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朋久

溫朋久

溫朋久(-),人民外交家。原名溫瀛舉,字鵬久。1935年參加革命,1947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北京朝陽大學畢業,先後留學日本和德國。1949年後任外交部西歐非洲司副司長、中國駐瑞士公使館政務參贊和中國駐日內瓦總領事。“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入獄7年。1984年4月13日離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溫朋久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天津北郊宜興埠人
  • 出生日期:1905年12月25日
  • 逝世日期:2004年12月12日
  • 主要成就:1981年任外交部顧問。
家世介紹,生平經歷,苦難童年時期,早年求學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新中國成立後,晚年離休生活,人物軼事,

家世介紹

溫朋久祖上是在明代"燕王掃北"的時候,從山西洪洞縣大槐樹下遷到當時的寶坻縣劉快莊村的。大概在清代嘉慶中期(1810年左右),其中一支又由劉快莊遷至天津縣宜興埠村,是溫朋久的曾高祖父。父親溫桂森,字丹夢,生2子2女,朋久行二。溫朋久的長兄溫瀛士比他長10歲,是國務院前總理溫家寶的祖父。

生平經歷

苦難童年時期

溫朋久6歲那年,父親(即溫家寶的曾祖父)病故。從此,長兄為父,他一直在大哥培養教育下成長。

早年求學時期

1913年,朋久入宜興埠民立第五國小。1919年入天津直隸師範學校,參加了"五四運動",在著名的"一二·九"流血慘案中與周恩來等同被推舉為談判代表。1926年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北京朝陽大學。1929年保送日本,先後就讀於明治大學早稻田大學
少年時代的溫朋久曾與周恩來、鄧穎超等革命先驅參加天津反日愛國運動。1919年冬,14歲的溫朋久考進了天津直隸省(1928年改稱河北省)第一師範學校。比溫朋久大1歲的鄧穎超則是天津直隸省第一女子師範學校的學生。不過,那時鄧穎超的名字還叫“鄧文淑”。
1920年1月29日,天津各校學生五六千人集會,周恩來任總指揮,鄧穎超當時被推舉為天津女界愛國同志會演講隊隊長。人小志高的溫朋久手執小旗,走在隊伍的前列。80餘年悠悠往事彈指一揮間。溫朋久懷念周恩來、鄧穎超夫婦詩云:“生離死別俗間事,跟隨周鄧亦欣然。”可謂字字含情。

抗日戰爭時期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為抗議日軍侵華而休學回國。1932年9月公費留學德國,1933年在柏林洪堡大學和富萊堡大學政經系學習期間加入中國抗日救國聯合會和反帝大同盟,"七七事變"後回國。1938年3月,在河南省潢川第五戰區抗敵青年團任政治教官。1938年7月,接受中共指示在西北軍楊虎城部隊第三十八軍軍部任參議兼教官。1944年4月至1945年11月在趙壽山第三集團軍總司令部任參議,在重慶受到國民黨元老于右任馮玉祥及民主愛國人士沈鈞儒的高度評價,並得三人所贈書畫。

解放戰爭時期

日本投降後回到天津。1947年3月,由天津轉入解放區,在晉冀魯豫邊區冶陶北方局學習。1947年6月至1949年6月,先後在山西省潞城北方大學財經學院、石家莊華北財經學院任教員。1949年7月至九月,參加中央外事組任研究員。1949年9月,任外交部西歐非洲司副司長,是周恩來總理自開國建部以來首次任命的15位司局級幹部之一。

新中國成立後

1949年11月8日晚間,中央人民政府最先任命的外交部長周恩來,在北京城東古老的外交部街33號(即新中國外交部舊址)鄭重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成立了。溫朋久親耳聆聽了周恩來總理兼外交部長慷慨激昂、氣壯山河的重要演說……
溫朋久曾是新中國外交部宣告誕生後最早任命的15位正副司長、主任委員中的一位。他是外交圈內最具戰略頭腦的外交家、後來被譽為中國“基辛格”的宦鄉先生(前外交部部長助理、政策研究室主任,前駐比利時、盧森堡大使兼歐共體使團團長)的第一副手,為外交部西歐非洲司的正、副司長。不過,溫朋久在部內工作時間並不長。1年後,他就去了美麗的日內瓦,成為新中國第一任駐日內瓦的總領事。
1950年10月至1955年1月,先後任駐瑞士公使館政務參贊和駐日內瓦總領館總領事。1955年9月,到中央高級黨校學習。1960年9月,任駐民主德國大使館文化參贊。1960年9月,在中央對外文化聯絡委員會五司任司長。"文化大革命"運動開始後受到迫害,入獄多年。1978年8月起,由中組部重新分配到外交部工作,後轉到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任常務理事。1981年後改任顧問。1984年4月13日離休。

