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族舞蹈

滿族舞蹈

滿族是性格豪放、能歌善舞的民族,滿族歌舞有悠久的歷史傳統,按種類可分為祭祀歌舞和筵宴喜慶歌舞;按規模性質則可分為宮廷與民間歌舞兩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滿族舞蹈
簡介及發展歷史,薩滿祭祀歌舞,筵宴喜慶歌舞,宮廷歌舞,民間歌舞,

簡介及發展歷史

清代以來的300多年間,滿、漢長期雜居共處,關內的滿族已在語言、服飾、習俗等方面與漢族無差異;居於各地的滿族人民,只是在滿族聚居的偏僻鄉村中,仍有一部分滿族居民使用滿語,保持滿族的一些固有習俗。同時,從漢族習俗(包括漢語辭彙)中也可找出一些滿族習俗的成份,但滿族民眾模仿漢俗,比漢族民眾模仿滿俗的更多。
滿族是一個既善於學習又善於創造的民族,為發揚祖國文化作出了貢獻。女真部落的頭領努爾哈赤起兵後,逐漸融入了征戰內容,整個軍隊擺出練兵習武、馳騁征戰的陣勢,是滿族先人生產、生活和社會活動方式的體現。

薩滿祭祀歌舞

滿族的信奉薩滿教,在舉行祭神、祭天、祭祖先等重大祭典時,都以歌舞形式進行,薩滿是歌舞中的主要角色。在跳神過程中,薩滿腰系鈴,手執鼓,著神衣神裙,伴著神器聲響翩翩起舞。祭祀歌曲有《清神調》、《背燈調》、《跳餑餑神調》等,舞蹈有《腰鈴舞》、《銅鏡舞》等。祭祀時載歌載舞,表達崇敬、讚美、祈求之情,後來發展成為滿族舞台藝術的歌舞。

筵宴喜慶歌舞

這種歌舞主要是《莽式空齊舞》,又稱《莽勢舞》。這種舞場面富於變化,形式有“男莽勢”、“女莽勢”、“對舞”、“襯舞”等。多於筵宴和喜慶場合中出現。

宮廷歌舞

宮廷歌舞是在節慶、出征、凱旋、慶典、筵宴等多項宮廷活動中出現。有些是滿族皇室貴族自娛自樂,有的是由專業演員表演的。清入關後除了其傳統的歌舞外,還全部接受了歷代沿續下來的禮樂制度,如郊廟朝會有中和韶樂、丹陛大樂,宮中筵宴時有中和清樂,丹陛清樂等。宮廷歌舞中的舞勢歌辭中融入了滿族傳統歌舞,與歷代傳統的樂章有不同之處。

民間歌舞

滿族民間歌舞中最有特色的是秧歌舞,或稱扭秧歌、鬧秧歌。這是民間傳統民眾性歌舞,逢年過節尤其正月十五元宵節最為熱鬧,每逢此時,各村屯都組織秧歌隊到各邊表演,表演者往往有各種扮相,或文人書生,或老翁老嫗,交錯歌舞,有說有唱。滿族的這種歌舞,無論男女老少皆喜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