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水河

溧水河,秦淮河的南源,發源於溧水縣的東廬山,過石臼湖,由南向北,在達練崗入境,流經秦村、青圩、黃橋、鋪頭、楊樹灣、北莊六個行政村,在北莊向北流入秦淮河。在本鎮境內的流長10.6公里。為大片農田的排灌及工業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

溧水河,秦淮河水系是秦淮河上游的南源,從中山水庫到秦淮河全長 65 公 里,流域面積 464.82 平方公里,來自溧水區東南10公里的東廬山,起於一、三乾河(其中一乾河在溧水區西北接納天生橋河(胭脂河)),兩河在江寧區祿口鎮匯合,自南向北,接納橫溪河,在朱公村接納二乾河,在龐家接納南河,止於江寧區西北村的河段,經溧水縣城和江寧的銅山、祿口、秣陵、龍都等地,與句容河在西北村匯合。今名為溧水河,是秦淮河的主要支流之一。

二乾河,全長 25.60 公里,平均頂高程 17 米,頂寬 6 米,匯水面積 257.60 平 方公里,流向自東向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溧水河
  • 流經地區:秦村、青圩、黃橋、鋪頭、楊樹灣
  • 發源地:溧水縣的東廬山
  • 河長: 65 公 里
溧水河,秦淮河的南源,發源於溧水縣的東廬山,過石臼湖,由南向北,在達練崗入境,、青圩、黃橋、鋪頭、楊樹灣、北莊六個行政村,在北莊向北流入秦淮河。在本鎮境內的流長10.6公里。為大片農田的排灌及工業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
溧水河,秦淮河水系是秦淮河上游的南源,從中山水庫到秦淮河全長 65 公 里,流域面積 464.82 平方公里,來自溧水區東南10公里的東廬山,起於一、三乾河(其中一乾河在溧水區西北接納天生橋河(胭脂河)),兩河在江寧區祿口鎮匯合,自南向北,接納橫溪河,在朱公村接納二乾河,在龐家接納南河,止於江寧區西北村的河段,經溧水縣城和江寧的銅山、祿口、秣陵、龍都等地,與句容河在西北村匯合。今名為溧水河,是秦淮河的主要支流之一。
二乾河,全長 25.60 公里,平均頂高程 17 米,頂寬 6 米,匯水面積 257.60 平 方公里,流向自東向西。
【一乾河】
位於秦淮河上游南源東廬山的天生橋至烏剎橋段支線的中段,為秦淮河第一幹流。該河從銅山鎮曹村曹家溝入口河道開始,流向西北,經王家渡、高家渡、孫家渡、小魏莊、王家圩至達令港與三乾河匯合,是歷史上溝通城鄉貨運的主要航道。境內河道長6.5公里,河面寬130-150米,河底高程為4.2米,寬64.8米;河堤頂高為13-14米,頂寬3-4米;控制面積達10平方公里。銅山鎮流境內是地勢平坦的五圩地區。一乾河是該圩區1.4萬餘畝農田灌溉的主要水源。解放後,幾經地方政府組織力量對河床進行疏浚拓寬,對河堤進行加高、加固,增強了抗洪防澇能力,1998年發生特大洪澇災害,它卻安然無恙。
【三乾河】
民國時期稱秦淮第三乾河,是秦淮河上游另一條支線。原河道從銅山鎮東南的溧水縣石湫鄉方家村入境,蜿蜒流過銅山境域,北達達令港入一乾河。1970年冬經銅山人民公社組織力量進行人工開鑿改道,原從南入境河道向北流經石崗橋,改道後向西經過東楊家山、西楊家山、窯墩,再折北經門郎頭,穿越石埝村中部;通至達令港與一乾河會合。改道工程於1973年竣工,改道全長7.05公里。河面寬130-160米,河底高程4.7米,底寬50米;河堤頂高12-13米,頂寬3-4米;控制面積15平方公里。新河道建成後,原舊河道東部小圩併入五圩,連成整體,縮短了防洪線路,增強了防洪能力。新河道西部農田則多為起伏崗地。新河道仍保持了原北部的航運通道,並增強蓄水、泄洪能力,提高了排灌能力。
天生橋河,秦淮河支流。在溧水縣西部。是縣內唯一溝通兩大水系的河道,主要 功能是對秦淮河防洪和供水進行調節。古名胭脂河。明初辟高陽河(句容南河),起於句容市郭莊鎮唐家莊龍德河,自東向西流經郭莊鎮甲山壩、江寧區龍都街道,在溧水河匯合句容河的西北村上游200M處匯入溧水河。句容境內7.40公里,江寧境內2.5公里。為漕運通道,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崇山侯李新劈石開河,嶺留巨石鑿孔,因勢成橋,河以橋名。永樂後漸廢。明萬曆十五年(1587年)浚治復通。後因失修湮塞。1966年鑿石拓胭脂河上的天生橋河,南起石臼湖,向北北端在沙河橋接一乾河,經洪蘭埠、天生橋、沙河口通溧水河;南端在陳家村入石臼湖,使石臼湖與秦淮河復通。長15.3公里,寬20~85米,流域面積95.9平方公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