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熟語的文化認知

漢語熟語的文化認知

該書不僅從文化學角度提出了對漢語熟語的文化理解和文化認知,還比較深入地對漢語熟語的民族屬性和民族文化特質進行了探析,而且從發生學和認知語言學等角度探討了漢語熟語生成的文化機制和生成的文化理據,探尋了漢語熟語的文化世界,文化功能,更從亞文化的角度對漢語熟語進行了嘗試性的研究。

基本介紹

  • 書名:漢語熟語的文化認知
  •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有限公司
  • 頁數:216頁
  • 開本:32
  • 品牌:大象出版社
  • 作者:王岩
  • 出版日期:2012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4773280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精彩章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王岩的《漢語熟語的文化認知》不僅從文化學角度提出了對漢語熟語的文化理解和文化認知,還深入地剖析了漢語熟語的民族屬性和民族文化特質,並從發生學和認知語言學等角度探討了漢語熟語生成的文化機制和文化理據,揭示了漢語熟語的文化世界和文化功能,同時,又從亞文化的角度對漢語熟語進行了嘗試性的研究。比如,“漢語熟語的文化屬性”、“漢語熟語的民族文化特徵”、“漢語熟語生成發展的文化機制”、“漢語熟語的亞文化現象及研究”這四章,都很有特色,體現了作者的探索精神和學術創新。

作者簡介

王岩,博士,南陽埋工學院副教授,1970年出生,河南新野人,河南省語言學會理事。1993年畢業於河南師範大學中文系;2004年起就讀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語言文字學專業,獲碩士學位;2007年起就讀華中科技大學人文學院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專業,獲博士學位。近年來,先後在《河南大學學報》、《漢字文化》、《小說評論》、《湖北社會科學》等發表論文20篇;主持(參與)省及國家級科研課題的研究項目7項;出版著作(教材)6部。

圖書目錄

摘要
第一章 緒論
一、漢語熟語研究的歷史與現狀
二、漢語熟語文化研究的現狀
三、漢語熟語文化研究的意義
四、漢語熟語文化研究的內容
五、研究方法和創新之處
第二章 熟語論略
一、熟語的概念
二、漢語熟語的下位分類
三、熟語在語言系統中的地位
第三章 漢語熟語的文化屬性
一、文化的視野
二、語言的文化屬性
三、漢語熟語的文化屬性
第四章 漢語熟語的民族文化特徵
一、漢語熟語語音語形的民族性
二、漢語熟語的具象性
三、漢語熟語的隱喻性
四、漢語熟語的人文性
五、漢語熟語的文學性
六、漢語熟語的理據性
七、熟語的地域性
第五章 漢語熟語生成發展的文化機制
一、漢語熟語經歷著萌芽、生成、傳播、變化的發展過程
二、用發生學的觀點研究漢語熟語
三、漢語熟語生成的理論基礎
四、熟語形成發展的認知理論研究
第六章 漢語熟語生成的文化理據
一、熟語類型的文化理據
二、漢語熟語的文化理據
第七章 漢語熟語的文化世界
一、漢語熟語中的物態文化
二、漢語熟語中的制度文化
三、漢語熟語中的行為文化
四、漢語熟語中的心態文化
第八章 漢語熟語的文化功能
一、漢語熟語的審美功能
二、漢語熟語的語用功能
三、漢語熟語的教育功能
第九章 漢語熟語的亞文化現象及研究
一、業文化的概念
二、語言與亞文化
三、漢語熟語亞文化現象研究現狀和意義
四、漢語熟語亞文化研究的內容
第十章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精彩章節

