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陽縣水利志

《溧陽縣水利志》是張新德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書名:溧陽縣水利志
  • 作者:張新德
  • 類別:地方志
  • 內容時限:0000-1990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本志包括河道治理、圩堤工程、農田灌排、農田基本建設、小水電建設、工程管理、防汛防旱等章。

作品目錄

封面
溧陽縣水利志
序一
序二
凡例
圖片
溧陽縣水系圖
溧陽縣主要河道、水庫千畝以上大圩位置圖
南河城中河段--古胥溪河
中河--今縣內引排能力最大之乾河
中河上段之一角
1983年竹簀河拓浚工程現場
新開拓之北環河
“江南明珠”--沙河水庫
沙河水庫溢洪閘
大溪水庫主壩一角
大溪水庫壩下魚池
大溪水庫供水的溧城清溪水廠
平橋石壩--第一座連拱石壩水庫
1952年首批興建的龍虎壩水庫
夏橋(秦公橋)今姿----原束水石橋“下五把鎖”之一
崑崙老石拱橋
溧北翻水線
上興提水站
竹簀提水站
平原圩區農田新貌
今日灌區防滲渠道
沙河水庫在捕魚
縣水利工程處對外服務----打樁機在施工
1958年10月沙河水庫大壩施工現場
竹木結構土軌道
拖拉機石磙壓實
1935年疏浚宜溧運河--今南河
南渡橋河段
雙橋河段
王家橋河段
目錄
概述
大事記
第一章 自然概況
第一節 地貌
一、低山區
二、丘陵區
三、平原圩區
第二節 水系
第三節 水文氣象
一、觀測站點
二、降水
三、水位
四、流量
第四節 水旱災害
第五節 水資源
一、地表水
二、過境水
三、地下水
四、水量平衡
五、水質保護
第二章 河道治理
第一節 乾河
一、南河
二、中河
三、北河
四、丹金溧漕河
五、趙村河
第二節 主要支河
一、溧戴河
二、竹簀河
三、上黃河
四、後六河
五、中乾河
六、朱淤河、大溪水庫溢洪河
七、周城河、前宋水庫溢洪河
八、沙河水庫溢洪河
九、上興河
十、上沛河
十一、梅渚河
十二、湯橋河
十三、拖板橋河
十四、後周河
十五、北環河
第三節 小型河道
第四節 縣外河道
一、茅東進水閘引河
二、諫壁抽水站引河
三、秦淮新河
第三章 水庫、塘壩建設
第一節 大型水庫
一、沙河水庫
二、大溪水庫
第二節 中型水庫
一、前宋水庫
二、塘馬水庫
第三節 小(1)型水庫
一、呂莊水庫
二、大山口水庫
三、永和水庫
四、竹林寺水庫
五、團結水庫
六、大壩坊水庫
七、姚河壩水庫
八、下姚水庫
九、丁村水庫
十、野毛界水庫
十一、石塘沖水庫
十二、雞籠壩水庫
第四節 小(2)型水庫
第五節 塘壩
第四章 圩堤工程
第一節 聯圩並圩
一、皇圩
二、道成聯圩
三、鄒家灌區
四、大丘圩
五、西圩
六、北豐圩
七、南豐圩
八、南渡萬畝聯圩
九、乘馬聯圩
十、五聯圩
十一、山龍灌區
第二節 圩堤修築
一、整修加固
二、塊石護坡
第三節 涵閘拆建
第五章 農田灌排
第一節 舊式提水工具
第二節 自流灌溉
第三節 機械灌排
第四節 電力灌排
一、竹連橋電力灌溉站
二、十萬畝電力灌區
三、排澇站
四、多級補水站
五、大功率高揚程提水站
六、噴灌
七、井灌
第五節 泵站技術改造
第六章 農田基本建設
第一節 丘陵山區
第二節 平原地區
第三節 圩區
第四節 治理典型
一、鄒家灌區河網化試點
二、高山沖連片治理
三、大丘圩圩內改造
四、金山環山溝工程
五、河心萬畝方建設
第七章 小水電建設
第一節 水能資源
第二節 建設概況
第三節 現有水電站
一、沙河水庫水電站
二、大溪水庫水電站
三、平橋石壩水電站
第八章 工程管理
第一節 塘壩、水庫
第二節 圩堤、涵閘
第三節 河道
第四節 機電排灌
第五節 水費
一、機電灌排水費
二、水利工程水費
第六節 綜合經營
一、發展概況
二、先進典型
第九章 防汛防旱
第一節 組織領導
一、機構
二、汛前檢查
三、水文通信
四、規章制度
五、縣抗排隊
第二節 器材、經費
一、器材
二、經費
第三節 重大水旱災害紀實
一、洪澇
二、乾旱
第十章 水利科技
第一節 科技隊伍
第二節 技術培訓
第三節 主要科技成果
一、水稻需水量及灌溉制度試驗
二、契形小閘門研製
三、灰土拱橋研製
四、水庫漁業高產技術試驗研究
五、提高泵站效率技術措施試驗研究
六、農用矩形分流式量水計研製
第四節 縣水利學會
第十一章 水政管理
第一節 管理機構
一、縣級水利機構
二、縣屬水利單位
三、區鄉水利機構
四、民眾性管理組織
第二節 經濟政策
一、水利經費負擔
二、土方用工負擔
三、工賑和民工報酬
四、房屋拆遷補償
五、挖壓廢耕地及青苗補償
第三節 水利法規
附錄
一、溧陽縣主要山嶺
二、胥溪、東壩
三、《前馬盪浚河碑記》(清鹹豐八年)
四、浚河橋樑建設
五、溧陽縣人民政府《關於建設標準圩堤的決定》(摘錄)
六、水庫移民庫區開發建設簡況
七、1974、1979年地震水利工程設施受損情況紀要
編後
編纂工作人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