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將封地尚書故里

漢將封地尚書故里

興業村位於河北邯鄲市永年區東南開發區,西臨京廣鐵路和107國道,東依京深高鐵和高速公路,交通便利,四通八達。在明朝之前叫“東杏葉,”與漢朝時期的“西杏葉”兩相呼應,東、西杏葉村之間有著名的“蘇獻井。”明朝洪武年間,趙氏一族從山西洪洞老槐樹底下遷到此處立莊。為表示興旺發達,改名為“興業”。如今,趙姓為興業村第一大姓,占人口總數的85%左右,興業已經發展成為2700多人的村莊。

公元6年,西漢孺子劉嬰即帝位後,王莽試圖得到傳國玉璽,遂派王尋、蘇獻“逼宮,”孝元皇太后盛怒之下,取出玉璽摔在地上,當即崩掉一角。後來,王莽派人用黃金把摔掉一角的傳國玉璽重新鑲嵌,“金鑲玉璽”即由此得名。

蘇獻原是王莽手下的一員武將,新朝政權建立之後,蘇獻官拜三齊王,封地東、西杏葉。王莽對他不薄,但蘇獻正統觀念根深蒂固,總是對王莽心存戒心。於是,找了一個合適的機會告病隱退,回到了自己的封地杏葉村。

蘇獻的故居,就在今天的興業村,當時分成東、西兩地,都是蘇獻修建的後花園。為取水灌溉便利,在兩地之間,修建有“蘇獻井,”至今遺址猶存。相傳蘇獻在當時的兩個花園之中,修建亭台樓榭,小橋流水,廣植名木花草,還栽種了很多杏樹。每逢冬去春來,十里杏花,燦若雲霞,這就是東、西杏葉村的由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漢將封地尚書故里
  • 外文名稱:Han Shang's hometown.
  • 地理位置:河北省邯鄲市永年區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占地面積:18平方千米
  • 開放時間:2017年7月
  • 門票價格:無
  • 著名景點:蘇獻故居、趙弘故居、光武大街等
興業村歷史文化源遠流長,遠在西漢時期就有人定居,厚重的歷史文化,豐富的地域文化,淳樸的民俗文化,和諧的宗教文化和悠久的姓氏文化,構成了興業村的五大文化主題版塊。
厚重的歷史文化
公元6年,西漢孺子劉嬰即帝位後,王莽試圖得到傳國玉璽,遂派王尋、蘇獻“逼宮,”孝元皇太后盛怒之下,取出玉璽摔在地上,當即崩掉一角。後來,王莽派人用黃金把摔掉一角的傳國玉璽重新鑲嵌,“金鑲玉璽”即由此得名。
蘇獻原是王莽手下的一員武將,新朝政權建立之後,蘇獻官拜三齊王,封地東、西杏葉。王莽對他不薄,但蘇獻正統觀念根深蒂固,總是對王莽心存戒心。於是,找了一個合適的機會告病隱退,回到了自己的封地杏葉村。
蘇獻的故居,就在今天的興業村,當時分成東、西兩地,都是蘇獻修建的後花園。為取水灌溉便利,在兩地之間,修建有“蘇獻井,”至今遺址猶存。相傳蘇獻在當時的兩個花園之中,修建亭台樓榭,小橋流水,廣植名木花草,還栽種了很多杏樹。每逢冬去春來,十里杏花,燦若雲霞,這就是東、西杏葉村的由來。