每一個民族的語言都是自己民族文化的一面鏡子,都清晰地反映了該民族文化的多種現象及它所蘊含的文化淵源和文化精神。漢語負載著漢民族深厚的文化內涵,而漢文化又都沉澱結晶在漢語言文字中。漢語熟語是漢語言語彙系統中最有特色的群體,它內容深邃,形式簡潔,是經過千錘百鍊而形成的語言精華,是我國語言寶庫中的璀璨明珠,它所蘊含的文化比一般詞語更具有歷史的深度和廣度,它無論是從生成機制上、生成理據上、語言本體(語音、語形、語義)特徵上、語用功能上,還是在亞文化現象中,都鐫刻著漢民族的文化特徵和深刻的文化內涵,漢語熟語的文化認知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學術價值和語用意義。
該研究的對象是包括諺語、成語、俗語、歇後語、慣用語、格言和錦 句七個下位類型在內的漢語熟語。該研究從文化學、語言學、發生學和認 知語言學等角度和理論,提出了對漢語熟語的文化理解和文化認知,對漢 語熟語的文化屬性和民族文化特徵進行了比較全面系統的探析,探討了漢 語熟語生成的文化機制和文化理據,探尋了漢語熟語的文化世界、文化功 能,並從亞文化的角度對漢語熟語進行了嘗試性的研究。
通過對語言與文化的關係,語言的文化屬性的論述,以及語言、文化 與漢語熟語的分析,該研究提出了漢語熟語的文化屬性,即:與其他漢語 語彙的文化屬性相比,漢語熟語更具有民族性,更具有豐富性,更具有系 統性.更具有藝術性。而在漢語熟語所具有的文化屬性及特點中,“民族 性”是漢語熟語最本質的文化屬性。該研究又從漢語熟語語音、語形、語 義,漢民族的思維方式、文化心理結構,熟語產生的文化理據等方面人手 分析其民族性,認為漢語熟語的民族性表現在音樂性、簡潔性、具象性、 隱喻性、人文性、文學性、理據性、地域性等方面。
從發生學的理論觀點分析了漢語熟語生成發展的文化理論機制,研究 認為:漢語熟語都經歷著萌芽、生成、傳播、變化的發展過程,漢語熟語 的生成不僅有語言學的理論基礎,更有心理學基礎、哲學基礎和文學基礎 ;從認知語言學理論角度分析了熟語的形成發展,研究認為:第一,漢語 熟語的產生是對漢語語彙的豐富和發展,隱喻和轉喻的認知方式是其生成 的內在機制和動力。隱喻和轉喻作為一些常規化的或無意識的映現模式, 不為我們所察覺,但卻是漢語熟語產生、發展的基礎和動力。這是因為, 我們漢民族本身就擅長於用具象思維方式和直覺體悟的思維方式去類比、 意會,擅長於用具體的事物表達抽象的思想、感情;隱喻和轉喻作為一種 認知方式,為熟語的產生、發展提供了一種手段、一種理據。如果沒有隱 喻和轉喻的認知思維,許多漢語熟語就不會以現在的狀況產生和發展。第 二,熟語意義形成的認知過程是在概念整合過程中完成的。除了部分知識 性的諺語,大多數的熟語都是通過概念整合而形成的,意義具有整體性, 或者說意義是隱性的。熟語南非固定短語到固定短語再到熟語的過程,也 就是概念整合由低級層到中級層再到高級層發展的過程。第三,熟語的形 成是由概念整合的低層級到概念整合的高層級逐漸演變的過程,而在這個 演變過程中,語用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或者說在語用上同樣有這樣一個 過程。熟語形成之前的非固定短語,由於語用的需要,人們或臨時組合, 或出於經典名著,由於這些短語或形式新穎、或語義鮮明、或語音朗朗上 口等,在語用上具有很強的表達力和說服力,一開始也許在某一群體中使 用,隨後逐漸被人們廣泛接受使用,慢慢地短語形式和意義固定下來,成 為一個定型定義的、具有一定文化背景的、具有修辭意味的不可分割的短 語,實現了從非固定短語到熟語的轉變過程。
該研究還提出,社會文化是漢語熟語類型和漢語熟語形成的最主要的 因素。研究認為所有熟語類型和熟語的產生都是有一定的文化根源和文化 背景的,稱其為漢語熟語的文化理據。並從熟語類型和熟語的文化理據兩 個方面進行了探討。同時研究還認為,熟語的文化理據與熟語的文化世界 是互為因果、相輔相成的,文化理據是影響熟語形成的基礎、背景,反之 ,熟語是文化的體現和鏡像。漢語熟語的文化世界與其產生的文化理據一 樣涵蓋了文化的方方面面,是豐富多彩、博大精深的,該研究從物態文化 、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和心態文化等四個文化層面中選取若干與人們生產 生活思想密切的方面,來透析漢語熟語中所蘊含的中國文化。
任何語言符號的基本功能都是傳遞信息,其他功能都是從屬的,但文 化功能卻在區別熟語和非熟語上起到了質的作用。熟語的文化功能主要體 現在它的美學功能、語用功能和教育功能上。美學功能主要體現在熟語的 節奏美、凝鍊美、含蓄美、形象美和雅俗美。語用功能體現在便於記憶, 便於傳遞信息、儲存信息,增加傳遞信息量,表達思想感情,提高言語效 果。教育功能主要體現在知識傳授和教育引導上。
漢語熟語的亞文化現象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由於地域因素影響而產 生於地域亞文化的方言熟語。該研究認為,方言熟語主要包括方言諺語、 方言歇後語、方言俗語和方言慣用語。相對於漢語通用熟語,方言熟語更 具有地域文化性、口語性和修辭性等顯著的文化特點;方言熟語保留和反 映了地域文化的特色,豐富了漢語通用熟語的數量和內涵,隨著社會的發 展,也許一些生命力強的方言熟語會隨著人與人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日 益快速的交流而被更廣泛地運用,匯入到漢語通用熟語的行列,而有些方 言熟語可能會隨之而消失於人們的口頭語言上。二是由於諸如階級、階層 、年齡等社會因素影響產生於不同社會亞文化語言中的流行語,它最明顯 的特徵即時尚性、區域性和時限性,語義和語言形式上的新奇性,語效上 的戲謔性等;嚴格地說流行語並非是漢語熟語,但是隨著社會文化的發展 ,它們中的一部分被人們遺忘,一部分卻被大眾所接受,成為漢語熟語或 成為漢語熟語生成的文化理據。P1-4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