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南鄉

源南鄉

源南鄉位處江西省萍鄉市蘆溪縣北部,距縣城4公里。全鄉總面積34.43平方公里,有公路連線320國道。鄉政府所在地為南溪村。轄10個行政村,146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5529人(2017年) 。鄉黨委下設黨(總)支部23個,共有黨員737人。贛派建築群劉鳳誥宗祠座落於我鄉源溪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源南鄉
  • 外文名稱:Yuannan Township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江西省萍鄉市蘆溪縣
  • 政府駐地:南溪村南陂
  • 電話區號:0799
  • 郵政區碼:337200
  • 地理位置:蘆溪縣北部
  • 面積:34.43平方公里
  • 人口:15529人(2017年)  
  • 方言贛語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劉鳳誥宗祠故居
  • 車牌代碼:贛J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自然資源,經濟,社會事業,歷史文化,地圖信息,

建制沿革

以源陂、南陂兩個自然村村名的首字,而得名。解放前夕為萍鄉縣蘆溪鄉和泉崗鄉、上埠鄉的一部分。解放初為蘆溪區的蘆溪街和蔗棚、東葛、源南、新下、高樓、林家坊、仁里、古城、東陽、觀霞等鄉。1956年合併為蘆溪鎮,屬蘆溪區。1958年改稱蘆溪公社,1968年復稱蘆溪鎮。1971年隸屬蘆溪區。1990年復析置源南鄉。1997年,面積36.4平方千米,人口1.4萬,轄南溪、石北、源溪、石塘、砿下、章家陂、新棚、新下、花園、上山、上桐木、下桐木、西坑13個行政村。鄉政府駐南溪村,距縣政府4.1千米。

行政區劃

轄章家陂村、石塘村、壋下村、新下村、南溪村、石北村、源溪村、新棚村、大平村、龍泉村等10個行政村。

地理環境

源南鄉位於蘆溪縣北部,面積34.43平方公里,總人口15529人(2017年)。鄉政府駐南溪村南陂。有公路連線320國道。

自然資源

據統計,源南鄉可用木村儲量達2千萬方、煤炭儲量400萬噸、建築石料1千萬方。
全鄉依山傍水,土地肥沃,勤勞樸實的人民創造了燦爛輝煌的文明。這裡山川秀麗,環境優雅,有閒適靜謐的農家小院;有青山綠水環抱的古老宗祠;有神秘多姿的山泉古樹,也有充滿傳奇的古廟奇洞。

經濟

源南鄉農業主產水稻,盛產茶油,是蘆溪縣蠶桑、柑橘生產基地。鄉鎮企業有煤炭、鞭炮、針織、鋅冶、繅絲等廠。
改革開放以來,源南鄉逐步地改善原來以農業為主的產業。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以科學技術為主動力,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的,堅持市場第一,堅持農民為主體,堅持科技興農,堅持引導服務。圍繞“特、優、精、新”等方面,扶持一批農民科技示範戶,以帶動周圍民眾共同致富。源華食品有限公司就是在縣、鄉兩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發展起來的農民企業。該公司以周圍農戶的畜產品和蔬菜瓜果為原料,生產各種腊味產品和進行蔬菜加工。該公司生產的“源華”系列腊味產品深受周邊省、市民眾的歡迎。
農業穩步發展的同時,源南鄉也大力推進工業的產業化進程。隨著村村通公路建設的完成。國有、民營等工業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通過內部整頓,科技改造,幾家國有中型煤礦的產量穩步上升。私營焰花等民營企業的銷路也越來越廣。同時滬一瑞高速公路在源南境內通過,並有一掛線經過三個村,這又給源南鄉的各項事業的發展注入了更大的活力。隨著鄉公路網路化建設和農村電網改造的完成,鄉政府加大了招商引資力度,將掛線兩側開闢為工業園區,給予廠商最大程度的優惠政策。
在21世紀的新經濟形勢下,源南鄉的經濟建設方針就是不斷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和招商引資的力度,成為一個以強大的工、礦企業為主,以加工優質農產品的民營企業為輔,包含旅遊、度假、休閒為一體的文明鄉鎮。
2016年實現規上企業生產總值13.3億元,同比增長2%;完成工業增加值3.39億元,同比增長10.4%;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萬元,同比增長11.7%;完成財政總收入5371萬元,同比增長5.3%。

