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丹鎮

湯丹鎮

湯丹鎮位於雲南省東川區西北部,東倚小江和小清河,分別與會澤縣銅都鎮烏龍鎮為界;南鄰紅土地鎮;西和舍塊鄉、因民鎮接壤;北同拖布卡鎮毗連。全鎮國土面積291.71平方公里,下轄2個社區居委會,24個居民小組;26個村民委員會,197個村民小組,170個自然村。2007年底全鎮總人口44529人,11937戶,其中農業人口34115人,9334戶;城鎮人口10414人,2603戶,占總人口的22.91%。境內居住著彝、回、苗、哈尼族等少數民族共1224人,占總人口的2.75%,其中彝族1010人,回族174人。湯丹鎮人民政府駐湯丹菜園,距東川城區直線距離16公里,公路距離46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湯丹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雲南省昆明市東川區
  • 下轄地區:村26個
  • 電話區號:0871
  • 面積:291.71平方公里
  • 人口:44529人
  • 車牌代碼:雲A
行政區劃,地理人口,地形地貌,自然資源,礦產資源,人口數據,歷史沿革,經濟概況,教育,金屬開採,特色產業,

行政區劃

1959年設湯丹鎮,1961年改湯丹城市公社,1965年更名菜園公社,1984年改區,1988年改湯丹鎮。1963年成立杉木公社,1984年改杉木區,1988年改杉木鄉。1997年,湯丹鎮面積197.5平方千米,人口3.9萬人,轄小河、興隆、風景、新發、元寶、同心、石莊、中河、海子、灑海、黃草坪、望廠、姑莊、小田壩、梨坪、新橋、大地坡、三家村、湯丹、濫泥坪20個行政村;杉木鄉面積91平方千米,人口1.1萬人,轄杉木、中山、江西、彎腰樹、達朵、新塘、新寨、竹山坪8個行政村。2005年,撤銷杉木鄉,併入湯丹鎮。
湯丹鎮湯丹鎮
社區代碼
530113102:~001菜園社區 ~002大坪地社區 ~201灑海村 ~202梨坪村 ~203元寶村 ~204中河村 ~205田壩村 ~206新發村 ~207小河村 ~208新橋村 ~209石莊村 ~210大地坡村 ~211海子村 ~212黃草坪村 ~213姑莊村 ~214同心村 ~215三家村村 ~216風景村 ~217興隆村 ~218望廠村 ~219杉木村 ~220彎腰樹村 ~221中山村 ~222江西村 ~223達朵村 ~224新塘村 ~225新寨村 [2006年代碼]530113103:~001菜園社區 ~002大坪地社區 ~201灑海村 ~202梨坪村 ~203元寶村 ~204中河村 ~205田壩村 ~206新發村 ~207小河村 ~208新橋村 ~209石莊村 ~210大地坡村 ~211海子村 ~212黃草坪村 ~213姑莊村 ~214同心村 ~215三家村村 ~216風景村 ~217興隆村 ~218望廠村 ~219杉木村 ~220彎腰樹村 ~221中山村 ~222江西村 ~223達朵村 ~224新塘村 ~225新寨村 ~226竹山村

地理人口

2007年湯丹鎮總人口11937戶44529人,其中農業人口34115人,占77.61%,非農業人口10414人,占22.39%。轄區面積297.71平方公里,最高海拔4328米,最低海拔950米。其中有彝族回族白族苗族納西族布依族等少數民族分布居住。
居住於湯丹鎮姑莊村月亮田小組的彝族同胞,每逢以酒相慶之時,皆會以一首首真誠、質樸的“酒歌”送上心裡的祝福;而在湯丹的新發村,也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個村民還會“跳菜”這一面臨失傳的民間藝術。湯丹鎮一直致力於發掘、收集、整理這些民族、民間文化藝術,傳承給更多的年輕人。
湯丹鎮在2006年中國東川土石流汽車越野賽紅土地之旅系列活動中,有4名山歌手榮獲布穀鳥獎;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大型歌詠比賽中榮獲二等獎;組織送戲下鄉三次。大大豐富了幹部、職工、民眾的文化生活。2007年8月鎮機關職工在東川區舉辦的“醉笑天”杯酒歌大賽中榮獲二、三等獎。
該鎮地形為小江河谷熱區,海拔1140米,是全鎮經濟生活條件最好的地區,氣候炎熱,日照充足、田地肥沃、平整連片、交通發達,以洋蔥為主的冬早蔬菜種植面積已達2000餘畝,形成規模種植。有800畝的石榴基地,還有開發的500畝河漫灘,還有水質良好、水量環境、優美的小清河待開發。
湯丹鎮稻田湯丹鎮稻田