當時帝王無道,群雄並起,劉秀與其兄劉演在南陽舉事,破蒲陽、清隴右、平巴蜀、戰昆陽(今河南葉縣),最後一舉殲滅了王莽。於公元25年6月在河北鄗城(今河北省邢台市柏鄉縣固城店鎮)的千秋亭登基稱帝,欲成千秋霸業,這是東漢歷史的開始。緊接著,光武帝劉秀以“柔道”治理天下,採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頒布6道詔令,加強中央集權,大興儒學,推崇氣節,史稱“光武中興”。
豐富的地域文化
興業村地處冀南,北有順德(今邢台),南靠趙都(今邯鄲),地理位置十分優越,自古即為兵家必爭之地。且四季分明,物阜民豐,千里沃野,道路暢通。考古發現,在遠古時代就有粟米(穀子)、黍子等農作物種植。很早以來,這裡的農耕文化一直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在過去南茶北種,桑蠶飼養都有歷史文字記載。這充分說明早在兩、三千年之前,興業人民就掌握了耕種、養殖技術,而且熟練掌握了冶煉、制陶、鑄造等先進工藝。尤其是發達的傳統酒文化,更進一步提供了興業自古以來即是糧食作物出產豐富之地的佐證。
淳樸的民俗文化
興業村民俗文化遺址多,規模廣,歷史悠久,遺留下來的有著名的“蘇獻井”和西杏葉遺址,趙氏祠堂舊址,明朝吏部尚書趙弘的半副鑾駕(毀於“四清”運動)和石獅子石馬石牌坊。明代移民以來,興業先祖從山西洪洞帶來了當地的傳統手工織布,手工刺繡,印染工藝,在民間代代相傳,在沿襲傳統的基礎上又有所創新。自趙弘起,興業村婚喪嫁娶,紅白喜事,可以打“四方紅旗,”而沒有朝廷冊封的地方,在過去只能使用其他顏色的三角旗子。
和諧的宗教文化
洪福寺:
在興業村東北角,洪福大街北首,有隋唐時期興建的佛教建築洪福寺,後毀於戰火。明朝嘉靖30年重新修建。寺院大殿前的石碑上,清楚地記載了歷代善男信女修葺洪福寺的相關資料。這塊石碑歷時數百年滄桑巨變,久經風雨。文革時,被埋在地下,做為當時第三生產隊的機井水池使用。改革開放之後,被毀掉的寺院重修,但是缺少了這一具有歷史價值的碑刻實為憾事,就在眾人一籌莫展之際,經我村的王金高先生提醒指點,才把這塊珍貴的石碑挖了出來 ,後來又在村西找到了雕刻精美的“碑帽,”使昔日有關洪福寺之真實記載,得以重見天日。
佛教傳入我村由來已久,世事變遷,但洪福寺這座古老的寺院歷經風雨,依然煥發著勃勃生機。
小德蘭天主堂:
小德蘭天主教堂,位於興業村西頭路南,故址在興業村民趙清召現在居住的地方。據《永年宗教攬勝》記載,現在的教堂建於1990年,鐘樓高28米,以法國里修小德蘭修女的名字命名。教會擁有自己的軍樂隊、唱經班,在紅白喜事和重大節日上,服務於我村和周邊村莊。教會每逢有重要活動,遠在7、8里地之外,就可以看到鐘樓頂端閃爍的霓虹彩燈。
天主教在清末民初傳入興業,迄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2010年國慶節,適逢教堂落成10周年慶典,時任洪福寺主持的恆清師父,帶領佛家弟子抬匾慶賀,受到教會的盛情款待和熱烈歡迎,充分體現了我村天主教和佛教融洽相處的美好一面。
悠久的姓氏文化
