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小松

滕小松

滕小松,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學博士。現任湖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副院長,全國城市雕塑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國雕塑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雕塑》雜誌編委,湖南省美術家協會雕塑藝術委員會主任,湖南省美術家協會工筆畫藝術委員會秘書長。系中國抽象雕塑聯盟核心成員,在雕塑草稿、城市雕塑、雕塑過程美學、中國古代雕塑潛理論等方面有開拓性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滕小松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湖南永州
  • 職業: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藝術學項目
社會兼職,科研項目,藝術獎項,學術專著,學術論文,藝術創作,藝術活動,媒體報導,

社會兼職

中國《雕塑》雜誌編委,
滕小松滕小松
全國城市雕塑藝術委員會委員,
中國雕塑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
湖南省美術家協會雕塑藝術委員會主任,
湖南省美術家協會工筆畫藝術委員會秘書長。

科研項目

4、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藝術學項目《20世紀中國現代雕塑的民族化問題研究》(12DF042);
3、主持中國出版集團學術著作出版資助項目《潛在與顯現——雕塑草稿研究》(2007年);
2、主持湖南省社科基金研究項目《長株潭城市雕塑研究》(08YBB158);
1、獨立承擔國家藝術科學“十五”規劃課題《中國工筆畫研究》(01HF96)第二卷《20世紀中國工筆畫的文化批評》。

藝術獎項

6、國家教育部·第五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2009年);
5、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第二屆中國“‘三個一百’原創圖書出版工程”圖書獎(2008年);
4、中國圖書館館采圖書年度排行榜藝術類圖書第三位(2007年);
3、中華兩岸文化藝術基金會·莊漢生獎[中國藝術研究院優秀博士論文獎](2005年);
2、中國第11屆雕塑論壇·論文優秀獎(2005年);
1、全國報紙副刊優秀作品評選·藝術評論優秀獎(1997年)。

學術專著

《20世紀中國現代雕塑的民族化問題研究》。獨立承擔國家藝術科學“十五”規劃課題《中國工筆畫研究》第二卷。學術著作《潛在與顯現——雕塑草稿研究》榮獲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三等獎和中國“三個一百”原創圖書獎,並被翻譯成英文出版。
近幾年來主要從事繪畫雕塑創作與研究。有三件作品參加國內外大型藝術展覽並被國家重點美術館收藏。在《美術》、《美術研究》、《美術觀察》、《文藝研究》、《中國美術館》、《裝飾》、《雕塑》、《國畫家》、《美術報》、《人民日報》等刊物上發表論文一百多篇。已出版《中國工筆畫的現代轉型》、《藝術文本寫作》、《潛在與顯現——雕塑草稿研究》、《過程與結果——雕塑創作研究》、《漫畫百年諾貝爾文學獎》、《超越模式——沈從文小說的文化批評》等七部專著。
7、《中國工筆畫的現代轉型——陳白一藝術觀念與繪畫創作研究》(湖南美術出版社2013);
6、《潛在與顯現(Latent andmanifest)》(全英文版,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12年),
5、《藝術文本寫作》(湖南美術出版社2009年),
4、《過程與結果——雕塑創作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
3、《潛在與顯現——雕塑草稿研究》(榮寶齋出版社,2007年),
2、《漫畫百年諾貝爾文學獎》(安徽文藝出版社,2001年),
1、《超越模式——沈從文小說的文化批評》(作家出版社,1999年)。

