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一山

潘一山

潘一山,男,漢族,1964年5月生,遼寧東港人。中國共產黨黨員。著名力學專家、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博士,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博士後,美國密西根大學高級訪問學者。曾任遼寧工程技術大學黨委書記,遼寧省環境科學學會第七屆理事會理事長。

“一生只做一件事,一做堅持五十年”,這既是潘一山教授培養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的理念,也是他自己從事科學研究的信條。

1984年開始從事煤礦衝擊地壓研究,基於煤岩材料變形破壞機理,開展了以衝擊地壓為主的礦山動力災害發生機理、預測和防治技術與裝備的研究,提出了衝擊地壓失穩理論及其判別準則,建立了數學模型,完善了衝擊地壓理論體系,成功研製了衝擊地壓預測防治成套技術及裝備。先後獲得國家973計畫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畫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遼寧省創新團隊項目資助。在國內外著名學術期刊發表論文80餘篇,被SCI檢索5篇,被EI檢索30餘篇,研究成果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獲中國煤炭工業科學技術一等獎,先後在國內12大礦區40餘礦井推廣套用,取得顯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潘一山
  • 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遼寧東港
  • 出生日期:1964年5月
  • 畢業院校:阜新礦業學院、清華大學
  • 職務:遼寧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
學習經歷,工作經歷,競選院士,兼職情況,學術成果,獎懲情況,學術任職,研究方向,相關報導,成功=勤奮+機遇+興趣,心繫科研,積極投身教學、管理,高水平特色型大學的領航人,

學習經歷

1980.09~1984.07 阜新礦業學院(現遼寧工程技術大學)礦山工程力學專業獲學士學位。
1984.09~1986.12 阜新礦業學院(現遼寧工程技術大學採礦工程專業獲碩士學位。
1995.09~1999.07 清華大學固體力學專業獲博士學位;
2007.03~2007.08 美國密西根大學高級訪問學者;

工作經歷

1987.01--1993.05 阜新礦業學院科研所教師
1993.05--1994.05 阜新礦業學院(現遼寧工程技術大學)衝擊地壓研究所副所長
1994.05--1998.10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工程力學研究所所長
1998.10--2002.05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力學與工程學院院長(2000.09--2003.12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地質學博士後)
2002.05--2003.09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教務處處長
2002.09--2003.07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校長助理、教務處處長
2003.07--2008.06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副校長
2008.06--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校長
2013.06--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黨委書記、遼寧工程技術大學校長
2013.12--遼寧工程技術大學黨委書記
2015年6月24日任遼寧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免去其遼寧工程技術大學黨委書記職務。

競選院士

潘一山是2015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並進入第二輪評選

兼職情況

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副理事長;遼寧省環境科學學會理事長;中國力學學會理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編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第十四屆專家評審組成員;教育部高等學校力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力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委員;國家級教學團隊(力學教學團隊)帶頭人;國家級力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主任;阜新市市委委員;阜新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岩石力學與岩土工程學報》英文版編委;中國煤炭學會常務理事;《岩土力學》編委,入選2013年度遼寧省“院士後備人選培養工程”

學術成果

主要科技成果獎項
《煤礦衝擊地壓預測與防治成套技術》,獲2010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第一完成單位,第一完成人。
煤與瓦斯突出礦井深部動力災害一體化預測與防治關鍵技術》,獲2013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第一完成單位,第一完成人。
主要學術論文
1. 潘一山,章夢濤,李國臻. 洞室岩爆的尖角型突變模型[J], 套用數學和力學(中英文版),1994,15(10).
2. 潘一山,章夢濤,王來貴 等. 地下硐室岩爆的相似材料模擬試驗研究[J], 岩土工程學報,1997,19(4).
3. 潘一山,賈曉波,宋義敏. 岩石單軸壓縮作用下變形局部化的梯度塑性解[J], 力學學報,2002,34(5).
4. Yishan Pan, Xuebin Wang, Zhonghua Li. Analysis of the strain softening size effect for rock specimens based on shear strain gradient plasticity theor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s, 2002,39(6).
5. 潘一山,李忠華,章夢濤. 我國衝擊地壓分布、類型、機理及防治研究[J], 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3,22(11).
6. Yi-shan Pan, Zhong-hua Li. Analysis of rock structure stability in coal mines[J], Int.J.Numer.Anal.Methods Geomech, 2005,29(10).
7. 潘一山,唐巨鵬,李成全. 煤層中氣水兩相運移的NMRI試驗研究[J], 地球物理學報,2008,51(5).
8. 潘一山,耿琳,李忠華. 煤層衝擊傾向性與危險性評價指標研究[J], 煤炭學報,2010,35(12).
主要專利
1. 潘一山 等 岩體電荷輻射儀
2. 潘一山 等 煤岩體溫度測量裝置

