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陷構造(滑塌構造)

滑陷構造

滑塌構造一般指本詞條

滑陷構造又稱滑塌構造,是指已沉積的沉積層在重力作用下發生運動和位移所產生的各種同生變形構造的總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滑陷構造
  • 外文名:slump structure
  • 別稱滑塌構造
  • 學科:地質學
釋義,滑陷構造形成機理,滑陷構造的特徵,

釋義

滑陷構造又稱滑塌構造,是指已沉積的沉積層在重力作用下發生運動和位移所產生的各種同生變形構造的總稱。滑塌構造除塑性變形,還伴隨有小型斷裂和角礫化以及岩性的混雜等。滑塌構造往往局限於一定的層位中,與上、下層位的岩層呈突變接觸,其分布的範圍可以是局部的,延伸數百米,甚至幾千米。滑塌構造是識別水下滑坡的良好標誌。引起滑塌構造的原因較多,沉積斜坡、同沉積斷裂、沉積物快速的堆積以及地震波的衝擊等,均可引起沉積層順坡向下滑動。常見於大陸斜坡、同沉積斷陷的沉積層及震積岩中。

滑陷構造形成機理

滑陷構造是指斜坡上未固結的沉積物在重力作用下發生滑動而形成的變形構造。在沉積過程中,隨著沉積物的不斷增加及沉積物中水分的變化,沉積物原來的平衡狀態被打破,在重力作用下,尚未固結的沉積物沿斜坡向下滑動,在坡度變緩處停止滑動,這些滑動的沉積物和原地的沉積物混合在一起,部分占據原沉積物的沉積空間,把原沉積物擠到一邊,待平衡以後與原沉積物一起繼續接受沉積,這便是滑陷構造的形成過程。滑陷構造多分布在潮間灘地的水道內、河道中的點砂壩、三角洲前緣及海底峽谷前緣等地理位置。

滑陷構造的特徵

從滑陷構造的形成機理來看,滑陷構造具有以下特徵:
1、由於上覆地層占據下伏地層位置,造成局部地層缺失,這種局部地層缺失範圍在平面上呈不規則的圓形、橢圓形,缺失地層被滑下岩石占據;
2、構造體內及與周邊接觸部位岩石破碎、岩性混雜,呈角礫岩狀;
3、形成在沉積過程中,其構造體在沉積剖面中僅局限與一定層位中,構造體上下岩層均正常;
4、滑陷構造是一種同生構造;
5、滑陷構造的範圍可大可小,從幾平方米到數平方公里不等,這主要取決與滑塌構造形成時的古地理環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