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病條辨導讀

溫病條辨導讀

《溫病條辨》是中醫學的重要典籍,被稱為中醫“四大經典”之一。該書較系統地論述了四時溫病的病因、發病、傳變、診斷及治療,不僅是中醫臨床診治溫熱病的重要參考書,也是中醫學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

基本介紹

基本信息,社會影響,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信息

版 次:1
頁 數:280
字 數:336000
印刷時間:2008-3-1
開 本:16開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
I S B N:9787509115909
包 裝:平裝

社會影響

本書以清嘉慶癸酉年鐫問心堂《溫病條辨》刻本為藍本,並參照人民衛生出版社1958年出版的《增補評註溫病條辨》本所修訂的。全書共分5個章節,前幾章主要包括對《溫病條辨》作者吳鞠通和該書編寫情況的簡單介紹,對本書的學術淵源、學術觀點、主要學術思想等進行了較全面的分析,並對一些學術觀點提出了我們的一些認識或開展了初步探討。同時也介紹了《溫病條辨》的方藥在當前臨床上治療急性熱病和內科雜病的部分實際運用情況。之後,選取了三焦篇的全部原文,對原文的內容及其相關方藥的臨床套用進行了較為深入的分析。 該書可供各大專院校作為教材使用,也可供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作為參考用書使用。

內容簡介

該書全面繼承了歷代醫家關於外感溫熱病理論和證治的精華,特別是汲取了葉天士《臨證指南醫案》中診治溫熱病的理論和豐富的臨床經驗,同時也結合了作者吳鞠通在溫病理論證治方面長期研究的心得體會。本書對《溫病條辨》的作者和全書作了簡單介紹,主要對該書的學術思想和現代臨床運用情況進行了系統的論述,並對一些學術問題作了探討;本書還選取了《溫病條辨》上焦篇、中焦篇和下焦篇的原文,對其內容和實際套用進行了分析。本書重視理論聯繫實際,對學習和研究溫病學理論以及在臨床上指導溫熱病的診斷治療均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本書適合中醫愛好者及中醫臨床醫生閱讀參考。

圖書目錄

第1章 概論
第一節 作者及著作簡況
一、作者簡介
二、治學思想
三、《溫病條辨》版本及注家
第二節 學術思想
一、內容簡介
二、學術源淵
三、主要學術思想
第三節 學術觀點
一、溫病的概念
二、溫病的分類
三、溫病的三焦辨證理論
四、溫病的三焦治則
五、論腎之證治
六、治療溫病的指導思想
七、體質在溫病辨治中的意義
八、溫病的一些主要治法
九、幾種主要溫病病證的辨治
十、首論溫病五大死證
第2章 認識及套用
第一節 對《溫病條辨》學術問題的認識
一、關於溫病的概念
二、關於溫病的病因
三、溫病是否都是始於上焦,在手太陰
四、關於下焦病證的證治內容
五、關於惡寒用桂枝湯,不惡寒用銀翹散的問題
六、關於解表法的問題
七、關於清法的問題
八、關於通下法的問題
九、清營湯是清營法還是氣營兩清法?為什麼有用黃連與去黃連之別
十、關於滋陰法的問題
第二節 《溫病條辨》的現代臨床運用
一、指導對各種急性熱病的診治
二、用於指導內科雜病的治療
第3章 原著選讀(上焦篇)
第一節 風溫、溫熱、溫疫、溫毒、冬溫
第二節 暑溫
第三節 伏暑
第四節 濕溫、寒濕
第五節 溫瘧
第六節 秋燥
第七節 補:秋燥勝氣論
第4章 原著選讀(中焦篇)
第一節 風溫、溫熱、溫疫、溫毒、冬溫
第二節 暑溫、伏暑
第三節 寒濕
第四節 濕溫(附:瘧、痢、疸、痹)
第五節 秋燥
第5章 原著選讀(下焦篇)
第一節 風溫、溫熱、溫疫、溫毒、冬溫
第二節 暑溫、伏暑
第三節 寒濕
第四節 濕溫
第五節 秋燥
方劑索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