學術論文

101、《“物質匱乏”的雕塑學》(《雕塑》,2014年1期);
100、《蹈虛揖影之妙——段輝水彩畫的形而上暢想》(《美術觀察》,2013年6期);
99、《超象:“抽象”的中國言說》(《雕塑》,2012年6期);
98、《別開蹊徑走丹青》(《陳永生國畫作品集》,2012年9月,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97、《齊白石的“理事情”》(《中華讀書報》,2012年4月11日20版);
96、《亨利·摩爾的雕塑空間拓新》(《雕塑》,2012年1期);
95、《形與意的熔煉》(《雕塑》,2012年1期);
94、《齊白石的“理事情”》(《中國社會報》,2011年3月2日四版);
93、《心印氣行——且說江源的繪畫創作》(《中國藝術報》,2011年11月4日第八版);
92、《且說“2011藝術湖南”的工筆畫》(《人民日報·海外版》,2011年4月6日第七版);
91、《寫不完的齊白石》(《人民日報》,2011年4月5日第四版);
90、《文化守望與語言變革》(《美術》,2011年2期);
89、《融合碑帖成一家》(《書法》,2011年1期);
88、《中國傳統雕塑的線意志》(《雕塑》,2011年5期);
87、《抽象當道》(《雕塑》,2011年5期增刊);
86、《體驗並關注雕塑過程》(《雕塑》,2011年5期增刊);
85、《雕塑的“三化”狀態》(《雕塑》,2011年3期);
84、《中國古代雕塑家何在何為》(《雕塑》,2011年3期);
83、《中國古代雕塑潛理論撮要》(《雕塑》,2011年2期);
82、《〈巴爾扎克〉造型慣性的去除》(《雕塑》,2011年1期);
81、《“反雕塑”現象批評》(《美術報》,2011年2月19日,總第900期);
80、《溯源何為——姜坤畫繪長江的多方探尋》(《長江溯源》,湖南美術出版社,2011);
79、2011年,《城市雕塑的“抗熵化”功能》(《共鑄輝煌——第三屆中國長春世界雕塑大會論文集(三)下》,長春出版社,2011年8月);
78、《畫在南方》(《關注嶺南》,安徽美術出版社,2011年8月);
77、《儲集的美術星光》(《丹青無邊》,嶺南美術出版社,2011年5月);
76、《群星閃爍的工筆畫湘軍》(《2011藝術湖南·湖南省美術精品集[工筆卷]》,榮寶齋出版社,2011年3月);
75、《漢字設計的基本向度》(《文藝研究》,2010年第10期,CSSCI期刊);
74、《張肇達時裝設計的文化審美指歸》(《裝飾》,2010年8期,CSSCI期刊);
73、《設計專業文本寫作的教學探索》(《裝飾》,2010年1期,CSSCI期刊);
72、《工筆畫的概念嬗變和文化維度》(《美術研究》,2010年第3期,CSSCI期刊);
71、《以學術誌慶〈雕塑〉創刊15周年》(《美術》,2010年第12期);
70、《中國美術觀的文化維度》(《美術觀察》,2010年第12期);
69、《雕塑草稿的審美特徵和研究價值》(《美術觀察》,2010年第3期);
68、《亨利·摩爾的素描打稿和硬質加工》(《雕塑》,2010年6期);
67、《傳媒的言行——《雕塑》的雕塑史》(《雕塑》,2010年6期);
66、《現代文化視界和科技語境中的木雕藝術》(《雕塑》,2010年增刊);
65、《雕塑草稿的預先匹配》(《雕塑》,2010年5期);
64、《賈科梅蒂雕塑草稿的“瞬間疊加”》(《雕塑》,2010年3期);
63、《雕塑草稿中的感性存活》(《雕塑》,2010年2期);
62、《審美經濟時代的雕塑創作》(《雕塑》,2010年1期);
61、《雕塑草稿的原創性》(《雕塑》,2010年1期);
60、《“反城市”的城市雕塑》(《中國美術館》,2010年5期);
59、《羅丹雕塑的構造方式》(《學院雕塑》,2010年1期);
58、《中國當代工筆畫的文化審美態勢》,《中國工筆畫的傳統性與現代化 —— 首屆湖南省工筆畫論壇論文集 》,人民美術出版社 ,2010年 );
57、《工筆畫家評點八則》,《中國工筆畫的傳統性與現代化——首屆湖南省工筆畫論壇論文集》,人民美術出版社,2010年);
56、《山水著意盡蒼茫》(《山川蒼茫》,安徽美術出版社,2010年);
55、《道通天地有形外——張肇達的時裝設計與繪畫創作》(《張肇達視覺日記》,文化藝術出版社,2010年);
54、《漢字的詩意作業》(《混設計》,鳳凰出版集團江蘇科技出版社,2010年);
53、《盡微·致廣·通變》(《黃衍增書法集》,海天出版社,2010年);
