漩三公路

漩三公路

汶川縣漩三公路起於漩口壽江大橋南橋頭,止於三江鄉河壩村虹鱒魚養殖場,路線全長20.824公里,採用三級公路技術標準,其中:漩口至白石村路基寬度8.5m,白石村至三江場口路基寬度7.5m,水磨鎮、三江鄉場鎮路基寬度10m。全段有大橋100米/1座,中橋192m/3座,小橋16米/1座,隧道1580m/2座,項目概算投資23211.2萬元,其中:中央資金5000萬元,廣東對口援建資金18800萬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漩三公路
  • 外文名:Spiral three roads
  • 地位:三江生態旅遊國家AAAA級景區
  • 總長度:總長度316m
路段簡介,概況,基本情況介紹,景區簡介,地質情況,(1)映秀斷層,(2)褶皺,水文條件,水文介紹,地質結構,自然災害,

路段簡介

概況

汶川縣漩口至三江公路是三江生態旅遊國家AAAA級景區、水磨古鎮國家AAAA級景區連線外界的重要通道,公路全長20.8公里,按三級公路標準建設,全段大中橋樑5座、總長度316m,隧道2座、總長1568m。工程於2009年7月開工建設,經過近兩年的建設,近日工程基本完工,成為漩三片區民眾的一條致富路。

基本情況介紹

汶川縣漩口至三江公路是汶川縣公路網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水磨鎮三江鄉連線國道213線的重要公路。2008年5月12日,汶川縣發生了8.0級大地震,本路遭受了較嚴重的破壞。路線經過的水磨鎮是汶川災後重建規劃中的文教衛中心和第二辦公區,三江鄉是著名的生態風景和旅遊休閒度假區,因此漩口至三江公路工程在汶川災後重建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項目起於漩口壽江大南橋頭與國道213線相接,經郭家壩、水磨鎮、白石村、陳家山、三江鄉、止於三江鄉河壩村虹鱒魚養殖場。路線起於漩口鎮壽江大橋南橋頭,順原有公路沿壽溪河逆流而上,經郭家壩、水磨鎮、白石村到達三江境,在陳家山堰塞湖附近以隧道穿越陳家山後,從黑土坡水電站大壩下游約100m處跨河而上,穿三江鄉場鎮、止於三江鄉河壩村虹鱗魚養殖場。路線全長20.82416公里。路段共有大、中橋橋長114米/12座,小橋橋長93米/4座,橋型為16m預應力混凝土簡支小箱梁及現澆箱梁;路段共設涵洞319m/41道,均為鋼筋混凝土蓋板涵。沿線主要城鎮為:水磨鎮、三江鄉。沿線主要河流為:中河、西河、黑石江、壽溪河。

景區簡介

漩三公路為三江生態旅遊國家AAAA級景區、水磨古鎮國家AAAA級景區連線外界的重要通道,是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3個月後開始道路勘測設計,設計等級為三級公路,路線起於漩口鄉壽江大橋南橋頭(K0+000),順原有公路沿壽溪河逆流而上。經郭家壩、水磨鎮、白石村到達三江境內,在陳家山堰塞湖附近以隧道穿越陳家山後,從黑土坡水電站大壩下游約100m處跨河而上,穿三江鄉鎮、止於三江鄉河壩村虹鱒魚養殖場(K20+824.16)。路線全長20.82416公里。總造價22363萬元,平均每公里1064萬元。起點至水磨鎮段,基本利用全幅原路布設,局部改造;水磨至白石段,基本利用半幅原路,加寬半幅布設;白石至止點三江鄉段,基本利用原路走廊,不挖左側山體布設;三江場鎮路段,沿原路拆除右側沿河房屋布設。沿線主要城鎮為:水磨鎮、三江鄉。沿線主要河流為:中河、西河、黑石江、壽溪河。漩三公路的設計速度為40km/h,隧道內及一些視距較短的彎道處設計速度為30km/h;漩三公路上的主要構造物有大、中、小橋樑九座,涵洞 39 個,陳家山隧道全長1580米,分為1號和2號隧道, 1號隧道全長1197米,寬7米,設計等級為三級,設計行車速度40公里/小時。

地質情況

地質構造為九頂山華夏體系構造,它為龍門山華夏系構造體系之中南段,又屬於甘孜-松潘地槽褶皺帶與揚子地台之間褶皺亞系,發展漫長,構造複雜。呈北東-南西呈40~50°方向展布,斜貫縣境及相連區域長156km,寬20~50km,斷層排列密集,褶皺斷裂繁多,斷層呈北東-南西走向,由逆斷層和逆掩斷層組成。穿過測區範圍內的大斷層主要有映秀斷層及較大的安家坪斷層。褶皺主要有安家坪倒轉背斜、亂石窯倒轉向斜、燈台樹倒轉背斜。

