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張遷碑(泰安市博物館館藏文物)

漢張遷碑(泰安市博物館館藏文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此展品為漢代文物。立於東漢中平三年,高287厘米、寬107厘米、厚20厘米。全稱漢故谷城長盪陰令張君表頌,是張遷升職後其故吏韋萌等為其所立的功德碑。張遷碑字型端直朴茂,雄強遒勁,自明代出土以來,便被奉為珍品,成為書法愛好者臨摹的範本。現收藏於泰安市博物館。

基本信息,文物介紹,

基本信息

尺寸:高287厘米、寬107厘米、厚20厘米
年代:東漢中平三年(186年)
收藏:泰安市博物館

文物介紹

全稱漢故谷城長盪陰令張君表頌,立於東漢中平三年(186年)。是張遷由古城(今山東平陰西南東阿鎮)長升為盪陰(今河南盪陰縣)令後,其故吏韋萌41人捐資為表彰其政紀而立的功德碑。明初掘地發現後立於東平儒學名倫堂前。解放後,在東平縣府院內建亭一座,將此碑置於亭內。1965年移岱廟炳靈門內陳列。1983年移岱廟碑廊。
此碑圓首無穿,原座已失。篆額“漢故谷城長盪陰令張君表頌”,共500餘字,字徑3.5厘米,隸書。碑陰刻立碑官吏41人銜名及出資錢數。碑首及碑側浮雕龍鳳及人物,該碑的裝飾、雕刻技法未見有同例。張遷,字公方,陳留己吾人(今河南省夏邑縣)。碑文一半的文字是追述張遷祖系功德的,甚至上溯到1000年前的西周宣王時代。此碑為一小小的縣令升遷表頌,意在褒其族,揚其姓,正是當時士族官僚勢力得志的一種風氣。碑文也從側面反映了東漢末年農民起義的鬥爭場面。
張遷碑字型端直朴茂,雄強遒勁,自明代出土以來,便被奉為珍品,成為書法愛好者臨摹的範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