滎陽戲曲志

滎陽戲曲志

《滎陽戲曲志》是滎陽縣文化廣播電視局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滎陽戲曲志
  • 作者:滎陽縣文化廣播電視局
  • 類別地方志
  • 出版時間:1990年05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封面,題詞,圖片,序二,綜述,圖表,志略,傳記,附錄,

內容簡介

一、《滎陽縣戲曲志》系依照中國戲曲志編纂委員會制訂的篇目大綱,結合滎陽縣實際編寫的。
二、本志共分四大部類:綜述、圖表、志略、傳記。
三、本志文體以記敘為主,客觀記述,不失實,不定論。

作品目錄

封面

滎陽戲曲志
《滎陽縣戲曲志》領導組
《滎陽縣戲曲志》編輯室

題詞

河南省文化廳廳長王傳真題詞
鄭州市文化局局長宋歌題詞
滎陽縣人民政府縣長馮萬福題詞
滎陽縣人民代表大會副主任馬仰山題詞
滎陽縣政協副主席李明中題詞

圖片

《中國戲曲志》特約編審員、河南省戲曲學會副會長馬紫晨(中)同滎陽縣文化廣播電視局局長王長林(左)、《滎陽縣戲曲志》主編王黎(右)在浮戲山。
《滎陽縣戲曲志》領導組暨編纂工作人員合影
王清芬飾貴蓮(上圖)
牛世勤飾員外(中圖)
張春霞飾乳娘(下圖)
麻瘋女滎陽縣豫劇團演出
欲奪丹珠
羽化收徒
暗受毒計
害珠救珠
夫妻分離
救夫滅妖
桃花庵》中蘇坤(牛世勤飾)
《點將五台山》中佘太君(吳寶珠飾)
《三哭殿》中公主(王銀書飾)
《秦香蓮後傳》中包拯(王竹凡飾)
張春霞飾紅珠女
張艷萍飾趙海
吳寶珠飾方氏
高德強飾羽化道
孫文武飾趙江
任松平飾貓頭鷹
張培勇飾龜師
《探陰山》中判官(高德強飾)
《大祭樁》中艾謙(王國傑飾)
《碧海丹珠》中龜帥(張培勇飾)
《劉公案》中童三封(高德強飾)
《梁紅玉救岳》中秦檜(張金太飾)
《劉公案》中耶律宏(王海濤飾)
《笛聲傳情》景
《救夫滅妖》景
《金雞引鳳》果園景 設計:張磊
《女太守》金殿景 設計:高滿圈
1981年2月,車寶玉鄭州市豫劇團在北京中南海演出《花木蘭》後,受中央領導彭真同志親切接見時的情景。車寶玉飾花母。
1.在豫劇《五姑娘》中飾五姑娘
2.在電影《朝陽溝》中飾二大娘
3.在豫劇《劉胡蘭》中飾奶奶
4.在豫劇《李雙雙》中飾李雙雙
5.六十年代的馬琳
富貴金蓮清芬豫劇團滎陽豫劇團聯合演出
史坊影劇院外觀
白玉風-趙淑香飾(右上)
黃善婆-張春霞飾(右中)
黃金龍-鄭秋來飾(右下)
江郎-李海琴飾(左上)
小茴香-孫桂花飾(左下)
《梁紅玉救岳》劇照滎陽縣豫劇團演出
《夕陽照古城》劇照滎陽縣豫劇團演出
東漢彩繪陶樓正面
東漢彩繪陶樓正側面
前正面彩繪舞樂人
王村歌舞台
重修西蘇樓戲樓碑
西蘇樓戲樓
宋·石棺上的陰線刻雜劇圖:李義山故事
廟子戲樓
口子過路戲樓
霍(花)河戲樓
戲曲壁畫《火燒萬家樓》廟子鄉豹窩河火神廟
廣武鄉寨河村戲樓石楹聯拓片
清·木刻版本《尋親記》、《西廂記》、《投梭記
圖為國務院秘書廳發給《扔界石》作者侯喜旺參加周恩來總理報告會的通知及改編本部分首頁。