(1)映秀斷層

映秀斷層:為一北東向的壓扭性斜沖大斷層,從什邡岳家山經白水河、映秀至三江分成兩支:一支沿九里崗復背斜南側延入寶興幅與五龍大斷層相連,斷面產狀為300~315°∠35~60°。出現擠壓破碎帶數米,斷面千枚岩產狀很亂,有炭化現象,石英脈很發育。斷層上盤(北西盤)為志留系茂縣群-泥盆系月里寨群,下盤(東南盤)為上震旦統燈影組-二疊系。另一支沿寶興復背斜北側延入寶興幅與鹽井大斷層連線。斷面產狀為300~315°∠20~71°,岩體產狀平緩,斷層為中泥盆系灰岩推覆於上三疊系須家河組砂頁岩之上,斷層線多分叉閉合現象,其間夾多個透鏡狀斷塊。 安家坪斷層:為一北東走向的逆沖斷層,呈不規則的長條形,其上盤主要為志留系茂縣群第四組的千枚岩及結晶灰岩,斷面千枚岩產狀凌亂,岩體異常破碎,下盤主要為元古代瀓江-晉寧期第四期花崗閃長岩,此斷層穿越路線終點,對路線的影響不大。

(2)褶皺

安家坪倒轉背斜:分布在三江安家坪,延長7km,軸向40°,核部為奧陶系,兩翼為志留系茂縣群,兩翼均傾向北西,傾角約40度。
亂石窯倒轉向斜:分布在三江亂石窯,延長8.5km,軸向30-50°,茂縣群第五組組成核部,四組組成兩翼,北翼產狀為300°∠38°,南翼產狀為270°∠43°~315∠56°。
燈台樹倒轉背斜:分布在三江燈台樹,延長11km。軸向30-50°,茂縣群四組為核部,五組為兩翼,北西翼產狀為270°∠43°~315°∠56°,南東翼產狀為270°∠39°~310°∠44°。 測區新構造運動以大面積持續間歇性抬升為主,影響工區地震活動的主要斷裂為映秀斷層、安家坪斷層,根據5.12震後的《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測區場地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15g,地震動反應譜特徵周期為0.35s,相應地震基本烈度為Ⅶ度。
漩三公路

水文條件

水文介紹

縣境內河流均屬岷江水系,各級支流多呈樹枝狀,河流縱橫,溝壑交錯,共192條。其中流域面積大於50平方km的16條,主要河流岷江,較大的支流有雜谷腦河、二河、草坡河、壽江等,還有高山湖泊(俗稱海子)13個。測區範圍內的河流主要為壽江,因此,這裡只對壽江河作進一步詳細的闡述。壽江又名壽溪河,發源於汶川與大邑縣交界處之大雪塘門坎山南麓,源頭海拔4000餘米。三江口以上稱西河,約40km,從西南流向東北,經水磨鄉老人村,當地多出長壽老人,故下游稱壽江。經白石、水磨、漩口鎮匯入岷江。三江口至漩口長約25km,全長65km,流域面積596平方km,壽江邛崍山脈東南麓,東來的水汽受高山阻擋,在此凝聚降落,流域內降水補給極為豐富,年均降雨量1317.9毫米,成為川西多雨區的一部分。壽溪水文站測得壽江最高水位814.6米(1960年7月28日),最低809.72米(1964年2月19日),多年平均水位810.50米。壽江最大流量1890立方米/秒(1964年),最枯流量為5.68立方米/秒,年均流量最高34.6立方米/秒(1966年),最小19.7立方米/秒(1969年)。月平均流量最高123米/秒(1964年7月),最小是6.59立方米/秒(1972年2月),流速最大是9.09米/秒,最小是2.41米/秒。含沙量年平均最高是8800克/立方米,最小是167克/立方米。

地質結構

路段水系受地質構造、地貌環境的控制明顯,沿線有多條沖溝內常年流水。由於測區內地質構造複雜,斷裂褶皺密布,無明顯地下水系,只有部分天然泉水由山腳或岩縫中流出,屬基岩裂隙水或孔隙水。
路段位於縣境南部壽江上游,東與白花、水磨、白石相連,南同大邑、崇慶縣交界,西北兩方同臥龍特區接壤,整體上屬於中山地貌,線路主要於斜坡上展布,起止點高差約364m,路線範圍內植被發育,坡度約40~50°左右。

自然災害

當地地質災害頻發,由於地處龍門山斷裂帶,此處為我國二、三級階梯的交匯處,地質狀況不佳,加之當地山體岩性鬆軟,使得本來就脆弱的山體變得更易坍塌。2008年5月12日,一場突如其來的地震給當地造成了巨大的影響,由於地震威力的巨大,使得當地的山體整體松垮,加之路段所在地的氣候本身就潮濕多雨,更是使得震後滑坡、土石流災害頻發,給路段的施工及維護造成了巨大的麻煩,更給當地居民在震後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