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龍船

溫州龍船

溫州龍船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據明萬曆《溫州府志》載:“競渡起自越王勾踐。永嘉水鄉用以祈賽。溫州龍舟”溫州競渡,至遲在宋時已很流行。葉適詩:“一村一船遍一邦,處處旗腳爭飛揚,祈年賽願從其俗,禁斷無益反為酷。”可見溫州一帶的競渡,淵源於古代越族龍圖騰崇拜的祭祀活動,主要是用於祈求平安和豐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溫州龍船
  • 外文名:wenzhoulongchuan
  • 類別:船隻
  • 紀念人物:屈原
  • 地理位置:浙江東南沿海
歷史,活動,龍船種類及結構,習俗,改革,相關資料,

歷史

在宋時,還不是紀念屈原,直到明清以後,才演變為專門紀念屈原的日子。“一江競渡胥尋樂,誰為汨羅三閭哭。”(清石方洛《且甌歌》)又有民歌云:“五月五日端午了,屈原飲恨汨羅汪,龍舟隊隊江中飛,要飲蒲酒保平安。”明朝時的盛行 。到明時,端午龍舟競渡很盛行。“自城市都鄙里社叢祠,各置龍舟,每鄰端午,好事都先捐私囊,或並或修,競渡之日,偏掠祭戶之姻親,而補己所費。聚眾鼓譟,聞事劫奪者有之為之,姻親者往往質當待索,罔敢或遲。及其鬥勝奪(糹采),少有不平,鼓(木世)相擊,損傷肢體,甚之損命者有之,構隙興訟,傷財害民,就與有(足俞)於斯哉。”(《岐海瑣談》)清時,鬥龍舟更加廣泛流行。據清趙鈞《過來語》記載:道光六年(1826)五月初四,瑞安縣城端陽節的活動:“本歲閨月,龍舟甚多,兼之邑有采舡,遊人更盛。初四日,余與諸同人泛舟去拱瑞山看競渡,士女四集,幾至舟不可行……”

活動

端午那日,在溫州各地都有龍舟競渡,並“懸賞奪標”,俗稱“劃龍船”或“劃鬥龍”。時間一般是五月初一前的開始,到初十左右結束,也有至月半者,平陽江南則是四月初一。
溫州各鄉都有龍船,各廟宇設香官神,專管劃龍船。每逢端陽節,有些地方要做新龍船,四月初一就擂鼓開殿門,祭香官神,開始造船。各地鄉風一般都是五月初一才開殿門,祭神後即開劃,俗叫“上水”,龍船歸去叫“收香”,鬥龍結束叫“散河”或“洗巷”,並把河龍船翻轉,次日再翻正,抬到廟中保存,還要祭時官神,相傳這香官神是喜歡玩弄人的小兒神,所以俗語說青年人不安分,比喻香官。在劃龍船地區內,都要出龍船費用,請劃龍船的人吃酒,還要放鞭炮,設祭迎接,叫“擺香案”。 (現在這些習俗都沒了) 龍船頭各處大同小異。有的在船身繪畫龍鱗,頭尾安置活動的龍頭龍尾,形狀較小,有的船身稍畫上幾筆龍鱗,亦無頭無尾,但形狀較大。
每鄉龍船,各有固定顏色的旗幟,一鄉之內,有幾支龍船的話,也要用旗色區分標誌。以溫州南郊南塘河古老風俗為例,有的旗用藍色,龍頭、龍尾和船身都是藍色,叫做“青龍”,相傳四方只有東方蒼龍七宿稱龍,所以青是正色。這南塘河面,以莘塍為河主,所以莘塍東堂廟的龍船特別大,有十六檔,船面有四十四人,叫大青,算是龍娘。其他龍船上水,必須先到東堂廟朝見,廟司事要賞給彩紅,大青出來,各龍不敢和它競賽,其餘小的都叫青龍,其他黃色的叫黃龍。旗白的,船的顏色也是白的,俗稱“白龍兒”。如是紅旗,船身也染紅色,叫做“紅霓嶺”等。因南言赤色,是水龍,性情急躁,所以改了個名,是避諱的意思。兩船競賽,水逐浪飛,兩龍相鬥,爭奪錦標,各鄉河道,各行分段,自為一區,鬥龍互不干涉。