序二

前言
凡例
目錄

綜述

一、縣治沿革
二、戲曲發展概況

圖表

一、大事年表
二、滎陽縣戲曲劇種流布一覽表
三、滎陽縣戲曲狀況分布圖

志略

一、劇種
(一)豫劇
(二)曲劇
(三)越調
(四)羅戲、鐃鈸戲
(五)皮影戲
(六)木偶戲
二、劇目
(一)代表劇目
(二)劇本創作
(三)滎陽縣各個時期上演劇目表
三、音樂
豫劇音樂
曲劇音樂
四、表演
(一)角色行當體制與沿革
(二)表演身段和特技
(三)表演選例
五、舞台美術
(一)服裝
(二)化妝
(三)扮相
(四)臉譜
(五)砌末
(六)照明
(七)舞台裝置
六、機構
(一)科班與戲校
(二)班社與劇團
(三)滎陽縣組建過劇團(戲班)的主要村名錄
(四)劇目創作組
(五)戲曲工作者協會
(六)演出公司
七、演出場所
(一)戲樓
(二)滎陽縣影劇院
(三)鄉、鎮、村影劇院
(四)露天劇場
(五)其他系統劇場
八、演出習俗
(一)陳規
(二)敬神戲
(三)舊俗
(四)習俗沿革
九、文物古蹟
(一)汜水鄉湯王廟溝與王村鄉桑林禱雨處遺址
(二)廿里舖鄉寨楊村戰國無鹽寨
(三)廣武鄉河王村東漢百戲彩繪陶樓
(四)王村鄉唐貞觀十五年王村歌舞台
(五)廿里舖鄉槐西村北宋雜劇圖石棺
(六)高村鄉高村鎮元代王樣冢及王祥畫像題字碑
(七)廣武鄉清雍正九年西蘇樓及修蓋戲樓碑
(八)崔廟鄉清雍正十年盧莊村新砦二帝廟戲樓及建修戲樓碑
(九)劉河鄉清乾隆十九年霍河樂樓及創建樂樓碑記
(十)汜水鄉清道光廿四年口子大王廟戲樓
(十一)廟子鄉豹窩河火神廟戲曲壁畫
(十二)廟子鄉二郎廟戲曲壁畫
(十三)清·木刻版本《尋親記》、《西廂記》、《投梭記》及殘本《玉塊記、下》
(十四)國務院秘書廳發給司馬村現代戲《扔界石》作者侯喜旺參加周恩來報告會的通知
十、報刊專著
(一)《滎陽報》副刊
(二)豫劇《龍江頌》主要唱段樂譜
(三)豫劇《紅燈記》主旋律音樂
(四)豫劇傳統劇目匯釋
(五)越調傳統劇目匯釋
(六)豫劇在全國
十一、軼聞、傳說
(一)鶯鶯並未嫁張生
(二)戲迷吃饃
(三)戲外戲-不到一斤
(四)小乾從藝
(五)周海水“偷”戲
(六)一刀削去半邊發
(七)演“反串”出名
(八)寧穿破、不穿錯
(九)二進開封
(十)買二百錢馬錄
(十一)要藝不要命
(十二)唱錯了朝代
(十三)一“炮”打響
(十四)關公下台
(十五)唱對戲收徒
(十六)對棚贏人
(十七)豫劇“十八蘭”
(十八)一場虛驚
(十九)不給飯吃
(二十)凰求凰
(廿一)戲動真情
(廿二)鬍子沒了
(廿三)哭濕半拉琵琶
(廿四)戴孝帽唱戲
十二、藝諺、口訣
十三、行話、術語、隱語
(一)行話、術語
(二)隱語
十四、其他
(一)滎陽縣戲劇、曲藝工作者協會章程(草案)
(二)戲樓對聯
(三)廟會與戲曲

傳記

一、傳略
蘇鵬翥
朱國安
馬錄
蘇榮光
王文
辛玉印
車老榜
王省三
馬清喜
車雙元
李紹密
孔艷秋
二、簡介
(1)本籍
(2)客籍
三、列表

附錄

目連救母勸善戲文》作者鄭之珍的墓碑、墓志銘與族譜
《滎陽縣戲曲志》部分編委
鳴謝
《滎陽縣戲曲志》部分編委簡介
後記
著作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