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病正宗

溫病正宗

《溫病正宗》為《近代中醫珍本集——溫病分冊》選書之一。作者王松如。

基本介紹

  • 書名:《溫病正宗》
  • 作者:王松如
  • 原版名稱:《近代中醫珍本集——溫病分冊》
  • 類別:醫學
簡介,作者,作者觀點,正名以立說,書中論點,

簡介

《溫病正宗》為《近代中醫珍本集——溫病分冊》選書之一。

作者

作者王松如,湖南湘鄉人,為清末民初醫家,早年在長沙寧鄉一帶行醫,後遨遊江漢,懸壺北京。1933年北京疫病流行,屢起危證,在臨床有較深造詣。平素好學深思,博覽群書,於溫病一門,尤有心得。

作者觀點

王氏認為溫病起源雖早,但其論龐雜,混淆之處甚多,所以采輯各家之說,加以辨正,取名《溫病正宗》。

正名以立說

漢唐時期,崇《素問·熱論》“今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之說,將傷寒作為熱病統稱,溫病隸屬於傷寒之內。自金元劉完素根據《素問·熱論》提出“六經傳受,皆是熱證”的理論,主張治熱病多用寒涼開始,便揭開了傷寒、溫病爭鳴的序幕,特別是到清代溫病學形成之後,這種爭鳴就愈加激烈。

書中論點

廣義傷寒是一切外感熱病的總稱,即《難經》所謂傷寒有五∶中風、傷寒、濕溫、熱病、溫病是也。廣義傷寒疾病的外因為風寒暑濕燥火六淫之邪。
溫熱病是人體感受溫熱之氣而發病,有季節之分,瘟疫則是感受天地間不正之癘氣而發病,四時可發,“瘟疫病以化疫為主,溫熱病以清火為急”。
人之傷於寒也,則為病熱,熱雖甚不死。寒毒薄於皮膚,陽氣不得發散而內怫結,故傷寒者反為病熱。熱是證候,非病名,謂傷寒實時發熱者也。
《素問》曰∶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於精者,春不病溫。精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和肌體賴以驅邪抗邪的物質基礎。故養生要善於藏精。
人一呼脈三動,一吸脈三動而躁,尺熱,曰病溫。躁,急疾之謂。尺熱,言尺中近臂之處有熱者,必其通身皆熱也。脈數躁而身有熱,故知為病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