獎懲情況

2012年被評為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會刊《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創刊30周年(1982~2012年)傑出貢獻獎;2006年獲得政府特殊津貼;
2010年所主持的項目“煤礦衝擊地壓預測與防治成套技術”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0年被評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2009年入選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2005年獲遼寧省優秀專家稱號;
2004年被評為遼寧省第三批百千萬人才工程百人層次人選;
2003年獲遼寧省勞動模範稱號;
2000年被評為中國力學學會優秀力學教師;
2000年獲第四屆遼寧省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
1994年獲中國煤炭學會第三屆青年科技獎(十名獲獎者之一);
1992年被評為遼寧省首屆青年先進(科技)工作者。

學術任職

2009年“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深部采場圍岩破壞、瓦斯滲流及相關的非線性動力學基礎研究”負責人;
遼寧省力學學會副理事長;
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學校力學教學指導委員會 力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委員
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數學物理模擬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岩石動力學專業委員會 副主任;
《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編委;《岩土力學》編委;
遼寧省教育發展戰略規劃與政策研究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衝擊地壓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為煤礦衝擊地壓、瓦斯突出、煤層氣開採。在採礦工程領域從事衝擊地壓、礦震、煤和瓦斯突出等煤礦災害的成因、機理、預測及防治研究,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在國內外著名學術期刊發表論文60餘篇,被EI檢索30篇,在國外召開的學術會議上,2次做大會主題報告。國家973項目“煤礦衝擊地壓預測與防治成套技術”獲得2009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特等獎等國家級省部級獎項多項。

相關報導

2008年6月18日,省委組織部正式任命了遼寧工程技術大學校長,他就是年僅45歲的博士生導師潘一山教授。睿智的目光,平靜的笑容,渾身透出一股自信、從容氣息,這就是他給人們留下的印象。
提到潘一山教授,人們最多的便是欽佩。16歲從中學跳級兩年考入當時的阜新礦業學院,大學期間連續四年被評為三好學生,20歲繼續在校攻讀碩士研究生並連續三年被評為三好學生,24歲被破格評聘為講師,29歲被破格提為副教授,32歲被破格評為教授。31歲考入清華大學工程力學系,博士在讀期間連續三年獲得清華大學獎學金,35歲清華大學畢業並在同屆500餘名博士生中成為19名優秀博士論文獲得者之一。先後獲得“遼寧省首屆青年先進科技工作者”、“中國煤炭學會第三屆青年科技獎”、“遼寧省優秀科技工作者”、“中國力學學會優秀力學教師”、“遼寧省第三屆青年科技獎”、“阜新市勞動模範”、“遼寧省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1997年,潘一山教授作為工程力學第一學科學術帶頭人組織申報工程力學博士點獲得成功,2003年組織申報力學博士後流動站獲得成功。現任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理事,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岩石動力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遼寧省力學學會常務理事等職務。
輝煌的人生道路,矚目的科研成果,潘一山教授是怎樣一步步取得今天這樣的成績呢?