“燕王掃北”之後,華北一代地廣人稀,多年的戰亂導致遼闊的土地無人耕種。等到了明朝洪武、永樂年間,朝廷頒布命令,令以山西洪洞老槐樹為中心,向廣袤的中原地區進行了將近50年(洪武6年——永樂15年)之久,規模浩大的18次大移民。
當時移民家族姓氏多達869姓,“趙”姓首當其衝。洪洞縣老槐樹尋根祭祖園每年清明前後,都要舉行規模盛大的祭祖紀念活動。每年的這幾天,不知從哪裡會不約而同地飛來成千上萬隻白色的小鳥,誰都叫不上來這些鳥兒的名字。它們會雲集老槐樹附近的建築物上,樹木叢中,嘰嘰喳喳,日夜不休。祭祖活動結束,鳥兒們四散飛去,不知所蹤。等來年此日,它們又會不約而同地從四面八方飛來,年年如此,成為當地一大景觀。鳥類學家曾經專門進行過研究,但這些鳥兒從哪裡來,到哪裡去,至今沒有明確結論,於是,有人稱之為“思鄉鳥,”即“思念家鄉,回歸故里”的意思。
我們興業村的先祖,據說一起過來的是弟兄三人,一個在現在的劉營鄉五里村立莊,另一個在武安碴口村落腳定居。
當時的東杏葉村,馮姓居多,除此之外,還有李、井、王、張、高、崔、武等姓氏,之後馮氏一族遷出,趙姓家族人口日漸增多。為表興旺發達之意,正式更名“東杏葉”為興業村。
走向輝煌
興業村民風淳樸,學風盛行,老有所養,少有所樂,伴隨著“建設美麗鄉村”的春風,我村依據自身厚重的歷史文化傳統,在現有基礎上,著手創建“傳承千年文化底蘊,全力打造最美興業”的新型綠色生態小鎮。
在硬體建設上,先後安裝了9台400kv變壓器,確保全村電力供應。在村南和村西,分別打了兩眼300米的深水井,在全村鋪設了自來水供水管道,讓村民24小時都可以用上乾淨清潔的飲用水。幫助村國小建設起了多媒體教室,把所有街道全部高標準硬化,並且修建了地下防滲排水管道。安裝了環保、清潔能源的太陽能路燈。街道兩旁,全部鋪設了青石路界和便道磚,栽上了國槐、小葉朴、冬青、月季等樹木花草和環村林帶。從根本上解決了長期存在的衛生死角和私搭亂建問題,真正實現了美化、綠化、硬化、亮化。在便民及文化建設上,引進了電子商務、淘寶購物等惠民舉措,並且修建了蘇獻歷史文化廣場、民俗文化廣場、全民娛樂健身廣場和村史館。迎賓大道“歷史文化長廊、”光武大街“歷史故事畫卷、”蘇獻路“漢風故事畫卷、”興業路“紅色歷史畫卷”以及趙弘路“明代民俗文化故事畫卷,”美化工程已經基本完成。蘇獻故居、趙弘故居、遊客接待中心目前正在緊張施工建設當中。
最值得一提的是興業村的文化教育事業,我村目前仍然工作在教育戰線和剛退居二線的中國小校長,就多達11人,在中國北京外國語學院、華北電力大學、北京鋼鐵學院、燕山大學、河北舞蹈學院、黑龍江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河南鄭州大學等高級學府深造的大學生67人,在華北電力大學任教教授一名,在日本橫濱和東京擔任電子通訊教學研究的教授各一名,很早就有“興業代有人才出,文人之首數趙弘”之說。
我村在各級領導的親切關懷下,在以趙秉正同志帶領的村兩委堅強領導下,看準目標,找準方向,為全面進入特色歷史文化名優鄉村行列,正在昂首闊步、邁向輝煌!
興 業 賦
