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帶草原氣候

溫帶草原氣候

溫帶草原氣候是介於溫帶森林氣候與溫帶沙漠氣候之間的過渡氣候,中亞、東亞以及北美中西部均有分布。這種氣候具有明顯的大陸性,冬冷夏熱,氣溫年較差較大,最熱月平均氣溫在20℃以上,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年平均降水量為200-450mm,集中在夏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溫帶草原氣候
  • 最熱平均氣溫:20℃以上
  • 年平均降水:200-450mm
  • 最冷月平均:0℃以下
形成原因,氣候特徵,分布範圍,土壤構成,典型動植物,

形成原因

亞洲和北美的此類氣候區距海遙遠,深入內陸,四周又有山地、高原阻擋,濕潤的海洋氣流難以到達,終年盛行溫帶大陸氣團,於是形成了冬冷夏熱、乾燥少雨的溫帶大陸性乾旱與半乾旱氣候。一般而言,乾旱氣候的年平均降水量為250mm以下,半乾旱氣候則為250-500mm。南美的此類氣候區地處西風帶的大陸東岸,是西風帶的雨影區域,且西岸有高大的安第斯山脈,西風過山後下沉,絕熱增溫,乾燥少雨,加上沿岸又有寒流經過,空氣穩定,降水稀少。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條件下植被稀疏,植被土地類型為溫帶荒漠土;溫帶大陸性半乾旱氣候地帶的植被土壤類型為溫帶草原栗鈣土。
溫帶草原氣候溫帶草原氣候

氣候特徵

溫帶草原氣候也是一種大陸性氣候,是森林到沙漠的過度地帶,氣候呈乾旱半乾旱狀況,土壤水分僅能供草本植物及耐旱作物生長。溫帶草原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多數地方是200~300毫米左右,主要集中在夏季,6~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70%~75%。氣溫冬冷夏熱。我國溫帶夏季各月平均溫度都在20以上,而冬季各月平均溫度都在-5℃以下;年較差都在30以上。溫帶草原多豆科植物,是很好的放牧區溫帶草原氣候具有半乾旱至乾旱的大陸性氣候特徵的氣候。為荒漠氣候與森林氣候之間的過渡類型。相當於柯本氣候分類中的氣侯。
溫帶草原氣候溫帶草原氣候
不同地區的草原氣侯特徵有差異。離荒漠近的乾草原(或低草草原)溫度變化大,降水少,植被(草本)也稀疏矮小;離森林近的濕草原(或高草草原)氣溫變化小,降水多,植被(草本)稠密高大。低緯度荒漠外圍的熱草原,最冷月平均溫度在0℃以上。朝向赤道一側的熱草原在夏季受熱帶輻合氣流影響,降水多在夏季;朝向中緯度一側的熱草原在冬季受溫帶氣旋影響,降水多在冬季。中緯度荒漠周圍的冷草原,最冷月平均溫度在0℃以下。
溫帶草原氣候
我國溫帶草原面積很大,主要在松遼平原內蒙古高原和黃土高原。該區經向地帶性明顯,以草原氣候為主,以典型草原為主體,從東北到西南形成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過渡的特點。氣候溫和,降水偏少,水資源短缺。該區年平均溫度-2~6℃,≥10℃年積溫約2000-3000℃,無霜期約150-200天,年降水量為250-400毫米,從東南向西北遞減。由於熱量較少,該區濕潤度仍達0.3-1.2,甚至1.5。地面水資源缺乏,分布不平衡,80%的地表徑流中在東部的遼河流域和呼倫貝爾高原,中部從錫林郭勒高原到鄂爾多斯高原均為波狀或層狀平原,地形高差小,加之降水偏少,無法產生徑流條件,因此,大部分地區缺少灌溉條件。生態環境脆弱,土地沙漠化強烈。本區乾旱、多大風,土壤基質較粗,加之過度放牧和不合理的墾植,土地沙化嚴重。
溫帶草原氣候溫帶草原氣候

分布範圍

主要分布於歐亞大陸北美大陸的溫帶地區,南美大陸的亞熱帶地區,呈馬蹄形環繞荒漠氣候區。具體分布在從黑海沿岸往東,橫貫中亞,經蒙古的邊緣地區、中國的準葛爾盆地,在溫帶草原的內部,由於乾旱程度的不同,禾草的高度也有一定的變化,根據禾草高度分出所謂的高草草原和矮草草原。有時根據組成草原的層片結構分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和高寒草原等類型。溫帶草原在不同的地區有各自獨特的名稱,如在北美洲稱為普列利(prairie),在南美洲則叫做彭巴(pampa),而在俄國卻稱為斯第普(steppe)。
溫帶草原氣候溫帶草原氣候

