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修辭學(商務印書館)

漢語修辭學(商務印書館)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漢語修辭學 是商務印書館在2004年10月出版的一本書籍。

基本介紹

編輯推薦,內容推薦,目錄,

編輯推薦

希傑同志的《漢語修辭學》就要出版了,遠道來信,要我寫幾句話作為序言。希傑同志的書我是看過初稿的,但現在只記得個大概,無從把本書的優點充分介紹給讀者。我記得翻開這本書就有一個好印象,是因為它不像另外一些講修辭的書那樣,在近於敷衍似的稍微講講修辭原理之後,就把幾十個修辭格一字擺開,作為讀者學習的對象。不,本書不是為講修辭格而講修辭格,而是讓修辭所要達到的各種目的出來統率修辭格:或者是為了結構的均衡,或者是為了聲音的優美,或者是為了語言的變化,或者是為了語意的側重,或者是為了出語的新鮮,或者是為了措辭的得體。這樣就防止了在讀者心中產生盲目的修辭格崇拜。
希傑同志這本書講文章風格也講得很好。雖然把風格分為藻麗與平實、明快與含蓄、繁豐與簡潔這么六體三組也是有所繼承,但舉例多而切當都勝過前人。我覺得稍微有點不足的是作者忘了說明有一個原則貫穿於一切風格之中,也可以說是凌駕於一切風格之上。這個原則可以叫做“適度”,只有適度才能不讓藻麗變成花哨,平實變成呆板,明快變成草率,含蓄變成晦澀,繁豐變成冗雜,簡潔變成乾枯。這個原則又可以叫做“恰當”,那就是該藻麗的地方藻麗,該平實的地方平實,……不讓一篇文章執著於一種風格。綜合這兩個方面用一個字眼來概括,就是“自然”,就是一切都恰到好處。借用蘇東坡的話來說,就是:“大略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於所當行,止於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態橫生。”也許有人要說,你提倡自然,豈不是要取消修辭?不,文章要自然不等於寫文章可以隨便。蘇東坡在“文理自然”之後接著說“姿態橫生”,這豈是信筆所至所能做到?文理自然而又姿態橫生,這個境界不是隨隨便便就能達到的,是要經過長時間的鍛鍊才能接近的。所以不是取消修辭,而是要用加倍的力氣去修辭。因為希傑同志沒有在他的書里發揮這個意思,我就借寫序的機會做點補充。

內容推薦

本書全面系統地對漢語修辭學進行研究和探討,努力創建新的修辭學體系。全書從漢語交際活動出發,力求解決表達及理解方面的問題,幫助讀者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促進民族文化素質的建設。

目錄

序言
修訂本前言
第一章 修辭活動和修辭學
一 古老而年輕的修辭學
二 “修辭”這個詞
三 修辭和修辭學的定義
四 修辭學研究的對象
五 修辭格和修辭方式
六 修辭學的任務、範圍和功用
七 修辭學的研究方法
八 漢語修辭學中的古與今
九 怎樣學習漢語修辭學
第二章 交際的矛盾和修辭的原則
一 交際的矛盾
二 語言與言語、思維、思想
三 語言世界和物理世界
四 對象
五 自我
六 語境
七 前提
八 視點
九 得體性
第三章 語言變體和同義手段
一 同義手段的多樣性
二 語言的同義手段和言語的同義手段
三 修辭活動就是同義手段的選擇活動
四 語言變體和同義手段的選擇
五 地域變體
六 言文變體
七 社會變體
八 風格變體
九 顯性同義手段和潛性同義手段
第四章 意義
一 語言的意義和言語的意義
二 同形異義
三 同義異形
四 社會文化意義
五 個人聯想意義
六 語流義和語流義變
七 情景義和情景義變
八 模糊義和模糊話語
九 表達意義和接受意義
第五章 聲音
一 聲音和表達效果
二 摹聲和聯綿
三 音節
四 節拍
五 襯詞和重疊
六 韻腳
七 平仄
八 諧音
九 語音和歧義
第六章 結構
一 句際關係和結構模式
二 縱橫
三 整散
四 長短
五 詞序
六 語序
七 話語銜接
八 辭格和銜接
九 插入語和反銜接
第七章 均衡
一 語言的均衡美
二 對偶
三 對照
四 排比
五 頂針
六 迴環
七 互文
八 列舉分承
九 均衡的局限和超越
第八章 變化
一 語言的變化美
二 雙關
三 反語和誇張
四 婉曲
五 相反相成和顧名思義
六 拆字和拆詞與釋詞和析詞
七 頓跌和曲說與擬誤和存誤
八 轉類和返源與藏詞和歇後
九 鑲嵌和偏取
第九章 側重
一 語言的側重美
二 反覆
三 遞進
四 映襯
五 設問
六 反問
七 類聚
八 同語
九 撇除
第十章 聯繫
一 語言的聯繫美
二 比喻
三 比擬
四 借代及圖示
五 象徵和暗示
六 拈連
七 移就
八 仿擬
九 引用
第十一章 語體風格
一 風格和風格學與修辭學
二 語言風格的特徵
三 語言風格的形成
四 語體風格和修辭
五 公文語體
六 科技語體
七 政論語體
八 文藝語體的特徵
九 文藝語體的分類
第十二章 表現風格
一 表現風格和修辭學
二 藻麗
三 平實
四 明快
五 含蓄
六 繁豐
七 簡潔
八 典雅和通俗
九 風格的鑑賞和培養
結語 修辭學和辯證法
參考文獻
後記
修訂本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