成功=勤奮+機遇+興趣

愛迪生曾對成功下過一個定義:“成功就是99%勤奮加上1%的天才。”潘一山教授對成功卻有自己獨特的詮釋:“我認為成功是基於勤奮的基礎上,適時地抓住機遇,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勤奮學習,努力工作是成功的基礎,你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很好的把握機遇,當然興趣也是十分重要的……”
勤奮是成功的基礎,潘一山教授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自1986年參加工作以來,他先後擔任力學與工程科學系系主任、教務處處長、校長助理和副校長職務,無論從事教學、科研和教學管理工作,他都本著踏實勤奮的工作態度,兢兢業業,力爭把每一件事情做好。在清華讀博士期間,他選修了許多新課程,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如饑似渴地充填自己知識的庫存。那時候,他總是半夜才入睡,即使每次回到阜新短短的幾天時間,也都是泡在研究所里,一直乾到深夜才回家。2007年3月到8月,潘一山教授以高級訪問學者身份,在美國密西根大學高等教育研究中心開展了為期半年的訪問研究。他十分珍惜這樣的學習機會,幾乎聽遍了研究中心開設的所有博士課程。除了聽課、與教授討論及參加會議外,他還利用一些機會全面了解美國高校的情況,並且參觀了很多實驗室,了解他們對實驗室的管理模式,還深入到本科生中了解了學生管理的一些做法。
潘一山教授還說,他並不把成功與否看得很重,關鍵是做自己感興趣的事並且從中感受快樂。“比如說一個教師教了一輩子書,他可能退休的時候什麼也沒有,但他也是很成功的,因為他在做自己感興趣的事並培養出許多學生。”

心繫科研

“隨時都要比較努力,搞科研就是這樣,短時間內可能出不了什麼成果,但你要注意要有平時的積累,做科研也需要機遇,但如果沒有平時的積累,即使有了機遇你也抓不住。”談到科研,他這樣說。“做學問,搞科研,都來不得半點虛假,我國的科研條件相對來說較已開發國家落後,所以,我們必須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對於科研,我覺得關鍵在於創新。”
“一生只做一件事,一做堅持五十年”,這是潘一山教授從事科學研究的信條。從1984年起,他就在採礦工程領域從事衝擊地壓、礦震、煤和瓦斯突出等煤礦災害的成因、機理、預測及防治研究。他以嚴謹求實的精神在這個領域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在採礦誘發災害機理與控制、煤礦流體力學、煤體失穩破壞理論等方面有突出研究成果,提出了岩體材料變形失穩破壞的分類新思想和方法,建立了衝擊地壓失穩理論,煤和瓦斯突出失穩理論及衝擊地壓和突出的統一理論,提出了岩體失穩破壞相似模擬理論,研製了相似材料及實驗設備,發現了衝擊地壓啟動後煤壓變形破壞過程的局部化規律,進行了岩體變形失穩破壞理論的工程套用。
二十多年來,他在衝擊地壓等研究方面方面主持或參加完成了近60餘項科研項目,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6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9項,2004年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深部采場圍岩破壞、瓦斯滲流及相關的非線性動力學基礎研究”資助。他在國內外著名學術期刊發表論文60餘篇,被EI檢索29篇,在國外召開的學術會議上,兩次做大會主題報告,已出版完成了兩部專著。這些成果在阜新、撫順、新汶、北京等近十幾個礦井的衝擊地壓預測及治理中得到成功套用。