土壤構成

溫帶草原氣候-黑鈣土栗鈣土帶大致與溫帶大陸性半乾旱氣候區相當。亞歐大陸中部分布著世界上面積最大的草原,由於降水量不足,形成由叢生禾草組成的溫帶草原。蘇聯的北方草原水分條件較好,以闊葉的禾草和雜類草占優勢,但南方草原氣候比較乾旱,處於向荒漠過渡,草叢比較稀疏,以窄葉禾草占優勢。中國的典型草原分布在內蒙古高原、東北平原西南部、黃土高原中西部以及阿爾泰山、天山和祁連山的一定海拔高度地區,以旱生叢生禾草占絕對優勢。溫帶草原的北側與亞寒帶針葉林帶之間和東側與溫帶混交林、夏綠林帶之間,有一個過渡帶即溫帶森林草原帶。草原土壤形成過程的主要特點是有明顯的生物積累過程和鈣積化過程,形成了富含有機質的黑鈣土和栗鈣土。
溫帶草原氣候溫帶草原氣候

典型動植物

溫帶草原是一種由多年生叢生禾本科旱生植物為主所組成,植物群落連綿成片。水分的不足使喬木難以立足。雜類草雖然也有出現,但一般處於次要地位。禾本科草類根系扎得較深,並成叢分布形成連續而稠密的草地。典型草原的禾本科草類具有旱生的結構特點:葉片狹窄,有絨毛卷葉,甚至具有蠟質層等。在溫帶大陸性氣候下發育的,以多年生低溫旱生叢生禾草植物占優勢的草本植物群落為溫帶草原。植被以禾本科、豆科、莎草科植物占優勢,菊科,藜科和其他雜類草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禾本科植物中,以叢生禾草針茅屬最為典型。該屬不同的種類在不同的草原中起著重要作用。草原植物普遍具有旱生結構,如葉面積縮小,葉片內卷或氣孔下陷以減少水分蒸騰,根系發育以便吸收地下水分和抵禦強風。季相明顯,春末夏初一片蔥綠,秋初枯黃。溫帶草原在世界上分布面積較廣,在亞歐大陸上,分布於歐洲東南部,向東延伸經中亞、蒙古,至我國的黃河中游、內蒙古與東北,全長約8,000餘公里,被稱為歐亞草原區;在北美大陸中部和南美阿根廷溫帶草原(潘帕斯草原)均為南北向的寬頻分布。
溫帶草原氣候溫帶草原氣候
溫帶草原氣候溫帶草原氣候
溫帶草原缺乏天然隱蔽條件,動物主要有嚙齒類、有蹄類。有蹄類,如亞洲的黃羊、北美的叉角羚羊等都具有迅速奔跑能力和敏銳的聽力、視力。嚙齒類在此尤為繁盛,專營洞穴生活。它們適量的發展可以促進草原植物生長,但由於降水年際變率很大,使產草豐欠不均。嚙齒類具有很高繁殖能力,如大量擴增種群個體而洞穴密度加大,草原便遭嚴重破壞,其結果又造成種群大批死亡和外移。草原食肉動物除狼外,鼬類最為廣泛,它們以嚙齒類和野兔為食,可起控制作用。
由於溫帶草原的土壤肥力好,地形平坦易開墾,所以這裡農業利用土地較早,隨之便產生了一系列的問題(放牧缺乏科學管理,毒草害草增加、植株變矮、蓋度減少),因長期發展畜牧業及農業,採用火燒造成嚴重的環境問題,如土壤沖蝕,而隨人類活動的遷徙,一些雜草入侵,改變原有的植物結構,通常為耐放牧之草類存活下來,進而引期火災頻率的增加。另外因氣候變遷而加速沙漠化的擴張,此生態系的範圍正逐漸減少中。這給草原植被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溫帶草原氣候溫帶草原氣候
  • 溫帶草原氣候或溫帶半乾旱氣候是溫帶森林氣候與溫帶沙漠氣候之間的過渡氣候。這種氣候具有明顯的大陸性,冬冷夏熱,氣溫年較差較大,最熱月平均氣溫在20℃以上,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年平均降水量為200-450mm,集中在夏季,乾燥程度不如沙漠氣候。分布範圍,從黑海沿岸往東,橫貫中亞,經蒙古的邊緣地區、中國的準葛爾盆地,內蒙古以及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的西部,東西連成帶狀;在中美中西部為一南北向的寬頻;在南美南部東海岸也有一狹長地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