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家傲·三十年來無孔竅

《漁家傲·三十年來無孔竅》是北宋詞人黃庭堅所創作的一首詞。該詞描寫了描寫了南嶽臨濟宗福州靈雲志勤和尚參禪悟道的故事,上片描寫靈雲三十年修行一見桃花終於參悟的經歷,下片轉而闡明佛法頓悟的學說。全詞表現禪理、禪趣,精奇險勁,頗具新意。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漁家傲·三十年來無孔竅
  • 創作年代:北宋
  • 作品體裁:詞
  • 作者:黃庭堅
  • 作品出處:《山谷詞》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漁家傲1
三十年來無孔竅2,幾回得眼3還迷照。一見桃花參學了4。呈法要5,無弦琴6上單于調7
摘葉尋枝虛半老,看花特地重年少。今後水雲8人慾曉。非玄妙,靈雲合被桃花笑。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漁家傲:詞牌名,源自唐張志和《漁歌子》,是歌唱漁家生活的曲子,宋初較為流行。雙調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五仄韻。
2.孔竅:心。典出《莊子》“僬忽鑿竅”之寓言。據《淮南子》:“夫孔竅者,精神之戶牖也。”
3.得眼:盲而重見光明。比喻由迷昧而醒悟。
4.了:完成。
5.呈法要:得佛法之要諦。
6.無弦琴:未上弦的琴。陶淵明不解音律,而蓄無弦琴一張,每酒適,輒撫弄以寄其意。(南朝蕭統《陶靖節傳》)
7.單于調:曲調名。
8.水云:原指行腳僧,因其蹤跡如行雲流水而得名。此指禪僧。

白話譯文

靈雲三十年來茫昧混沌,幾番出入於迷悟之間,最後一見桃花終於參悟,得到了佛法真諦,在未上弦的琴上彈奏《單于調》。
靈云為求“悟”的境界,歷經曲折,虛度了半輩子,人們應以此為鑑,趁著年少及早悟道。豈但見花能悟道,天地萬物,流水行雲無不蘊藏著道機禪理,因此,參禪學佛實非高不可攀之事,靈雲三十年方悟道,真該見笑於桃花了。

創作背景

黃庭堅的皈依禪宗約在中年,據他的好友張來的詩:“中年一缽飯,萬事寒木朽,室有僧對談,房無妾侍錄。”為證,從一個風流少年已變為一個禪門居士。期間,他經歷了河北大地震,目睹了慘況。接著,元配夫人孫氏去世,已倦於官場。元豐二年(1079),繼室謝氏又去世。元豐三年,三十六歲的黃庭堅罷北京教官後,外放知吉州太和縣,途經舒州(今安徽安慶地區)三祖山山谷寺石牛洞,樂之,於是自號山谷道人,正式飯依禪宗。這首《漁家傲·三十年來無孔竅》寫於元豐三年(1080年)。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首《漁家傲》援禪家語入詞,以增加其理趣。所演繹的是南嶽臨濟宗福州靈雲志勤和尚的故事。
首三句,講靈雲三十年茫昧混沌,幾番出入於迷悟之間。最後一見桃花,終於參悟。此用來比喻靈雲三十年來的不徹不悟。“得眼迷照”,是說靈雲幾次將悟還迷。佛家有“五眼”之說,即肉眼、天眼、慧眼、法眼和佛眼。其中肉眼和天眼只能看見世間虛妄的幻象,慧眼和法眼才能看清事物的實相。因此,此處的“眼”,當指慧眼或法眼。“參學了”的“了”,作“完成”講。
下面兩句講靈雲參悟的境界。“呈法要”即是得佛法的意思。“無弦琴”,用陶淵明故事。“(淵明)不解音律,而蓄無弦琴一張,每酒適,輒撫弄以寄其意”(蕭統《陶靖節傳》)。黃庭堅以此作比,意闡釋至法無法的禪理。
詞的下片,由靈雲之事生出感想,這裡所著重闡揚的,仍是“頓悟”之說。黃庭堅看來。靈雲三十年的蹉跎,是大可不必的。因為他身上,頓悟之中尚有“漸”的痕跡。詩的末句所揭示的就是縱橫自如,純任本然的意境。

名家點評

上海辭書出版社編審祝振玉:應該說,用詩詞來闡揚禪理,並不是什麼創舉。平心而論,黃庭堅的這首詞在藝術上也並無驚人之處。不過,在詞壇的弦歌聲中加入一些鐘磬梵唄之音,倒能給人一點新鮮之感,聊備一格可也。(《唐宋詞鑑賞辭典》)

作者簡介

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號山谷道人,又號涪翁,分寧(今江西修水)人,諡文節先生,是“蘇門四學士”(秦觀張耒晁補之黃庭堅)之一。其詞與秦觀齊名,號“秦七、黃九”。他是“江西詩派”的開山鼻祖,與蘇軾並稱為“蘇黃”。他還擅長書法,與蘇軾、米芾蔡襄並稱為“宋四家”。著有《豫章先生文集》30卷、《山谷琴趣外篇》(又名〈山谷詞》)3卷,《全宋詞》收錄其詞190餘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