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黃堇(原變種)

滇黃堇(原變種)

滇黃堇是多年草本生植物,主要產於四川西南部(木里、鹽源)、雲南西北部(德欽、中甸、維西、麗江、鶴慶、洱源、大理、漾濞、下關)和東北部(會澤、東川),生於海拔2100-3400米的林下、山坡灌叢中、草坡或山腳荒地。收錄於《中國植物志》第32卷-罌粟科-紫堇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滇黃堇(原變種)
  •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Archichlamydeae
  • :罌粟目 Rhoeadales
  • 亞目:罌粟亞目 Papaverineae
  • :罌粟科 Papaveraceae
  • 亞科荷包牡丹亞科 Fumarioideae
  • :紫堇族 CORYDALEAE
  • :紫堇屬 Corydalis
  • :南黃堇組 Sect. Davidianae
  • :滇黃堇 Corydalis yunnanensis
  • :滇黃堇系 Ser. Yunnanenses C. Y. Wu
形態特徵,植株,根,莖,葉,花,果,種子,花果期,生長環境,產地分布,

形態特徵

植株

多年生草本,高0.6-1.5米,有時達2米或更高。

鬚根多數,粗線形,長達20厘米。

莖粗壯,具分枝,淡綠色,有時帶紫色,基部具殘枯的葉基。

基生葉少數,葉柄長10-20 (-31)厘米,常帶紫色,葉片輪廓三角形或寬卵形,長7-10 (-18)厘米,三回三出分裂,第一回全裂片具較長的柄,中裂片的柄較側裂片的長,輪廓卵形,第二回全裂片具較短柄,不規則的2-7深裂,小裂片狹倒卵形、倒披針形或橢圓形,先端具短尖,基部通常不對稱,表面深綠色,背面具白粉,縱脈纖細,有時帶紫色;莖生葉3-5枚,疏離互生,下部葉具長柄,最上部葉近無柄,其他同基生葉。

總狀花序少數,頂生和側生,長4-12厘米,多花,排列稀疏,通常不分枝;苞片披針形,全緣;花梗纖細,與苞片近等長。萼片鱗片狀,具細牙齒,白色;花瓣黃色,上花瓣長1.2-1.5厘米,花瓣片舟狀卵形,背部具高約1.5毫米的雞冠狀突起,距圓筒形,與瓣片近等長,末端稍向上弧曲,下花瓣舟狀長圓形,長6-7毫米,內花瓣提琴形,長6-7毫米,花瓣片倒卵狀長圓形,具1側生囊,基部耳垂,爪狹楔形,與瓣片近等長;雄蕊束長5-6毫米,花葯極小,淡黃色,花絲披針形,白色,蜜腺休貫穿距的4/5;子房淡綠色,線形,長約3毫米,胚珠少數,排成1列,花柱比子房短,柱頭雙卵形,上端具4乳突,白色。

蒴果圓柱形,長0.7-1.3厘米,成熟時在果梗基部反折,有3-6枚種子。

種子

種子近圓形,黑色,具光澤。

花果期

花果期6-9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2100-3400米的林下、山坡灌叢中、草坡或山腳荒地。

產地分布

四川西南部(木里、鹽源)、雲南西北部(德欽、中甸、維西、麗江、鶴慶、洱源、大理、漾濞、下關)和東北部(會澤、東川),緬甸東北部有分布。
模式標本采自大理蒼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