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灣公園

滄灣公園

滄灣公園緊鄰諸城影劇院,南靠藏書豐富的諸城圖書館,西畔即為寬闊淨美的和平街,隔街是諸城廣電大樓和新郎大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滄灣公園
  • 滄灣公園:緊鄰諸城影劇院
  • 南靠藏書:豐富的諸城圖書館
  • 隔街是:諸城廣電大樓和新郎大廈。
簡介,歷史淵源,

簡介

滄灣公園緊鄰諸城影劇院,南靠藏書豐富的諸城圖書館,西畔即為寬闊淨美的和平街,隔街是諸城廣電大樓和新郎大廈。

歷史淵源

滄灣是有著古老歷史的滄灣。滄灣也稱“滄浪灣”。滄浪之名,各地引用者甚多,如襄陽有滄浪水,武當有滄浪州,均州有滄浪亭等,這些名稱的由來,都出自《孟子·離婁篇》中的孺子歌:“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歌中指的滄浪水,一處在鄒城市的嶧山,四處在楚地,實際是指漢水。酈道遠《水經注》稱:“武當縣西北四十里,漢水中有州,名叫滄浪州,水到這裡顯示出碧綠鮮潔的景色,為漢水諸名勝第一。”《襄陽縣誌》云:“漢水重濁與黃河水相似,從均州以下就清了,所以叫滄浪水。”清代地理學家胡渭說:“滄浪者,是形容水的顏色。”李善注引《孟子》“滄浪之水清”云:“滄浪,青色也。”由此可推知,“滄浪”之稱謂,是說水是青色的。因為諸城滄浪灣的水具備這種清澈碧綠的特點,所以縣人為其取“滄灣”之名。  滄灣的形成,很可能與築城有關。諸城漢代稱東武,舊址在今城東古城子嶺上,東漢建初五年(80)遷於嶺下,即諸城南城。北魏永安二年(529),又建北城。兩次建城需大量用土,用土則就地而取。城外護城河就是築城挖土而形成的。滄灣位於南北二城的西城牆交接處內側。築城時,因為就近取土,而挖出了低洼的大灣。可見滄灣成形於漢魏間,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了。  據清乾隆諸城縣誌》記載,明代就有了滄灣之名。天啟初年,擔任過工部主事、山西冀南道副使等職的縣人臧爾令於滄灣之上建“漾月樓”,供人遊覽,樓名“漾月”,極富詩情畫意。  滄灣的名字是富有詩意的,更富有詩意的是她豐富的內涵。滄灣大概從她形成之時,就成為當地一個名勝了,而所有的名勝往往都伴著著名的詩文傳世。北宋大文豪蘇東坡知密州時,曾寫下了《望江南·超然台》詞篇,其中的“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他用生花之妙筆,描繪了龍城的秀麗風光,“風細柳斜斜”中的楊柳,可能是在城壕邊,也可能就指在常年蓄水的滄灣周圍。滄灣名勝到了清代更加昌盛,當時灣北有城隍廟、養濟院;東面有姑子廟、關帝廟。諸城的四大奇觀“一步三孔橋,三步兩座廟,南北牆上畫麒麟,西北角樓倒吊枸(枸杞)”,其中三處就在滄灣附近。滄灣的歷史上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清代諸城才子竇光鼐,年少時曾在滄灣邊上挑燈夜讀,可那灣中的青蛙卻“呱呱”地叫個不停。他十分煩惱,便心生一計,用紙剪成許多隻枷鎖,拋撒在水中,喝令每隻青蛙扛戴一隻,不許鳴叫。不料,話音剛落,蛙聲嘎然而止。從此,滄灣之中就再也沒有蛙鳴了。這個美麗的傳說,既增加了滄灣的歷史厚重感,又給滄灣平添了神奇的色彩,給遊人增添了一個探秘的理由。詩意的滄灣,神話的滄灣,滄灣的風光可見一斑。  滄灣是折射時代發展變化的滄灣。滄灣儘管歷史悠久,但明清時代的滄灣,無非就是半池方塘,三面環柳,池塘中有了供人遊玩的“漾月樓”。從民國時期滄灣的照片看,灣內荷葉如蓋,蓮葉田田,灣邊垂柳環繞,遊人不斷。日本鬼子盤踞諸城時,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滄灣破敗不堪,成了雜草叢生、蚊蠅孳長的臭水灣。一直到諸城解放的社會主義新時代,滄灣才真正獲得新生。  解放後,滄灣的修建納入了政府的規劃。最為重要的是三次大規模的改造修建。一次是1982年至1983年,縣委、縣政府撥專款重修滄灣,清灣中淤泥,除周邊雜草,石砌岸邊,栽植垂柳,重建漾月亭,亭的底部安裝六隻瓷青蛙噴泉,修九曲橋,設圍欄,堆積假山,灣中遍植蓮蕖,放養紅鯉。滄灣以嶄新的姿態展現在遊人面前。諸城從此有了自己的第一座公園——“滄灣公園”。另一次大規模的修建是1997年,總投資1600多萬元。這次修建與以前相比,最大的區別在於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灣畔去假山亂石,改建水泥堤岸和台階,比原來多了幾分齊整開闊。在灣的南面和東面開闢綠化帶,廣植各種名貴花草樹木,800多年的國槐展示了歷史的滄桑,螳螂板爬滿了屋頂,桂花樹香氣襲人,銀杏、白蠟樹忝列其中,雪松像哨兵似的一溜兒整齊排列,垂柳依依,白楊聳天,一派鬱鬱蔥蔥、生機勃勃。灣南面九層台階之上,新建了傳說中竇光鼐讀書處的讀書台。灣東面矗立著6位諸城歷史名人的石雕:上古“五帝之一”的虞舜昂首挺胸,盡顯王者風範;“濃墨宰相”劉墉和一代高官竇光鼐氣宇軒昂;大畫家張擇端手持畫卷凝視前方;趙明誠、李清照夫婦並肩而坐。灣西面是兩處養殖各種魚兒的水晶宮。灣畔加了圍牆和護欄,把滄灣與街道及中心廣場區分開來,成為一處封閉式的小型遊樂園。第三次大的修建是在2004年。諸城市委、市政府採納民意,拆除滄灣圍牆和護欄,改造中心廣場地面和院內綠化苗木,使廣場、滄灣、綠地、花木連為一體,建成了一處全開放式的公園。重修後的滄灣,不但保持了原來的面貌,而且使建築造型和結構,既富有古典的民族特色,又具有現代化建築風格。滄灣以她別致的園林結構,極富特色的文化內涵,向遊人展示了清麗的容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