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玉觿

漢玉觿

玉觿於商代流行,其後歷西周、春秋戰國,至漢而不衰,漢以後消失。玉觿除用於佩帶裝飾的功能外,古人還以此作解繫繩結的工具。因此儘管各代玉觿造型變化繁複,卻總不離上端粗大,下端尖銳的基本特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漢玉觿
  • 收藏者:郭女士
  • 藏品名稱:漢 玉觿
  • 藏品長:13.5厘米
文物簡介,文物背景,

文物簡介

藏品名稱:漢 玉觿
收藏者:郭女士
藏品來歷:“這件藏品是我家裡傳下來的,查了很多資料都不知道是乾什麼使的。”
漢玉觿
藏品特徵:這件藏品長13.5厘米,最寬處為4.5厘米,整體呈龍形,身材修長,頭部鏤空雕琢龍形紋飾,尾部無紋飾,為彎月形。器物上有沁色。

文物背景

相關背景資料:觽的造型源於遠古,制觽的材料大多質地堅硬,由於我國人們對玉的崇尚,玉觿成為其中最常見和最貴重的一種。新石器時代的玉觿,呈扁平角狀,雕琢有花紋。商周時期玉觿造型簡潔,觿身琢簡略紋飾。春秋戰國時期玉觿的形制發生了巨大變化,均處理成龍、虎、獸、鳥等動物形象,相當生動。漢代玉觿形制趨向簡潔,早期多為“s”形龍紋或彎月形龍紋,身尾均有紋飾,中期玉觿有的寬端作龍首,也有在器物上僅用陰線琢出獸首、雲紋軀體,晚期玉觿寬端一般透雕作回首的龍形或鳳形。由於玉觿首先是解繫繩結工具,後來才發展為一種飾物,因此各代玉觿儘管造型變化繁複,卻總不離頭部粗大,尾部尖銳的基本特徵。
鑑定專家:於明 北京玉學玉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
專家評述:觿呢在遠古時候呢,基本上都是用獸骨和獸牙呢做成的。所以我們說呢,它實際上是一種實用工具,它是一種呢掛在身上的,可以用來解結的實用工具,以後呢完全成為一種配飾。這件它也分為兩部分,上端是一個龍首,腿呢做一個反向的跨的動作,整個身軀呢在扭動狀,非常有靈性,而且那種遊絲毛雕非常到位,所以我們可以肯定說呢,這件就是漢代的觿。觿在漢代呢,還有另外一個含義,“能決煩亂者佩觿”,也就是說能夠解決問題的君子佩觿,所以當時呢,帝王貴族、掌握一定權力的人呢,就希望用佩觿這種方式來表達他本身能夠解決問題。那么這件作品呢,從這個玉料、雕工看呢,並沒有五十萬的價格,但是在當今這些藝術品中呢,可能玉器是最能反映歷史面貌的一種藝術品了,所以這件觿,可能遠遠在五十萬之上,但是最後根據現在目前市場價格,根據中國情況,所以專家團給出價格是55萬元人民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