社會事業

蘆溪縣源南鄉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十分注重鄉村文化建設和村民素質的提高,在改善農村面貌的同時,促進鄉風文明,鄰里和諧。
2008年,源南鄉投入資金22萬餘元用於農村文化建設,在所有的新農村建設示範點設定宣傳欄,並利用村裡的有線廣播、黑板報等載體廣泛宣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各村都成立了自然村理事會,根據村民的意願修訂村規民約,從改變不良習俗入手,積極開展“十星級文明戶”創建活動。不少村組還根據自身條件建成了閱覽室、娛樂室等文化活動場所,極大地豐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源南鄉,一條條寬闊的水泥路通向綠樹掩映下的人家,環境變美了,人與人之間相處更和諧了,到處都充滿濃濃的友愛互助之風。
2002年以來,該鄉把廉政文化建設作為建設和諧文化的一項重要內容,以“六進”為載體,引導廣大黨員幹部、民眾崇廉尚廉。在街道、社區和機關的醒目入口、辦公室走廊設立了一批廉政警句、修身格言。同時,把廉政教育和新農村建設、企業文化建設有機集合起來,充分利用文化場所、黨員之家等文化陣地,使廉政教育走進農村和企業。通過在節假日裡向幹部配偶發廉政簡訊息或倡廉公開信,把家庭建成反腐倡廉的重要陣地。
2005年,源南鄉在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中,堅持規定動作不走樣,自選動作有特色,結合正在開展的作風建設年活動,在機關內開展“2+8”和“8+2”活動,取得了明顯效果。該鄉開展的“2+8”活動,即2個小時隊伍建設加上8個小時工作時間,半個月的時間裡,每天早晨5:30至7:30對全體機關幹部按照部隊標準進行半軍事化的隊伍訓練,使廣大黨員幹部在“滿意機關”創建中轉變作風,更好服務於人民民眾。“8+2”活動,即除8小時正常工作時間外,每天晚上組織黨員幹部進行不少於2個小時的政治學習,深入學習《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讀本》和《黨章》以及上級領導的講話精神,提高黨員幹部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做到工作與先進性教育活動兩不誤、兩促進。通過活動的開展,機關作風得到了改善,黨群、幹群關係得到密切,各項工作得到了推進,到2005年10月為止,共為民眾解決熱點、難點問題35個,幫扶困難民眾20戶。
2016年完成44戶133名貧困人口的脫貧任務,大平村順利摘帽並榮獲全市扶貧(移民)工作先進單位;累計發放各類民生資金520萬元;完成5000米水渠維修、5.9公里公路硬化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歷史文化

蘆溪縣源南鄉源溪村有一片氣勢恢宏的古老建築群,是享譽大江南北、被乾隆皇帝稱為“江西大器”的清代著名才子劉鳳誥的宗祠。
劉氏宗祠始建於南宋時期,由4座祠堂和一座古戲台構成,均為磚木結構,總體坐北朝南,占地面積2800餘平方米。由於年久失修及歷史變遷,宗祠遭到不同程度的風化和損壞。2008年,源南鄉籌資10餘萬元對古戲台進行了修復,對整座宗祠也正在著手整修。
劉鳳誥簡介
劉鳳誥(1760—1830),字丞牧,號金門,是江西省萍鄉市上栗縣赤山鄉石觀泉村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中一甲第三名進士(探花)後,授翰林院編修。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升任翰林院侍讀學士。其後歷任國子監祭酒、太常寺卿、內閣學士、兵部右侍郎、戶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等職。其間先後任過廣西、山東、浙江等省的學政,充當過湖北、山東、江南等省的鄉試正考官。

地圖信息

地址:江西省萍鄉市蘆溪縣源南鄉政府(160縣道東)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