52、《中國美術觀的文化維度》(《走向文化自覺建構中國美術觀——中國美術觀·重慶論壇(2010)論文集》,文化藝術出版社,2010年);
51、《情趣·意境·神韻》(《謝湘平書畫選》,中國藝術家出版社,2010年);
50、《劉春潮漆畫的三個維度》(《文化中山》,2010年第2期);
49、《場景與人物的疊置》(《畫壇》,2009年4期);
48、《西方當代雕塑創作中的東方古代智慧》(《雕塑》,09年6期);
47、《城市雕塑的生態性》(與徐躍東合作,《上海藝術家》,09年4期);
46、《美術院校專業教材的“貧血”與失語》(《美術觀察》,09年1期);
45、《管窺中國畫三十年的論爭與實踐》(《中國書畫報》,09年6、7期);
44、《雕塑的審美鼎立》(《雕塑》,09年4期);
43、《洞或口的看或聽》(《雕塑》,09年1期);
42、《山水著意盡蒼茫》(《當代嶺南書畫報》,09年總第9期);
41、《羅丹雕塑草稿的重構與升華》(《美術觀察》,08年3期);
40、《雕塑的“門道”與“風氣”》(《雕塑》,08年1期);
39、《亦工亦寫且詩且畫》(《中國藝術家》,08年1期);
38、《20世紀50年代的中國雕塑創作》(《書畫名家·中華兒女》,08年10期);
37、《道通天地有形外》(《粵海風·文化中山》,08年10期);
36、《米開朗基羅未完成雕塑的當代意義》(《共鑄輝煌——第二屆中國長春國際雕塑大會論文集(二)》,長春出版社,08年8月);
35、《楚湘姿態:在中國工筆畫的現代化進程中》(《藝術湖南——湖南省美術作品集》,湖南美術出版社,08年11月);
34、《守望的氣度:文化視界中的湖南雕塑》(《藝術湖南——湖南省美術作品集》,湖南美術出版社,08年11月);
33、《從“反技術”到“技術”》(《美術觀察》,07年9期);
32、《城市雕塑讓人歡喜讓人憂》(《美術觀察》,07年3期);
31、《“反雕塑”的世紀遭遇與美學意義》(《雕塑》,07年6期);
30、《“器”與“道”的會通》(《雕塑》,07年4期);
29、《文化開放形勢下的“泛雕塑”》(《雕塑》,07年2期);
28、《雕塑藝術的生態向度》(《雕塑》,07年1期);
27、《拖墨帶水又一皴》(與陳曉明合作,《國畫家》,07年1期);
26、《山與人的和合》(《周鵬生山水雕塑作品集》,湖南美術出版社,06年5月);
25、《雕塑草稿的潛在品格》(《中國美術館》,06年4期);
24、《公共藝術的“最低公倍數”》(《雕塑》,06年3期);
23、《雕塑的中庸之道》(《雕塑》,06年2期);
22、《沈從文小說的中國傳統繪畫性顯現》((與徐躍東合作,《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06年2期,CSSCI期刊);
21、《管窺中國畫三十年的論爭與實踐》(《中國畫研究》,06年1期);
20、《隱匿的邊緣探索》(《中國藝術學》,06年第1期);
19、《顯與隱:從“雕塑百年展”看20世紀中國雕塑》(《雕塑》,06年1期);
18、《公共藝術的生態意識》(《規劃實踐》,06年總第8期);
17、《雕塑形式中的符號建構》(《雕塑》,05年6期);
16、《妙手天成——張永見雕塑藝術評析》(《雕塑》,05年6期);
15、《重在詩與思》(使用筆名“寒星”,《雕塑》,05年6期);
14、《自由表達的可能——關於潘鶴的兩組雕塑草稿》(《雕塑》,05年5期);
13、《畫夢三重天》,(《香港書畫報》,05年4月20日);
12、《民間情趣與設計意味》,(《崔平平繪畫作品》,中國民族攝影出版社,04年);
11、《文學研究的審美向度》(《中華讀書報》,04年4月7日);
10、《“書畫宴”風起嶺南》(《美術觀察》,03年第3期);
9、《光與色的交響》(《藝術狀態》,03年第2期);
8、《新感覺新水墨》(《陳曉明·山川蒼茫》,澳門出版社,02年);
7、《散文時代與時代散文》(《中國青年報》,01年7月24日);
6、《漫畫為什麼這樣“紅”》(《教師報》,01年6月17日);
5、《走進鄉村美術館》,(《美術報》,98年7月27日);
4、《鄉土文學研究綜述》,(《衡陽師專學報》,97年第1期·增刊);
3、《沈從文小說創作的文化心理》,(《衡陽師專學報》,97年第1期);
2、《泥土的“舞蹈”》,(《湖南日報》,94年6月11日);
1、《新時期現代文學的文化批評》,(《鄭州大學學報》,93年第4期,中國人民大學資料中心《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94年第1期全文轉載,CSSCI期刊)。

