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計畫經濟

計畫經濟是馬列經典作者提出的社會主義國家基本的經濟運行形態(或稱作經濟體制) 。它的本有涵義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礎上有計畫的社會化大生產。它描摹的是人類社會經濟運行的一種理想狀態,即:以人們的現實需求為依據組織有效生產,經濟活動是由生產、消費兩個基本環節構成的環狀閉合循環體系,從而根除其他經濟運行形態都無法徹底克服的生產盲目性。以此為基礎的社會公正公平而又和諧有序,整個社會和每一個社會成員的生活意志都得到充分體現。任何概念在運用過程中都不可避免地要遭遇人們的反覆修正,最終以約定俗成的概念為準。約定俗成的計畫經濟概念,就是指上個世紀被全球所有社會主義國家所普遍奉行的政府指令型經濟操作模式。這種操作模式存在的弊端已為今天的人們所熟知,它也是造成在上個世紀末眾多社會主義國家紛紛揚棄社會主義制度的主要原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準計畫經濟
  • 外文名:Quasi planned economy
  • 別稱:計畫經濟體系
  • 提出者:馬列經典作者
  • 套用學科:經濟學
  • 適用領域範圍:市場經濟運行
  • 適用領域範圍:社會市場經濟研究
我們今天從學術角度審視上個世紀眾多社會主義國家走過的發展道路,驀然發現被社會主義國家曾經普遍奉行的計畫經濟體制與馬列經典作者所描述計畫經濟的本有涵義出入很大,計畫經濟體制的實踐者們都毫不例外的像沒有考慮社會主義制度的存在前提一樣忽略了計畫經濟體制存在的前提,讓馬列經典作者推演出的人類社會未來經濟模式,被生拉硬扯地提前出現在現實生活當中;而且實踐者推行的是一套完全由人操控的經濟運行模式。在這種模式下,人的主觀意志替代了客觀規律,人在經濟活動中的局限性壓制了經濟規律的客觀反映,讓經濟嚴重扭曲變形。於是,有學者把這種曾經伴隨社會主義制度同步出現的計畫經濟體制稱作“準計畫經濟”。他們提出的準計畫經濟概念涵蓋了所有以計畫為基本手段的政府指令型經濟操作模式,甚至把希特勒德國在二戰前出現的建立在私有制基礎上的政府指令型經濟操作模式也包括在內。
實戰型管理學者宋璟賢先生認為,這樣來確定準計畫經濟的概念有失偏狹,對探索人類未來經濟運行形態少有幫助,因此對準計畫經的內涵作出了新的詮釋。宋璟賢先生對準計畫經濟的表述如下:
當前以市場經濟為主要運行形態的世界經濟呈現出三大特徵。第一是全球化。各國的經濟運行乃至每個企業的生產經營都在全球一體化的大背景下組織進行,從而消除了國家、地域和經濟個體的局限性,全球經濟的透明度很高,幾乎沒有經營者看不到的死角,經濟資源的配置在全球範圍內進行,人們的經濟行為直接或間接地要接受全球大市場的支配。第二是系統化。在全球範圍內,每一個經濟個體的經營行為和消費行為都是構成全球經濟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人們所有的經濟行為在全球大市場的支配下組成一個動態的、無形的有機整體,每個經濟環節絲絲入扣,牽一髮而動全身,全球經濟呈現出環環相扣、緊密銜接的系統性。第三是信息化。信息反饋範圍愈來愈廣,信息傳遞速度愈來愈快,信息處理手段愈來愈先進。經濟運行過程中出現的任何一種新現象、發生的任何一個細微變化,瞬間就能夠完成信息的傳遞與處理。伴隨著人類經濟與技術的不斷發展,當以上“三化”達到一定高度的時候,全球經濟運行將進入一個全息的、透明的、迅捷的操控時代。進入這種狀態後,人們的個體經濟行為完全遵從市場規律的導引,每一個CEO或者管理團隊都可以依據及時反饋的、全息的經濟信息準確畫出下一步企業運行的K線圖,一個項目從立項、投資、產品生產直到消費,整個過程中的每個環節都像事先計畫好了一樣精確無誤。這種經濟運行形態是市場經濟運行形態的延伸,使用的依然是市場手段,但收到的卻是人們渴望已久的“計畫”效果。它是市場經濟的終極運行形態。這種趨勢在西方已開發國家已經初呈端倪。正當原來的社會主義國家競相加快國有資產資本化進程的時候,西方已開發國家悄悄地在為自己經濟的運行注入“計畫”成分。因此有一個笑話這樣說:在社會主義國家回過頭來效法資本主義發展方式之際,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已經開始在社會主義的大門前徘徊。我們把這種經濟運行形態定名為準計畫經濟,更符合邏輯,也更具有現實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