積極投身教學、管理

儘管潘一山教授多年來一直擔任行政領導職務,但是他從沒忽視自己作為一名教師的職責。他不僅在科研領域成果豐碩、成績卓著,還注重將科研成果在教學活動中轉化,從而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二十多年來,潘一山教授一直擔任本科生的教學任務,他先後講授了《岩石力學》、《彈性力學》、《工程熱力學》等十幾門課程,深受學生好評。他倡議和親自主持了力學專業的Project(工程訓練)實踐教學工作、指導本科生畢業論文;參與編寫高等學校規劃教材《有限元法及其在採礦工程中的套用》、《煤岩流體力學》(獲遼寧省科技進步三等獎);主編了《力學實驗測試方法》。他還積極參加教學改革研究,參與的21世紀中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計畫項目“物理,力學課群立體化教學和雙語教學的研究和實踐”於2005年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2008年以副組長身份參與高等理工教育教學改革與實踐項目《理工科指導性專業規範和基礎課程教學基本要求研製》。
潘一山教授在擔任力學與科學工程系系主任期間,確立了遼寧工大工程力學學科在國內前30名的地位。2008年,經各地推薦,專家評審,由他主持建設的“力學教學團隊”被評為國家級教學團隊,實現了我校國家級教學團隊零的突破。他還通過系務委員會出台了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教學、科研、分配製度等近20項管理辦法,做到工作有章可循。這些管理制度使力學與科學工程系工作制度化規範化,使力學與科學工程系得以穩定健康持續發展。
他在擔任教務處長、校長助理、副校長期間,也為學校教務教學的改革和發展貢獻了自己的力量。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10月教育部專家組對我校進行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此次評估是建校57年來我校接受的首次國家級評估,是國家對學校教學工作的全面檢查。雖名為“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評建工作卻涉及所有院系、大部分職能部門,涉及到學校方方面面的工作。潘一山教授時任主管教學的副校長和評估小組副組長,做了大量的、細緻的具體工作,為遼寧工大在評估中取得優異成績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2008年擔任遼寧工大校長之後,在他的領導下,學校從學科建設和工作需要出發,撤消了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成立了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撤消了土木建築工程學院,成立了建築與工程學院、交通與土木學院;成立了行銷管理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研部、軍事教學部、體育教學部、對外合作交流與培訓處、國有資產管理處。進一步推進科技體制改革,成立了礦山災害治理研究院、循環經濟研究中心等。節約型校園、信息化校園建設取得成效。內部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管理工作得到進一步加強。

