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花園

漢花園其實就是老北大的“一院”。所謂“老”北大,當然不是現在的西郊燕園,而是東城區美術館西邊那個以“沙灘紅樓”為標誌的北大舊址。“沙灘”其實是民間叫法,20世紀前半期,這裡因紅樓前那條“漢花園大街”而聞名,“漢花園”幾乎就是北大的代名詞。據老北大學生回憶:“從前門車站雇洋車連拉人帶鋪蓋卷,只要說上一聲漢花園,沒有一個洋車夫不知道他應該拉到哪兒歇腿的,並且也知道你決不是花得起冤錢的公子哥兒們,所以車錢也並不多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漢花園
  • 屬於:北大的代名詞
  • 地點在:東城北河沿畔
  • 漢園三詩人:卞之琳、何其芳、李廣田
民國北大代稱,北大,“漢園”三詩人,香港漢花園,

民國北大代稱

北大

二十世紀前半期,“漢花園”幾乎就是北大的代名詞。今天,這個地名已經沉入歷史。漢花園,這個名字上著實帶著一些夢幻,但到此一訪,會驚訝其其實有名無園。
現在的計程車司機當然再也找不到“漢花園”了。在北京的地圖上也消失了這樣一個曾令很多學子嚮往的名字。紅樓前的“漢花園大街”後來改名為“五四大街”,被賦予了更“現代”的“歷史性”意義,卻遮沒了原來那一點古雅的詩意,以及與之相伴的想像與記憶。現在,我們只能依靠零星的回憶文字來界定“漢花園”的所在了。
漢花園的地點在東城北河沿畔,這個“花園”所包括的區域,南至大學建築外面的碎石馬路,名稱叫做花園大街,西至松公府內的北大圖書館及北大文科研究所正門,東面牆外是兩岸夾著細條的楊柳的寬大的河溝。河水是一向乾涸的,積塵滿天,和中法大學的校舍隔著“鴻溝”,遙遙相對……北面就是椅子胡同,那是北平的新科班“戲曲學校”的所在,在北大的新宿舍的陽台上,可以遠眺到他們的戲台。
這個曾經還是“有名無園”的“漢花園”,現在連名字一併都被埋入這個城市的歷史地層中了。

“漢園”三詩人

1936年3月,《漢園集》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這本薄薄的小冊子是三個年輕的北平詩人———卞之琳、何其芳、李廣田———的詩合集。今天看來,無論是在詩人各自的創作經歷中,還是在整箇中國現代詩歌史上,這本詩集都占有著相當重要的地位。批評家李健吾曾經稱讚說,詩人們由此“樹立了詩之新的風格與機能”,昭示著新詩“終於走近一個令舊詩瞠目而視的天地”,這是新詩創作“一個轉變的肇始”,它“指示我們將來詩的依趨”。
從此,卞之琳、何其芳、李廣田獲得了“漢園三詩人”之稱。
三位“漢園詩人”的風格其實各有千秋,而且從詩集的編排上說,他們各自也體現了相當的獨立性:何其芳的16首稱為《燕泥集》;李廣田的17首起名《行雲集》;而卞之琳的34首合為《數行集》。那么,“漢園”之稱又是怎樣一個來歷呢?對此,卞之琳在《題記》中有一段說明:
這是廣田、其芳和我自己四五年來所作詩的結集。我們並不以為這些小玩意兒自成一派,只是平時接觸的機會較多,所寫的東西彼此感覺親切,為自己和朋友們看起來方便起見,便擱在一起了。我們一塊兒讀書的地方叫“漢花園”。記得自己在南方的時候,在這個名字上著實做過一些夢,哪知道日後來此一訪,有名無園,獨上高樓,不勝惆悵。可是我們始終對於這個名字有好感,又覺得書名字取得老氣橫秋一點倒也好玩,於是乎《漢園集》。
曾經還是“有名無園”的“漢花園”,現在連名字一併都被埋入這個城市的歷史地層中了。好在,還有這本《漢園集》,讓這個名字留在了文學的歷史上,熠熠生輝、不被遺忘。
“漢園”三詩人,是真正的“以詩會友”。卞之琳和李廣田都是1929年進入北大的,後者先讀了兩年預科,又與1931年入學的何其芳同級。他們的相識與交往最早源於卞之琳對另兩人詩歌創作的關注。據卞之琳回憶,當時,每天清晨,他都注意到在宿舍前邊的有小樹夾道的狹長庭院裡,常有一位紅臉的穿大褂的同學,一邊消消停停地踱步,一邊念念有詞地讀英文或日文書。經人指出,他才知道這就是李廣田。同時,在“紅樓”前面的漢花園大街路南,還常有一個戴著深度近視眼睛,一邊走一邊抬頭看雲,旁若無人的白臉矮個兒同學,後來認識了,原來就是何其芳。卞之琳說:“我向來不善交際,在青年男女往來中更是矜持,但是我在同學中一旦喜歡了哪一位的作品,卻是有點闖勁,不怕冒失。是我首先到廣田的住房去登門造訪的,也是我首先把其芳從他在銀閘大豐公寓北院一間平房裡拉出來介紹給廣田的。”
從此,他們三人開始了多年的文學交往。他們曾一起為臧克家出版《烙印》,也曾一起幫靳以編輯《文學季刊》和《水星》雜誌。1934年,鄭振鐸編“文學研究會叢書”,要收一本卞之琳的詩集,於是,卞之琳就把三個人到當時為止的詩全部拿來,輯成了這本既具有文學價值更象徵珍貴情誼的《漢園集》。
校園中的志趣相投、以文會友,是一道不算罕見的風景,一直綿延至今,最多是形式不同。但是,那些相攜共進的探索,大多都隨著青春一起逝去了,像《漢園集》這樣的碩果,實在為數不多。因此,今天的我們,與其為“有名無園”的“漢花園”惆悵,倒不如為它的“無園有名”而欣慰,欣慰於它雖失了載體改了名字,但仍保留了最可貴的靈魂。因為畢竟,它令我們心有所慕,令我們在眼前這乾燥浮囂的都市生活里,追懷那樣一份詩意蔥蘢的心境、單純執著的交誼、簡單充實的生活。

香港漢花園

一、設施
設有:「妙趣園」、「蹴鞠台」、「聽雨廊」、「漢舫」、「怡趣亭」及「奕亭」等多個觀光景點,以中國漢朝時代的園林設計為主題。
「妙趣園」:以欣賞石像雕素為中心,四周輔以涼亭供觀光客休息。
「蹴鞠台」:這裡亦是整個花園的最高點,無蓋的四方高台。在1993年時,為紀念香港政府營運香港公營房屋達40年,由當時的英國殖民地總督彭定康在這裡親手埋下文物囊。
「聽雨廊」:位於「蹴鞠台」的旁邊,它是一道臨蓄水池邊的有蓋長走廊。
「漢舫」:穿過「聽雨廊」就是一條置在蓄水池飾有龍頭的石舫。
「怡趣亭」:位於「漢舫」的對面,透過亭的窗借出蓄水池的景致。這裡還設有屋頂倒鉤,讓民眾 把自備的雀籠掛於亭頂,欣賞鳥鳴。
「蓄水池」:飼養了錦鯉及龜。
「奕亭」:位於蓄水池的另一方,它由4組四柱的方亭所組成,整個亭的支柱為數16根,設有四台棋盤供觀光客玩中國象棋或圍棋。
二、開放時間
每日上午7時至晚上11時。
三、公共運輸
香港捷運荃灣長沙灣站,出口A3。
四、鄰近的觀光熱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