巍巍太行,紫氣西來,滔滔滏河,綠水東漸,冀南興業,鐘靈毓秀,亘古千年,久負盛名。時值西漢式微,成、哀二帝無道,飛燕合德,惑亂於內,王姓親族,專權於外。稷蜂猖獗,社鼠得志,黃鐘毀棄,瓦缶雷鳴。王莽篡漢,古制亂興,刀兵四起,樂壞禮崩。著王尋蘇獻,數次“逼宮,”孝元皇太后斥其德、擲玉璽,回天無力。漢室基業岌岌可危,時大新立、王莽出,蘇獻官拜三齊王。後獻出仕,假以託病歸里矣。
其時士失其德,民苦於政。劉秀攜兄舉事南陽,知人善任,胸懷韜略,顧瞻千里,氣吞寰宇。名臣集,驍將聚,振臂搖旗,應者數萬。蕭王威名震四海,昆陽戰後東漢興。冊封二十單八將,鄗陽稱帝千秋亭。幸蘇獻易幟,終得倖免。嗟乎! 玉露甘霖“蘇獻井,”杏紅梨白西杏葉,歲月流金,滄海桑田。鼓角爭鳴已遠去,黃塵故道化雲煙。班馬蕭蕭望長河,昊天茫茫嘆落日。
昔吾趙氏,本出自贏姓,成於西周。祖先伯益,始祖造父。追本溯源,分支明晰。明洪武年間,遷自山西洪洞老槐樹下,據東杏葉立莊,逾六百載也!望木知根,飲水思源,為彰人丁興旺、百業昌隆,故更名“興業”。
趙氏親族,承祖上遺訓,先民賢德,素來民風敦厚,明禮誠信,推己及人,厚道天下。蒙上蒼垂顧,祖先庇佑,雖隴畝躬耕,亦商亦農,亦仕亦宦,乃文乃武,人才輩出。遠有“胡服騎射”之趙武靈王趙雍,馬氏始祖“馬服君”趙奢,“千古一帝”秦始皇趙政(嬴政),“常勝將軍”常山趙子龍,北宋太祖皇帝趙匡胤,傑出書畫家趙孟頫,吏部尚書、人中龍鳳趙弘,振武將軍趙祥……近有抗日名將趙登禹,趙紅江,上將趙爾陸,中將趙鎔,趙啟民,少將趙傑、趙俊,更有著名作家趙樹理,物理學家趙九章,著名詩人、佛學家趙朴初,基督教神學家、著名學者趙紫宸,翻譯家、比較文學家趙蘿蕤,美國歷史上第一位女性美籍華人聯邦議員趙美心,香港著名演員趙雅芝……可謂群星璀璨,人才濟濟,趙氏殊榮也!
歲次丁酉,盛世開明,澤惠故土,千載一逢,壯哉興業!逢天時,得地利,政通人和,如日中天。引電商,建廣場,青瓦白牆,小巷通幽。修街道,葺故居,綠樹環村,大道通衢。美哉興業!我家遠祖植古槐,堂院深深親手栽。漢時東西杏花紅,今朝鮮花道邊開。法國梧桐招鳳至,月季凌霄引蝶來。厚土黃天大興業,志在桑梓常感懷。
然世事滄桑,風雲激盪,趙氏子孫,興業人民,自當朝乾夕惕,勵精圖治,崇禮尚德,包容博愛,自立自信自強。與人為善,始有浩然正氣,心存敬畏,方得海晏河清。美哉!興業!壯哉!興業!
地覆天翻慨而慷,歷史名村展輝煌。
海納百川有容大,壁立千仞無欲剛。
集思廣益謀發展,志存高遠馭無疆。
沒有幾招真功夫,怎敢揮刀戰沙場!
興 業 頌 (古風)
(一)
漢朝 三國 隋唐
冀南大地太行東, 北臨順德南武靈。
千古悠悠大興業, 歷史底蘊負盛名。
昔有故址蘇獻井, 今存洪福庇蒼生。
遙思黃塵湮故道, 鐵馬金戈鼓角鳴。
西漢成哀昏無道, 王莽篡漢野心雄。
蘇獻易幟歸故里, 東西杏葉照汗青。
禮崩樂壞天下亂, 赤野千里無雞鳴。
亂世英雄今安在, 劉秀南陽興義兵。
綠林赤眉揭竿起, 振臂一呼天下應。
攻破蒲陽清隴右, 平定巴蜀揚威名。
昆陽大戰定乾坤, 鄗城登基千秋亭。
勵精圖治築強漢, 始有光武復中興。
蘇獻隱居杏葉村, 從此不復三齊名。
時光匆匆東逝水, 漢朝之後有子龍。
浴血鏖戰長坂坡, 單槍匹馬鬼神驚。
試看趙氏好兒男, 誰人不聞趙雲名?
