潁川鐘氏墓

潁川鐘氏墓

潁川鐘氏墓(原文“穎川鐘氏墓”),是2004年12月10日-12日在廣東省梅州市梅江區東郊月梅竹林村發掘的一座千年古墓“潁川鐘氏墓”,南朝墓。

出土文物有瓷器一批,器形有杯、蓋罐、單耳罐、雙耳罐、敞口壺、紡綸及鐵剪、鐵釘等,少數銘文磚分別有“潁川鐘氏墓”和“吉”字凸字。由於隨葬品中包含紡綸及剪刀等女性用品,有關專家認為該墓的主人可能為女性

該墓為梅縣地區首次發現的雙層磚式墓葬,出土文物中一些銘文磚為梅州首見,對研究客家地區葬俗和客家民系的遷徙歷史有著十分重要的研究價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潁川鐘氏墓
  • 館藏地點:廣東省梅州市梅江區東郊月梅竹林村 
  • 出土時間:2004年12月10日 至 2004年12月12日 
  • 所屬年代南朝 
  • 類別:古墓葬 
  • 別稱:穎川鐘氏墓 
考古發現,文物特徵,文物價值,

考古發現

在梅江區東郊月梅竹林村一建築工地,施工隊員本月中在開挖土方時,挖到了埋藏於地下4米多深的墓基券頂,不經意中發現了這座珍貴古墓。
此次發掘工作由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梅縣博物館、梅江區文化局的文物工作者共同參與,於2004年12月10日至12日展開發掘工作。

文物特徵

考古人員經勘查認為,該墓僅有自然受損部分,沒有受到盜墓者侵襲的現象。於歷經千多年歲月,屍骸及棺木等已無遺留,墓頂已坍塌,陪葬品部分已殘破。
潁川鐘氏墓
陪葬品
清理出土文物瓷器一批,器形有杯、蓋罐、單耳罐、雙耳罐、敞口壺、紡綸及鐵剪、鐵釘等。
墓磚有8種不同花紋
潁川鐘氏墓
南朝梅州潁川鐘氏墓墓磚
該墓為磚室墓,長5.37米、寬1.54米、殘高0.65米,結構為長方形。
墓分前後兩室,前室有“天井”、下水道,後室有“視窗”。
墓磚上有葉脈紋、鉤方格紋、方格菱紋及其他三角幾何組合等8種不同花紋,少數布有纏枝,在當地已出土的古墓中非常罕見。
其中有少數銘文磚分別有“潁川鐘氏墓”和“吉”字凸字,在梅州尚屬首次發現,非常珍貴。
墓底平鋪兩層磚較為少見
此外,墓底平鋪兩層磚,上層為編紋排列,下層為人字紋排列。在梅州地區被發掘的這一時期的墓葬中較為少見。這些磚平均長約30公分左右,質量非常好,磚的相砌之間沒有灰相黏接,有可能僅憑花紋契合連線。有關人士認為,從此可以折射出當時民間的建築技藝已比較發達。由於隨葬品中包含紡綸及剪刀等女性用品,有關專家認為該墓的主人可能為女性。

文物價值

專家們普遍認為,該墓的發掘,對研究客家地區葬俗和客家民系的遷徙歷史,有著十分重要的研究價值。
廣東省考古研究所所長黃道欽稱,該墓的發掘說明,在一千多年前梅州的古文化比較發達,文化底蘊深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