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中補脾湯

溫中補脾湯,中醫方劑名。出自《醫宗金鑒》卷五十一。具有大補脾土,生胃回陽之功效。主治慢脾風。緣吐瀉既久,脾氣大傷,以致土虛不能生金、金弱不能制木,肝木強盛,惟脾是克,故曰脾風。其證閉目搖頭,面唇青暗,額汗昏睡、四肢厥冷,舌短聲啞,頻嘔清水。

基本介紹

  • 名稱:溫中補脾湯
  • 出處:《醫宗金鑒》卷五十一
  • 組成:人參、黃耆、白朮、乾薑、附子、半夏、陳皮、茯苓、砂仁、肉桂、白芍、甘草、丁香
  • 功用:大補脾土,生胃回陽
  • 主治:慢脾風。緣吐瀉既久,脾氣大傷,以致土虛不能生金、金弱不能制木,肝木強盛,惟脾是克,故曰脾風。其證閉目搖頭,面唇青暗,額汗昏睡、四肢厥冷,舌短聲啞,頻嘔清水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附方,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人參、黃耆(蜜炙)、白朮(土炒)、乾薑、附子(制)、半夏(姜制)、陳皮、茯苓、砂仁、肉桂(去粗皮,研)、白芍(炒焦)、甘草(炙)、丁香。

用法用量

煨姜為引,水煎服。

功用

大補脾土,生胃回陽。

主治

慢脾風。緣吐瀉既久,脾氣大傷,以致土虛不能生金,金弱不能制木,肝木強盛,惟脾是克,故曰脾風,其證閉目搖頭,面唇青暗,額汗昏睡,四肢厥冷,舌短聲啞,頻嘔清水。

附方

名稱:溫中補脾湯
組成:白朮、半夏、黃耆、人參、白茯苓、白蔻仁、乾薑、砂仁、官桂、陳皮、白芍、炙甘草
用法:上加生薑一片,大棗一枚,用水二鐘,煎八分,溫服;兒小者,分數次服
主治:慢牌風。成於吐瀉久瘧之後,身冷麵白,不甚搐搦,口鼻中氣寒,大小便清利,昏睡露睛,微微上視,筋脈拘攣者
出處:《痘疹活幼至寶》卷終

重要文獻摘要

《醫宗金鑒》:“溫中朴脾湯,人參、黃芪(蜜炙)、白朮(土炒)、乾薑、陳皮、半夏(姜制)、附子(制)、茯苓、砂仁、肉桂(去粗皮,研)、白芍(炒焦)、甘草(炙)、丁香。引用煨姜,水煎服。慢脾溫中補牌湯,參芪白朮共乾薑,陳半附苓縮砂桂,白芍甘草共丁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