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感

《漫感》是清末詩人龔自珍的著名詩作。該詩抒發了憂心國事,尤其是對東南沿海地區遭遇列強侵凌的深重憂患,表達了不畏宵小之徒的嘲笑,願以文才武略報效國家的愛國情懷。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漫感》
  • 創作年代:清代
  • 文學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龔自珍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漫感
絕域從軍計惘然,東南幽恨滿詞箋
一簫一劍平生意,負盡狂名十五年

作品注釋

詞句注釋

①絕域:隔絕的地域,言其遠。此指我國邊疆。
②惘(wǎng)然:失志的樣子。指從軍的願望未能實現。
③東南:指我國東南沿海一帶。當時英、美、葡等國已開始在東南沿海一帶的廣州、漳州(今屬廈門)、寧波進行經濟掠奪。
④詞箋(jiān):寫詩詞的紙,亦可作“詩詞”看。箋,古代小幅而極精緻的紙。
⑤負:辜負。十五年:詩人於嘉慶十四年(1809)十八歲時成人立志,在北京與被目為“狂士”的著名詩人王曇訂為忘年交,當時已在社會上小有名氣,從那時到此時,前後正好十五年。

白話譯文

從軍疆場的壯志難酬令人悵惘,東南形勢的憂慮情懷注滿詩行。賦詩抒懷和仗劍抗敵是我平生志願,十五年來完全辜負了“狂士”聲名。

創作背景

該詩作於道光三年(1823),作者三十二歲。當時,西北邊疆以張格爾為首的分裂祖國的叛亂雖然暫時平息,但他逃亡國外,並在外國侵略勢力支持下,正醞釀著更大規模的叛亂。東南沿海,英國派船隻向中國大量走私鴉片,進行經濟侵略,清政府屢禁不絕。面對內憂外患日益嚴重的國勢,龔自珍憂心如焚。他希望能以自己的文才武略為國出力。然而,這一年春他第四次參加會試落第,連續的失敗使他痛感報國無門便寫了這首詩抒發報國志向。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是一首充滿強烈愛國主義激情的詩篇,詩中吐露仗劍從軍的愛國情懷,也抒發出壯志難酬的憂憤與悵惘。
“絕域從軍計惘然,東南幽恨滿詞箋。”兩句,感慨立功邊塞之志不能如願,只得借詩把閒散於東南的滿腔幽恨抒發出來。由“絕域從軍”即一向關注的西北邊疆局勢遙遙說起,實指那種“氣寒西北何人劍”的經世雄心,可是現實中哪裡能尋得這樣一個舞台。早在十年前,他就已經清醒地認識到“縱使文章驚海內,紙上蒼生而已!似春水、乾卿甚事”(《金縷曲·癸酉秋出都述懷有賦》),如今不也還是落得“幽恨滿詞箋”的結局么?那么所謂“幽恨”又何指?詩人嘗自陳:“怨去吹簫,狂來說劍,兩樣銷魂味”(《湘月·壬申夏泛舟西湖》),或者大展雄才,或者遠避塵囂,這是他平生心事之不可割分的兩個層面。於是有下文“負盡狂名”的情極之語,鬱勃蒼涼,令人聳然動容
“一簫一劍平生意,負盡狂名十五年。”後兩句直抒胸臆。詩人在《己亥雜詩》中曾有“少年擊劍更吹簫,劍氣簫心一例消”的憤慨,正可作這兩句的註腳。立志革新的詩人,本想以“劍”與“簫”這一武一文來實現改革社會的願望,而今寫了一些滿紙幽恨的詞章,絲毫無助於補偏救弊,豈不是徒具狂名!全詩意境雄渾,感情奔放,有強烈的感人力量。

名家點評

洪子駿:“俠骨幽情簫與劍,問簫心劍態誰能畫?”(《金縷曲》)
柳亞子:“簫心劍態愁無那,劍態簫心不可羈。”(《將歸留別海上諸子》)

作者簡介

龔自珍(1792--1841) 清思想家、文學家。一名鞏祚,字璱人,號定盦。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道光進士,官禮部主事。學務博覽,重經世濟民。主張從事政治和經濟改革,以解決當時日益深入的社會危機,並熱切要求抵抗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和軍事侵略,維護國家主權。當林則徐赴廣東查禁鴉片,曾預見到英國可能侵犯,建議加強戰備,不與妥協。治經學,為嘉、道間提倡“通經致用”的今文經學派的重要人物。哲學上持“性無善無不善”之說,反對孟子的“性善”論和荀子的“性惡”論,並強調萬事萬物都處於變化之中。所作詩文,極力提倡“更法”、“改圖”,深刻揭露清王朝統治的腐朽,反映社會階級矛盾的日益尖銳,洋溢著受國熱情。《尊隱》、《明良論》、《乙丙之際著議》、《送飲差大臣林公序》、《病梅館記》等文,和《己亥雜詩·九州生氣恃風雷》等詩篇,皆為其代表作。散文奧博縱橫,自成一家,詩尤瑰麗奇肆,有“龔派”之稱。所著有《龔自珍全集》。
龔自珍龔自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