大唐麾下群英聚, 貞觀盛世享太平。
隋唐好漢排第八, 白馬銀槍小羅成。
興業村東淤泥河, 血染征袍撼長空。
舉觴遙祭周西坡, 濁酒三樽奠英靈。
英雄自古多磨難, 無論宋祖與唐宗。
(二)
北宋
千古流傳小京娘, 斷腸崖上痛斷腸。
青羅衫薄隨風起, 武安活水遺情殤。
我本山西永濟女, 只為北嶽進青香。
還願歸途遇兇險, 不良子弟紈絝郎。
父女失散忙逃命, 離開官道把身藏。
萋萋芳草覆幽徑, 片片夭杏落道旁。
方知此處東杏葉, 好心老嫗留京娘。
權且安身三五日, 牽掛老父急回鄉。
拜別生人勝親人, 相送一程辭鄉黨。
孑然一身好孤苦, 一籌莫展結愁腸。
幸遇涿州趙匡胤, 驅逐頑劣逃命忙。
興業西行整三日, 離開平原進太行。
為我孤身弱女子, 始有千里送京娘。
那料家人存忌心, 趙郎一怒回故鄉。
迢迢千里成泡影, 我陪家兄尋趙郎。
但求一面泯舊怨, 誰道一去兩茫茫。
我本心儀趙家君, 而今苦淚肚中藏。
天可憐見京娘女, 一顆芳心表衷腸。
縱死能換清白在, 不枉古道黃塵揚。
香魂逝去有誰憐, 身同草芥實感傷。
素風沾露遺恨多, 斷腸崖前淚千行。
千年往事成雲煙, 一段舊情述華章。
扶古昔今多感慨, 女兒落淚男斷腸。
碧水青山今猶在, 誰聞興業藏京娘?
後記: 武安活水風景區京娘胡,據傳乃宋朝皇帝趙匡胤千里送京娘時,京娘殉情之地。京娘本是山西永濟人,隨父前往北嶽廟燒香還願,回來時路遇歹徒劫持,父女二人慌不擇路,在今天的興業村西官道上走散。京娘沿著荒草小路,跑進一片杏林躲避,才知道這裡原來就是過去的東杏葉。一位好心的老奶奶收留了京娘,像對待自己的親閨女一樣,讓京娘吃住在家中。但是京娘心裡牽掛老父親,住了兩天之後匆匆拜別恩人,獨自上路。怎奈一個從沒出過遠門的孤身弱女子,離開興業村後愁腸寸結,踟躕不前。多虧了路過這裡的涿州人趙匡胤出手相救,才有了千里送京娘的悽美傳說。
趙匡胤奔赴千里,把京娘送回故鄉,京娘感念其大義大勇相救相送之恩,欲以身相許。然好事未成,卻招來京娘家人猜忌。趙匡胤激怒之餘打馬離去。京娘在哥哥陪同下,欲追趕趙匡胤向其一訴衷腸,盡釋前嫌。但是一直追到武安,也沒有看到趙匡胤的影子。京娘失望之餘,痛哭一場,遙對北嶽恆山拜了兩拜,又面對正東方向東杏葉位置,向曾經幫助過自己的恩人遙遙拜祭。然後擦乾眼淚,趁哥哥不注意,從斷腸崖上縱身跳下,以示二人清白。後來趙匡胤黃袍加身,做了大宋皇帝,才知道京娘殞身一事,唏噓不已,遂追封其“貞烈婦人”。這個愛情悲劇故事在冀南一帶廣為流傳、婦孺皆知。
(三)
明朝
靖難之變社稷動, 燕王掃北多紛爭。
朱棣藉口清君側, 橫掃千軍據北京。
洪武永樂大移民, 拖兒帶女離洪洞。
趙氏一脈遷冀南, 武安碴口太行中。
興業五里本世家, 三地分居親弟兄。
葉茂枝繁老槐樹, 後輩念祖盼歸宗。
彈指一揮幾百載, 文人之冠數趙弘。
四歲揮毫徑尺字, 幼習詩書天資聰。
英宗八年中進士, 官授翰林進東宮。
時逢宦官掌朝政, 劉瑾專權朝綱崩。
忠直良臣遭迫害, 貶至絳州知府廳。
多行不義必自斃, 玩火自焚劉瑾終。
半副鑾駕朝廷贈, 表彰趙弘文治功。
官拜吏部尚書郎, 名垂千古謚“文忠。”
石獅石馬石牌坊, 蘇古村西興業東。
神道肅穆松柏翠, 而今依然有遺蹤。
學風日盛法先賢, 樂府楚辭和詩經。
見賢思齊勤砥礪, 經史子集融會通。
興業代有人才出, 福澤後世留美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