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動說

滑動說亦稱滑走說。用肌原纖維內的兩類細絲的相對滑動來說明橫紋肌收縮的學說。最初是由赫克斯列(A.F.Huxley和H.E.Huxley)在1954年提出的,其後受到電子顯微鏡、X射線分析、生理學和生物化學等分支學科的支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滑動說
  • 提出者:赫克斯列
  • 版次:滑走說
  • 提出時間:1954年
實驗過程,深層滑動,

實驗過程

通過神經刺激或直接刺激,使肌細胞膜產生動作電位,這個電變化通過T管系統使肌漿網系釋放Ca2 ,Ca2 通過肌鈣蛋白一原肌球蛋白系統使肌原纖維的A絲和I絲相互作用,引起這兩類細絲間的相互滑動,即引起收縮。A絲每間隔143納米就有一個在方向上旋轉120°的小橋伸出,它是肌球蛋白分子的頭部,具有ATP酶活性,與肌動蛋白反應;另一方面,圍繞A絲構成I細絲,宛如在六邊形頂點的位置圍繞A細絲,I細絲是由肌動蛋白組成的。當不存在Ca2 時,肌動蛋白不能在肌鈣蛋白-原肌球蛋白系統的作用下與小橋反應,但是由於Ca2 的作用將抑制解除之後,它可以和肌球蛋白的頭部起反應。其結果小橋擺動將I絲向肌原纖維A帶中央方向拉入約100納米。此時,一個分子ATP被分解,小橋隨之脫鉤,而與下一個肌動蛋白反應。在這個反應中,由於I絲從A帶的兩側滑動移向A帶的內部,結果是I帶變狹而引起縮短。這個學說能巧妙地說明有關肌肉收縮的許多實驗結果,但是在有關肌球蛋白頭部的擺動運動和其方向性的問題上還停留在假定上,並且每克肌肉每收縮一次有0.06微米ATP分解(蛙骨骼肌的情況),這種化學能中最多60%用於作功,其餘變為熱,有關這些能量變換機制的詳細情況至今尚不清楚。另外,在平滑肌的收縮、纖毛和鞭毛運動、原生質流動、阿米巴運動等其它細胞運動中,也有與骨骼肌相同的情況,而用細胞內纖維的相對滑動來說明其運動的學說,這些也被稱為滑動說。

深層滑動

【摘要】《規範》(GB50290-98)規定採用圓弧穩定性分析法計算加筋墊層路堤的抗深層滑動,所得到的最小穩定安全係數往往偏低,未能反映筋材所起的全部作用。經對土與土工織物相互作用的機理分析認為,對於具有中等拉伸強度和變形模量的織造土工織物,由於填土高度的增加使加筋墊層路堤與地基進入極限平衡狀態的情況下,會表現出抗剪、抗拔和抗拉3種相互交叉的阻滑補強作用。通過3個現場足尺試驗破壞堤段的比較,及對有1層土工織物加筋的試驗堤段,按圓弧滑動法求出這3種阻滑機理下的最小抗滑穩定安全係數,說明了採用土工織物的阻滑補強作用效果;在具體工程中,會存在一種主要的阻滑作用機理。利用現場足尺破壞試驗的實測資料提出,採用通過沉降最大值的堤基中心點的新的滑弧可使路堤的穩定分析計算更接近實際;在比較加1,2層和不加土工織物時,新滑弧比原滑弧求得的最小抗滑穩定安全係數有明顯的增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