,結題。
12.語言生態倫理的倫理性及套用研究,湖北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開放基金項目,主持人,2015年,立項編號:2015Z3,結題。
13.官場話語失范現象的語言生態倫理動因及對策研究,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指導性項目,主持人,2016年,立項編號:16G088,在研。
14.武漢語言文化生態倫理研究,武漢研究院開放性課題,主持人,2016年,立項編號:IWHS2016329,結題(結題等級:優秀)。
15.語言生態倫理的價值及對策研究,武漢語言文化研究中心開放基金項目,2 016年 ,立項編號:2016Z001,在研。
16.武漢語言文化生態及傳承倫理研究,武漢市社會科學聯合會(武漢研究院開放性課題),2017年,立項編號:IWHS20171002,結題(結題等級:優秀)。

獲獎記錄

1.武漢五一勞動獎章,2007年4月;
2.《不同年齡段語用主體語體特徵研究》獲“武漢市第十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著作類),2007年5月。
3.《言語殘疾預防與對策研究》獲“武漢市第十三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優秀提名獎,2013年5月。
4.《“通過……,使……”類句式生成的語言生態倫理動因及對策》獲“武漢市第15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論文類),2017年3月。

社會任職

1.華中師範大學兼職碩士研究生導師;
2.中國修辭學會常務理事;
3.湖北省語言學會常務理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