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貞烈

漢貞烈

川劇《漢貞烈》又叫《昭君出塞》,昭君出塞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個真實故事。漢元帝後宮美女王嬙(昭君)因不肯賄賂畫工毛延壽,被畫為醜狀。元帝不加召幸,昭君彈琵琶自嘆。終被元帝發現其美,立為明妃,欲斬毛延壽。毛逃亡匈奴,獻明奴畫像。匈奴發兵向元帝索明妃。元帝割愛送妃和親。明妃至匈奴約三事,斬毛延壽。劇中情節,全系描寫昭君出塞時情形,淒涼悲憤,感慨俱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漢貞烈
  • 又叫:《昭君出塞》
  • 屬性:川劇名
  • 詞性:名詞
簡介,歷史,

簡介

漢貞烈
經典川劇《漢貞烈》既沒有完全株守《昭君出塞》等戲曲“悲怨”的傳統主題,也沒有將郭老《王昭君》話劇的反封建主題反覆歸納一遍,更沒有全盤承受曹禺先生《王昭君》話劇情節,中庸的四川人終於用相隔百年的平沙落雁回落到了川劇的本位。
川劇《漢貞烈》的音樂是和弦柔和細膩二胡音韻連在一同的,恰如其分能讓人感遭到昭君出塞意境畫面來。雖然川劇《漢貞烈》二胡只是複雜的旋律無盡頭的反覆,卻在每次節拍段里都能讓人聽出新的意思、感遭到新的畫面來。塑造那個弦下的川劇王昭君的抽象。
不論如何描摹王昭君,歷史總是歷史,也不論川劇有沒有“唐三千,宋八百,演不完的三列國”的劇作說法,只是人們不要再難為丰容靚飾的王昭君了!於昭君自己,一路上,馬嘶雁鳴,撕裂昭君的心肝;心緒難平的昭君在坐騎之上,撥動琴弦,自身就是悲壯的分手之曲。

歷史

以昭君出塞為題材的經典歷史川劇,奏起悲壯的分手之曲。王昭君在一隊隊車氈細馬的蜂擁下,肩負著漢匈和親之重擔,別長安、出潼關、渡黃河、過雁門,歷時一年多,於第二年終夏抵達漠北,遭到匈奴人民的浩大歡送。並被封為"寧胡閼氏"。為安定始得了保證。
還記得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初期郭沫若《王昭君》話劇嗎?還記得七十年代末期曹禺《王昭君》話劇嗎?這蜀風雅韻的經典川劇《漢貞烈》具有巴蜀人的言語特徵和音樂風味,浸透著巴蜀人的特性,這一經典川劇讓在北京聽戲的人們感遭到了歷史川劇是王昭君的聲聲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