藝術創作

8、2013年,《飛翔》,入選“解構與建構——中國抽象雕塑藝術展”,(展出地點:湖北省美術館;主辦:湖北省美術館、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雕塑專業委員會),並刊登在作品集中;
7、2011年,四幅漫畫《英國哲學家羅素》、《義大利作家皮蘭德婁》、《法國作家莫里亞克》、《美國作家海明威》,刊登在《文藝研究》(2011年第5期,CSSCI期刊);
6、2011年,三幅中國畫《大浪淘沙》、《驚濤拍岸》、《幽谷泉響》,刊登在《文藝研究》(2011年第4期,CSSCI期刊);
5、2011年,雕塑《否極泰來》之一,入選“美中藝術交流展”(展出地點:中國上海、美國紐約),並刊登在作品集中;
4、2011年,雕塑《否極泰來》之二,入選“第六屆中國雕刻藝術節暨‘榮發杯’石雕大賽”,被中國雕刻藝術節組委會收藏;
3、2011年,三幅中國畫《風骨》、《鶴壽》、《松鶴》,入選“關注嶺南·中國南方畫院畫家作品展(2011)”,並刊登在《關注嶺南畫集》(安徽美術出版社,2011年8月);
2、2011年,兩幅中國畫《盛夏》、《新苗》入選“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雕塑專業委員會成立20周年會員作品展”,並刊登在《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雕塑專業委員會成立20周年會員作品集》;
1、2011年,三件雕塑《漢字情結》、《父親印象》、《宋體筆畫》,刊登在《雕塑》(2011年5期增刊);

藝術活動

26、中央電視台雕塑大賽頒獎儀式;
25、第19屆中國雕塑論壇,主題發言;
24、武漢,解構與重構——中國抽象雕塑展;
23、陝西,第18屆中國雕塑論壇,主題發言;
22、山東,第17屆中國雕塑論壇,主題發言;
21、上海,“美中藝術交流展”;
20、福建,第六屆中國雕刻藝術節;
19、廣東,擔任《關注嶺南》畫展學術主持;
18、長春,第三屆中國長春世界雕塑大會;
17、北京,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雕塑專業委員會成立二十周年誌慶活動;
16、重慶,中國美術觀論壇,作《中國美術觀的文化維度》主題發言;
15、北京,第16屆中國雕塑論壇,作《傳媒的言行》主題發言;
14、福建,第15屆中國雕塑論壇,主題發言;
13、長春,第二屆國際雕塑大會,發言;
12、鄭州,《中國中青年雕塑家作品邀請展》藝術委員會委員;
11、北京,中國雕塑與公共藝術教育研討會,發言;
10、上海,《中國泛雕塑展》評審;
9、北京,《中國雕塑年鑑(2007年)》編委;
8、上海,第13屆中國雕塑論壇,主題發言;
7、鄭州,《中國·中部當代雕塑展》展覽藝術委員會委員;
6、北京,《中國雕塑行業生態調查》(湖南省)召集人;
5、深圳,中國雕塑藝術與文化產業研討會,主題發言;
4、成都,第12屆中國雕塑論壇,主題發言;
3、北京,《黃天厚土雕塑大展》學術委員;
2、河北,第11屆中國雕塑論壇,主題發言;
1、北京,《中國藝術百科辭典》(馮其庸主編,中國最大),參與編寫。

媒體報導

9、《雕塑》(2013年增刊)的《知而後行——滕小松的雕塑理論與創作》專文評說了滕小松的雕塑理論研究和創作;
8、《文藝報》(08年8月5日)的《藝術實踐與理論探討的結合》專文評論了滕小松的雕塑理論研究;
7、《美術報》(08年7月12日)的《讀〈潛在與顯現——雕塑草稿研究〉有感》專文介紹了滕小松的雕塑理論專著;
6、《南方都市報》(01年7月16日)的《為文學大師造像》專文評論了滕小松人物漫畫創作;
5、《珠江晚報》(01年7月11日)《想像出來的公平》專文介紹了滕小松的漫畫專著《漫畫百年諾貝爾文學獎》;
4、《中國圖書商報》(01年5月31日)新書專欄介紹了滕小松的漫畫專著《漫畫百年諾貝爾文學獎》;
3、《深圳商報》(2000年6月4日)《理解沈從文的“鑰匙”》專文推介了滕小松的專著《超越模式》;
2、《珠海特區報》(2000年6月4日)《破解“沈從文之謎”》專文評說了滕小松對沈從文小說的研究;
1、《粵港信息日報》(2000年4月1日)《滕小松破解文體魔術師》半版專文評價了滕小松對沈從文的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