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苗族民間傳統文化叢書:苗師通鑑第一冊

湘西苗族民間傳統文化叢書:苗師通鑑第一冊

《湘西苗族民間傳統文化叢書:苗師通鑑第一冊》是2019年中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書名:湘西苗族民間傳統文化叢書:苗師通鑑第一冊
  • 作者:編者:石壽貴|責編:陳應徵
  • 出版社:中南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9年
  • 開本:16 開
  • 裝幀:精裝
  • ISBN:9787548737018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苗師的祭祀儀式據目前不完全的統計有46堂之多,其中大型的祭祀如“椎牛”“椎豬”“吃牛”“祭日月車祖神”(祭日月車祖後來演變成為大型的太陽會)“接寨龍”等,中型的祭祀如“吃豬”“敬寨祖”“接家龍”“招新亡入祖”“安祖壇”“祭雷神”等,小型的祭祀如“小敬祖先”“接墳龍”“洗宅”“敬谷粟米神”“贖墓魂”等。大、中、小型各種儀式,組成了一個大系統、大規模、大建構的祭祀體系。
  巴代的祭祀儀式由“寫、畫、雕、扎、剪、吹、打、舞、誦、唱”等形式組成,但其主要的內容與成分是誦功和唱功,而誦、唱的內容又都是神辭。苗師“巴代雄”所主持的祭祀儀式據目前不完全統計有46堂之多,這46堂儀式又是由48種基本模式組成。其中的堂指的是祭祀科儀種類,如《椎牛科儀》《接龍科儀》等,而基本模式指的是儀式的具體內容,如“說香”“講原因”“請師”“請神”“通呈保佑”“驅鬼除怪”“遣煞”“藏身收祚”“交生交熟”“敬獻供品”“送神”“拆壇”等。大體上來說,苗師“巴代雄”的46堂科儀的神辭內容都是由這些基本模式組成,在具體的某堂科儀中,按其祭祀的場地、時間、原因、神名、訴求(目的)等實際情況,將這些基本模式來組合而成整堂儀式的科儀神辭。比如“敬酒”,在苗師“巴代雄”所主持的46堂科儀中,幾乎每堂都有“敬酒”這個環節,每種祭祀都離不開敬酒,只是接受供酒的對象不同而已。換句話來說,在苗師所主持的46堂科儀中,都是由這些基本模式的神辭組成,只是組合的形式或前或後、或多或少而已。因此,巴代術語把這些通用的基本模式稱之為“通鑑”。

作者簡介

  石壽貴,苗族,湖南湘西花垣縣人。為本家祖傳茁師“巴代雄”第32代、客師“巴代扎”第11代、民間正一道第18代三教掌壇師。湘西州曲藝家協會會員,湖南省詩詞楹聯學會會員,湖南省第四批“非遺”保護名錄“苗族巴代”代表性傳承人,花垣縣第七、八屆政協委員,花垣縣第十七屆人大代表,首描感動花垣十大人物,湖南·花垣蚩尤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湖南·花垣苗學學會副會長,巴代文化學會會長,吉首大學客座教授,中國和合文化研究院苗族巴代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發表論文50餘篇,已出版《湘西苗族巴代揭秘》《湘西苗族古老歌話》《湘兩苗師通書詮釋》等著作6本。整編譯註了2500多萬字、4000餘幅彩圖的7大類76本《湘西苗族民間傳統文化叢書》。截至2016年,榮獲各種獎項共23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