地形地貌

中部山區,海拔1800—2200米之間,是包穀、洋芋及水果的主產區,脫毒洋芋種植已發展到7000餘畝,口感好、上市早的望廠桃種植面積已有300多畝;還有其它豐富的經濟林果,如:日本黃梨、李子、櫻桃、板栗、花椒等品種,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高寒山區,海拔2500—4300米之間,氣候寒冷,主產洋芋,有廣闊的天然草場,在這裡已發展了高山圍欄種草13000畝,近2萬隻黑山羊和綿羊在依靠豐富的綠色植物形成畜牧產業;高山藥材如大黃、法羅海、一枝蒿等名貴藥材漸成規模,開發勢頭正旺。值得一提的是,還有幾千畝品種多樣的野生蔬菜如野韭菜、山竹筍、刺腦包等在這裡具有適宜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開發利用前景十分廣闊。

自然資源

全鎮境內峰巒疊嶂,山勢陡峭。山體為南北走向,境內最高處是與法者、舍塊二鄉交界處的緊風口,海拔4288米,最低處海拔960米,高差懸殊的立體地形和立體氣候,形成了我鎮集河谷、半山區、高寒山區於一體的不同農業分布帶。湯丹境內礦產資源豐富,以產銅礦而聞名,有“天南銅都”之稱,另有銀、鐵、鉛、鋅和石棉等礦產資源。2007年,湯丹鎮工業總產值占全鎮生產總產值的80%以上,鄉鎮企業總產值2.2億元,比2006年同期增長38%。
湯丹鎮一角湯丹鎮一角

礦產資源

湯丹不但有豐富的礦產資源,而高差懸殊的立體氣候形成的集河谷、半山區、高寨山區於一體的不同農業分布帶,也為我鎮提供了十分豐富的可開發利用的農業資源。2007年末,全鎮耕地面積31398畝,有林地面積5萬餘畝,森林覆蓋率12.91%;牧草地7萬餘畝,未開發利用土地20餘萬畝(包括荒山、荒地),現有水果面積918畝,以蘋果、桃子和梨為主,水果年產量217.4噸;乾果主要有核桃和松子,年產核桃30.2噸,松子6.9噸。由於多年進行不懈的扶貧攻堅工作和有各項支農、惠農政策,農牧業生產發展較快。2007年全鎮農作物總播種面積51955畝,糧食播種面積34741畝,糧食總產量8307噸,其中生產水稻1549噸,玉米2540噸,薯類3581.6噸,雜糧636.4噸,農民人均有糧243公斤;大牲畜存欄6634頭,山羊存欄13620頭,綿羊存欄4362頭,生豬存欄20462頭,家禽存欄37932隻,肉類總產量1996.9噸;全年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7590.5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52元。

人口數據

總人口
30341

16406

13935
家庭戶戶數
9670
家庭戶總人口(總)
29906
家庭戶男
16014
家庭戶女
13892
0-14歲(總)
7042
0-14歲男
3843
0-14歲女
3199
15-64歲(總)
21271
15-64歲男
11568
15-64歲女
9703
65歲及以上(總)
2028
65歲及以上男
995
65歲及以上女
1033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28140
-

歷史沿革

被譽為“天南銅都”的湯丹,有著幾千年的採礦煉銅史,形成獨特的人文環境和深厚的銅文化。因1953年1月成立的東川礦物局駐地一直在湯丹,經過近30年的建設,全鎮交通發達,有柏油路通向省市城區。轄區現有5個發電廠,兩所醫院,一所區屬完中,兩所區屬完小,12所鎮屬完小。供電、供水、廣播電視系統規劃整齊。樓房錯落有致,平整寬闊的街市,四季如春,氣候宜人,風光神奇。
趙家祠堂趙家祠堂
湯丹的名稱源於土法煉銅,因礦石冶煉出的銅為黑色,要用火燎湯潑的辦法還原出銅色,故名湯丹。湯丹鎮清屬東川府;民國時期屬巧家縣,並先後設過湯丹區、湯丹鄉和湯丹鎮;解放初改屬會澤縣,1954年屬東川礦區政府,1958年後屬東川市(期間先後設過菜園公社和湯丹區公所,1988年改區公所為鎮人民政府),1999年至今屬東川區。2005年鄉鎮改革,原東川杉木鄉(共轄8個村委會、國土面積91.01平方公里 )併入湯丹鎮,形成今日的湯丹鎮,使湯丹鎮進入一個全新的歷史發展時期。
湯丹境內出土文物“堂琅洗”說明在東漢建初年間(公元76—83年)就已進行銅礦開採,清朝年間最高年產銅316萬斤,民國時期先後由“東川礦業股份有限公司”和“滇北礦務公司”開辦湯丹礦業。1953年1月成立的東川礦務局(駐湯丹)為我國的銅礦生產作出了重要貢獻。