龍船種類及結構

因此有大龍地、小龍地之名目。 龍船人數,額定三十六人,叫做一槽,就是俗稱的“三十六香官”。
小龍地
如是小龍,船身十三檔,划船的二十六人,船面管旗一,後梢二,唱神一,司鼓二,掌鑼二,托香斗二,正合三十六之數。
大龍地
大龍有十八檔,兩旁划船的三十六人,加鼓、梢、鑼、旗、唱神、托香斗六種執事十二人,就需四十八人。划船者穿衣,一船均依旗色。在蒼南等地,則定為白衣白帽子是吊念屈原。(現在龍舟額定42人,劃者十三六,前後梢各一,掌旗一,擊鼓一,擊鑼一,唱神一,此四人俱站在龍舟中間。龍舟有十九檔,坐十八擋,前方向空一檔,龍舟在競賽時不調頭,而是人轉身反方向坐。龍舟的鼓聲很有節奏,轉身的鼓聲為密集點鼓。)
船面上,鼓在最中,兩旁劃的人要聽鼓聲,兩頭是梢槳,就是船舵,靠此端正舵向,所以俗語說:“鼓是令,梢是命。”鑼是聽鼓聲的,也有鼓動的作用。旗是分明船色,使岸上觀眾能夠辯認,只有執神杖唱神的,托香斗的,是為了奉香官神,在競渡中沒有作用。
在全溫州的劃龍船中,永嘉上塘、下塘一帶的龍船,最為出名。鬥龍在江流湍急的楠溪江中進行,十里長途,往返二十里。如果順潮而下,而中途潮漲,或者順潮而上,中途潮落,都要斗到終點,不得停止。再加上沒有換向轉手,要一划到底,它的尾端設定梢槳,把梢兩人,船頭也有兩人,以便保持船的首尾平衡。頭龍時,這兩人力捺龍頭,與三十六把槳一齊行動,有加強速度的極大作用,途長水逆,風緊浪急,鑼鼓聲喧,喊聲震天,真可謂英勇。

習俗

在樂清參加划水龍的住戶,叫“水龍戶”,一個水龍戶的集體叫“水龍眾”,水龍眾的所在地叫“水龍地”。有的自然村甚至以這種劃分作為舉辦某些公益事業或承擔某些社會義務的獨立單位。每年划水龍都有為首的人,俗稱“首事”或“頭家”,由水龍戶輪值或拈鬮推舉。水龍戶都按丁或按戶出錢。參加劃者都有補貼,如樂成鎮每人每天一斤豬肉。凡水龍戶有新婚,生頭胎男孩、興造房屋和中舉授官以及科舉廢后的大、中學校畢業等喜事,都以水龍名義致賀。被賀的要有一條紅綢或紅布繫於“龍頸”,俗語稱“掛紅”,而且還有“香金”和食品禮物。
時陋俗,有些水龍,往往盜伐樟樹或偷取“樹坦”(木行)最長杉木,以致發生訴訟糾紛。在樂清縣西,大的自然村都有好幾隻龍船,稱“地團十隻龍”或“南宅七隻龍”。(樂清最大的龍舟賽事在北白象,每次都有上百隻龍舟參賽-自發性質)如樂清白石鎮的小隱湖,每年該日,全區有一百多隻龍船匯合競賽,並備有錦旗懸賞奪標,男婦老幼,觀者如堵。有的地區,如瑞安馬嶼一帶,不自製龍船,在端午以前,扣住江面上的運輸船,用纜絞起來,當作龍船,按日給船戶銀米,三天后放行,如果頭號勝,不但優待船家,酒肉豐盛,並且還有特別賞錢。但溫州那些地處山區和半山區,多旱地,少水田,無河港的地方,端午無划龍舟之俗。

改革

劃龍船本是傳統民間一種娛樂活動,過去由於舊社會惡習相沿,常因“構怨之村,則藉賽舟之名,彼此武鬥,傷命涉訟者往往而有”(這就是現在政府不大提倡龍舟賽的主要原因,現在械鬥的現象也越來越少,由於外出經商的人太多,龍舟賽的規模大不如以前,政府應該加以組織和引導,以免這項傳統的民間活動消失,這也是旅遊開發的一大潛在項目。)。解放後已逐漸去掉迷信和械頭號等不良習俗,經過組織管理,已成為提高人民體質的文化體育娛樂活動。

相關資料

端午節溫州龍舟競相渡 四大部門構築安全網
溫州新聞網6月22日訊息:今天是端午節,儘管正式划龍舟要等到下午才開始,但各項安全保障措施已到位。
划龍舟這項民間水上娛東活動從1994年開始被明令禁止。今年,市政府順應民意,作出了在部分地段划龍舟的決定,沉寂的龍舟又啟航了。端午節前,市區河道里時而可見舟楫往來,時而可聞鑼鼓喧天,隨處可見操練龍舟的景象。 龍舟競渡,“安全”兩字最重要。市政府周密部署,本月初專門發文規定:申報成立民間龍舟隊、應當事先徵得村(居)民委員會的同意,並接受村(居)民委員會的監督;民間龍舟隊應有明確的責任人。各區隨即成立了民間龍舟領導小組,由公安、體育、海事、衛生等部門及各鎮(街道)主要負責人組成,共同承擔本轄區劃、觀龍舟管理事務。
在龍舟的河道兩旁看到,海事部門在龍舟經過的河面組織快艇巡邏,要求所有龍舟配備救生衣,嚴格管理水上交通安全;公安部門出動大量警力,在危橋、河岸等圍觀人群聚集地做好人數控制,維護治安秩序,處置突發事件;衛生部門組織醫療衛生應急救援隊,隨時聽命調遣;體育部門配合有關鎮(街道)對民間划龍舟活動進行救護工作。上下聯動,構築起一道道安全防護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