晚年離休生活

在"文化大革命"中,溫朋久旗幟鮮明地抵制"四人幫"的極左路線。平反出獄後擁護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離休後關心黨和國家的改革開放事業,晚年樂觀豁達,笑對人生,對祖國的未來充滿信心。朋久對周總理滿懷深情,曾賦詩一首:"盛德千古范,豐功震環宇。中外齊歌頌,人民好總理。"2000年7月8日,又將自己珍藏的郭沫若等6位名人畫作捐給周鄧紀念館。朋久對家鄉來人熱情接待,並表示:"一定要為家鄉做些好事,不辜負家鄉從小的教育",並"祝宜興埠永遠前進!"表達了朋久對家鄉人民的情意和對家鄉建設的關心。
2004年12月12日13時30分,溫朋久在北京醫院無疾而終,享年100歲。

人物軼事

自1938年至1947年,溫朋久與戶縣人趙壽山(1894-1965年)將軍生死與共,風雨同舟,直至革命勝利,這段不為人知的歷史往事令人聽來十分感動。  1932年9月,溫朋久公費留學德國。“西安事變”發生後,對留學歐洲的中國青年人影響很大。1937年7月,溫朋久和妻劉絳雯由德國去法國巴黎後,8月,楊虎城將軍被免去軍職正好在巴黎考察。溫朋久和妻加入到歡迎楊虎城的隊伍,並請求回國抗日,楊虎城將軍說:“回國找趙壽山將軍,他是我的忠實部將。”1938年2月,溫朋久夫婦與喬冠華、朱江戶一同回到國內。7月,在湖北武漢連瑞琦的家裡,溫見到趙壽山,相談至洽。1938年冬,趙壽山接受中共主張,創辦38軍教導隊,溫家寶叔祖父溫朋久擔任政治教官和軍部參議。當時,溫朋久還不是共產黨員,但思想進步,思想活躍。溫按照趙壽山安排,提出了經濟公開、人事公開、自我教育、自覺紀律四大口號和禁賭、禁嫖、禁菸三大禁令。乾訓班只辦5期,培養學員1500多人。1941年12月,毛澤東主席特批趙壽山為中共黨員後說:38軍在形式上是國民黨編制,實質從思想上早就接受中央領導。溫朋久是南方人,趙壽山要求炊事班對南方教官開小灶,保證米飯,炒兩個菜。溫朋久說:入鄉隨俗,我隨大流。前方抗日流血,我能吃上飽飯就不錯了。
1940年春,溫朋久到重慶國民黨乾訓團培訓,陳誠命人給溫說,可以在重慶找個工作。溫說:“我奉命而來,照理還要回去復命。”1941年春,溫朋久被趙壽山任命為38軍軍長辦公室代理主任。溫整頓軍紀,處理腐化分子,軍紀明顯好轉。38軍17師副師長兼政治部主任龍冠軍為蔣介石特務,龍向蔣報告38軍赤化,潛伏不少共產黨員,強搜軍長辦公室。溫朋久強忍憤怒,以良好的素養和謹慎、果斷的方法,與特務們進行了堅決鬥爭,保護了軍長和地下黨。雖然,溫沒有加入共產黨,但黨組織和趙壽山十分信任他。
1944年冬,溫陪同趙壽山赴重慶。蔣介石免去趙壽山38軍軍長一職,委任為第3集團軍總司令。面對蔣介石明升暗降手段奪去兵權,趙情緒不穩,溫幫其分析形勢,做好了應變打算。
1944年2月16日,溫朋久與趙壽山一行10餘人西去甘肅武威。趙壽山任第3集團軍總司令後,溫建議趙四處請客、送禮、活動,少說話,沉著辦事,使特務抓不到把柄。趙壽山打拳、作古體詩。溫朋久始終與趙高度警惕,保全力量,化解了壓力與矛盾。在甘肅武威,雖然明知坐文明監獄,精神痛苦,但卻確保了趙軍長的安全。
1945年11月,日本無條件投降後,溫朋久根據黨中央安排辭去第3集團軍參議回到天津。1947年2月,趙壽山經毛澤東、周恩來安排,秘密進入解放區時,溫朋久夫婦在天津碼頭秘密接趙住在岳父劉仁甫家。4天后,溫與趙輾轉來到北平。3月2日子夜,趙壽山告訴溫朋久要去解放區。溫也要去,趙說溫留在天津做地下工作,溫堅持要隨趙走。趙叫溫回天津安置一下家庭。3月3日,溫朋久回到天津宜興埠溫家胡同找到長兄溫閬仙說:“哥,我要去美國。”溫的長兄沒有說什麼,給幼弟換了便衣,兄弟作別。3月5日,趙壽山、溫朋久步行60里,衝過重重封鎖線,來到河北解放區。薄一波、劉伯承、鄧小平等歡迎會見了他們。後來,趙壽山任西北野戰軍副司令員,溫朋久在石家莊財經學院任教員。解放後,趙壽山先後任青海省政府主席、陝西省省長。溫朋久任外交部西歐、非洲司正、副司長。
1988年5月1日,在定舟村5000餘名民眾敲鑼打鼓慶祝趙壽山將軍創辦的善慧國小成立52周年大會上,中國對外友好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83歲的溫朋久托人送來了“功在邦國、惠在桑梓”的題詞和賀電。剛正知朋久,生死見真交。趙壽山與溫朋久的往事永遠留在歷史長卷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