經濟概況

1998年東川礦務局改制後,湯丹礦業由股份公司、集體和私營等多種形式的企業經營,轄區內有工業企業60餘家,從業人員4423人。其中選礦廠、冶煉廠43家,有證礦山21個,電力企業4個,安全片區12家,與湯丹礦業有限責任公司和濫泥坪有限責任公司兩大礦山企業交叉並存,逐步形成以采、選、冶為主構成,其他企業並存的複合型工業格局。工業的發展有效解決了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增加農民收入,提高了人民民眾生活水平。多年來,工業一直是湯丹經濟發展的支柱。
雲南省昆明市東川區湯丹鎮地圖
湯丹鎮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實現7590.58萬元,比2006年同期增長24%。其中:第一產業收入4522.38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59.58%,其中:農業收入2280.3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30.04%;其中:種植業收入2078.9萬元;其他農業收入47萬元。林業收入67.4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0.89%;其中出售林產業收入38.1萬元,牧業收入2115.7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27.87%;漁業收5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0.06%。
第二產業收入2297.7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30.27%;其中鄉鎮企業收入963.51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12.69%。第三產業收入664.5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8.75%;其中建築業收入76.7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1.01%;運輸業收入298.6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5.81%;商飲業收入166.9,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2.2%;服務業收入56.4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0.74%。其他收入和工資性收入1014.5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13.36%;其中農民外出勞務收入908,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11.96%。2007年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852元,比2005年同期增長49.52%。2007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為5710.8元,其中:農業總產值為2702.9萬元;林業總產值為76.3萬元;牧業總產值為2546萬元;漁業總產值為9.1萬元;農林牧漁服務業總產值為376.5萬元。

教育

湯丹鎮轄區內有學校30所,其中由教育局進行全面管理稱為區直屬國小2所,分別為育紅國小和人民國小,中學1所(原東川一中,現為湯丹中學),鎮中心學校1所,下轄國小24所,其中有兩所寄宿制國小,一所在中心學校辦事處(原東四中),一所由日本商投資並以其命名的國小“藤澤希望國小(原同心國小),在校學生5056人,教職員工385人,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小完學率100%,國中升學率100%,完學率100%。

金屬開採

湯丹鎮位於東川區西北部,屬東川區第二大鎮。湯丹是一個典型立體氣候的鄉鎮,最高海拔4320米,最低海拔600多米,面積297.71平方公里,總人口44529人,所屬村委會、社區共28個。湯丹地區屬全國老工業區之一,有悠久的開採歷史,素有“天南銅都”的美稱,2005年,與杉木鄉的合併,使鎮屬範圍擴大,礦點、企業增多,經濟實力增強。
湯丹是原東川礦務局總部所在地,也是東川礦務局“四大礦山”之首,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主要礦種分別是,銅、鐵、鉛、鋅等礦。銅自古代千年至今都成為人類的重要資源之一,湯丹作為擁有“天南銅都”美稱的地方,境內的銅漢代以來就有開採,不難而知湯丹鎮轄區呢具有相當驚人的銅資源儲備量,大致分布情況如下:濫泥坪白錫臘片區儲備銅、鐵礦,元寶村老新山、桃園及深溝片區儲備銅礦,2279—1650片區儲備銅礦,古莊片區儲備銅、鋅礦,原杉木鄉片區儲備銅、鐵礦,風景村片區儲備銅、鐵礦。
湯丹鎮鎮屬範圍內有湯丹公司、濫泥坪公司兩大企業及鎮政府管轄的40餘家涉及礦企業,2007年鄉鎮企業總產值創下4.5億的歷史最高峰。湯丹轄區內的企業主要以資源型企業為主,主要分布在湯丹鎮所屬的17個村範圍內,其中以元寶村、海子村、風景村、姑莊和同心村最為突出,元寶村範圍內入駐企業5家,包括3家特區企業;海子村入駐企業4家,風景村在2007年入駐企業濫泥坪公司和金水公司兩家大型企業,姑莊和同心兩個村共入駐6家企業。

特色產業

湯丹鎮屬典型的資源型鄉鎮,礦產資源十分豐富,以銅、鐵、鉛等礦產資源為主,其中銅、鐵總儲量都在8000萬噸以上,而銅礦地質儲量占東川銅礦地質儲量的43%。轄區內有工業企業60餘家,從業人員4423人,可日產原礦6000餘噸,日產銅60噸。
已有以洋蔥為主的冬早蔬菜2000餘畝,並形成規模種植;有500畝的石榴基地;脫毒馬鈴薯已發展到7000餘畝;還有其他豐富的經濟林果,如:花椒、桃、日本黃梨、李子、櫻桃、板栗等品種,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高山藥材如大黃、法羅海、一枝蒿等名貴藥材已成規模,值得一提的是,還有幾千畝品種多樣的野生蔬菜,如野韭菜、山竹筍、刺腦包等都有其適宜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我鎮已發展了高山圍欄種草13000畝,黑山羊和綿羊依靠豐富的綠色植物資源形成特色畜牧產業。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努力,湯丹的特色農業顯出勃勃生機,豐富的綠色農業資源,逐步完善的基礎設施,勤勞待富的民眾,走“公司+基地+農戶”的經濟道路大有可為,意味著我鎮以企業為龍頭、以市場為導向的大農業生產模式條件已基本成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