高水平特色型大學的領航人

潘一山教授是通過公開招聘選拔上來的大學校長,這在我省高校中尚屬首次。
2008年,是潘一山校長上任的第一年,他在2008年的述職報告中說,“2008年6月18日,省委組織部正式任命我為遼寧工程技術大學校長。從那一刻起,我每天都不敢懈怠,和黨委書記倪國玉同志及黨委其他同志一起,圍繞學校與學校發展進行思考、謀劃並積極推進工作,如同在就職表態中所說: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2008年是遼寧工大攻堅克難、團結努力、成績顯著的一年,更是令全校師生員工難忘而感動的一年。作為遼寧工大歷史上最年輕的校長,在這一年裡,他出色地履行了校長職責,帶領全體師生攻堅克難、團結努力,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工作全局,把握重大發展機遇,最佳化辦學外部環境,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以深化教學改革和管理體制改革為動力,繼續推進套用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和實踐,大力提升科技水平,發展科技產業,著力加強學科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和諧校園建設,各項工作都取得了新進步、邁出了新步伐、實現了新發展:有1篇博士論文獲得全國177篇優秀博士論文提名獎;制定並全面實施了《構建套用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實施意見》,學校立項138項開展套用創新型人才培養研究;力學教學團隊被確定為國家級教學團隊,成為名副其實的“國家隊”;工程力學軟體工程專業被教育部確定為第三批特色專業建設點;教育部批准了系統工程、礦山計算機套用與空間信息工程兩個自主設定博士點。有4箇中央與地方共建高校特色優勢學科實驗室建設項目,順利通過了國家財政部項目專家組評審,爭取建設資金700萬元;王繼仁教授主持的“煤炭自燃理論及其防治技術研究與套用”項目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結束了學校沒有國家級科技獎勵的歷史;新增科研項目328項,承擔國家和省部級各類縱向項目55項;2名教師被聘為教育部高等學校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成功召開了第三屆現代採礦與安全技術國際學術會議;積極參與實施突破遼西北戰略,不僅得到了省市各級領導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而且也贏得了省市兩級政府的大力支持;省政府各廳局和阜新市委、市政府領導紛紛來校調研,加大了對學校資金與政策支持力度;順利完成了中層正職幹部聘任工作;深入開展了形勢與政策教育、“太陽石精神”教育、感恩教育等教育活動,進一步提高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以“優良學風工程”、“和諧園區工程”、“彩虹工程”等十二項工程為抓手,進一步加強了學生管理、學風校風建設、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學校被教育部、財政部確定為第二批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畫項目實施高校。開展各類素質拓展活動近500項。學校被評為全國大學生社會實踐先進單位,2008年,在全國及遼寧省舉辦的各類科技學術競賽活動中,我校學生有60餘項作品獲獎;葫蘆島校區管理、財務工作、後勤管理、黨建工作等,也都取得了很大成績。
通過公開招聘成為遼寧工大的校長之後,潘一山教授說,“作為大學校長,我理所當然就要成為學校工作的後勤部長,成為全校教職員工的後勤部長。要把自己的位置擺對,我是來服務的,要努力服務好,把各方面的條件創造好,把大家團結好。創造一個比較好的教學和學習條件,讓同學們和老師們能夠很好地工作和學習,要注意把大家團結凝聚起來。”
在日常的工作中,他非常注意與教師面對面,與學生面對面。面向教師,他時常聽取教師的聲音,解決他們的問題和困難;以超常規的舉措吸引和培養國內外一流人才,全力打造學術大師和學科帶頭人隊伍,讓他們在治學、治教和學術工作中唱主角;實行“大師引領”和“小兵過河”並舉,讓青年教師超越性的發展,實施百名博士培養計畫,修訂攻讀博士管理辦法,鼓勵青年教師到國內外著名高校攻讀博士,支持他們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實施傑出青年培養計畫,做好針對青年教師的專用崗位教授、副教授評聘工作;千方百計創造條件,儘可能地改善教職工的工作和生活待遇,讓學校改革和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師生員工;重視專家教授在教育教學和學術管理中的主體地位,探索黨委領導、校長負責、學術治校、民主管理四位一體的管理運行機制。
面向學生,他認真思考和解決“大學應當培養什麼樣的人以及怎樣才能培養好這樣的人”的問題,由此進一步思考“學生為什麼要選擇我們學校?學生進入學校的基本需要是什麼、學校能否滿足他們的這種需要?學校的現行教育體系和制度是否有利於學生的個性發揮和全面發展、是否尊重了學生應有的權利?”他經常深入學生,與學生面對面,回答他們的問題。狠抓學風建設,切實抓好科學發展觀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太陽石精神”教育、主人翁意識教育以及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團隊精神教育,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推進素質拓展工程、和諧園區工程、心理健康工程、社團發展工程、優良學風工程、誠信教育工程,促進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健康素質協調發展。
隨著辦學規模的擴大,學校形成了兩校區辦學的格局;隨著學科的調整、新興學科的建立,校內二級學院的數量增加;隨著大學進入國家創新體系,校內又建立了一些跨學科、跨學院的新的學術組織。這是遼寧工大目前面臨的形勢。潘一山校長說,對此,我們必須站在全局的高度,既要保持原有管理體制合理部分的相對穩定,又要大膽探索新的管理體制及其運行機制。要以強化目標管理為導向,輔以適度的過程監控,使管理重心下移,努力擴大學院和其他學術組織的自主權,充分調動基層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潘一山教授是一名成功的學者,面對成功,他謙遜於“勤奮”;面對自己的科研領域,他致力於“創新”。面對諸多榮譽,潘一山教授並不看得很重,他所關注的,是自己的事業,是採礦工程力學界正在攻關的科技前沿,並為此孜孜不倦地奮鬥著。
潘一山教授又是任重而道遠的遼寧工大校長,他說“我不停地追問自己:怎樣做一個合格的校長?我的責任是什麼?如何把學校帶好?每一次答案的落腳點都是學校和學校發展,這是我們的事業,是我們安身立命之本。我要專心致志地做好大學校長。”我們相信,遼寧工大在潘一山校長這位年輕領航人的帶領下,一定會以創新、奮進的氣魄,自信、苦幹的氣度,和諧、向上的氣氛和前進、升華的氣勢,向著辦成高水平、特色型大學目標堅定前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