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自治州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意見

湘西自治州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意見
各縣市人民政府、湘西經開區管委會,州直有關單位:
大力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是實施精準扶貧戰略,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的基礎性工程,是落實科教興州、人才強州和建設教育強州戰略,建設綠色、文化、開放、和諧“四個湘西”的重大舉措,現結合實際,就加快全州現代職業教育發展提出如下意見:
一、明確全州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戰略目標
總體目標:全州現代職業教育骨幹體系基本形成,辦學質量顯著提升,有效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能力明顯增強,為構建湘西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教育強州、促進脫貧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到2020年,全面完成湘西職院建設任務。全州公辦職業學校控制在10所以內,校均學歷教育學生規模在2000人以上,縣市重點舉辦的學校全部達到省級示範性中等職業學校標準。建設好文化旅遊、民族文化傳承創新、現代農業等3大類示範性特色專業,3個示範性實習實訓基地。配齊配優現代職業教育發展所需的教師編制,專業課教師中“雙師型”教師比例達80%,建成1個州級教師培訓基地。職業學校在校生規模達3.5萬人以上;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5%以上。將創業教育納入職業學校教育內容,建立和完善由創業知識教育、創業實踐培訓和創業實踐活動構成的相互融合的創業教育體系。基本形成普職協調發展,中、高等職業教育相互銜接,職前教育和職後教育相互溝通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二、全面最佳化現代職業教育發展布局
(一)合理布局,加快提升職業院校的基礎能力。堅持“以高職為龍頭,以中職為重點”的發展戰略,加強政府統籌,合理布局全州職業教育。加快湘西職院的各項建設,完善新校區功能設施,爭取成為國家級職業教育示範學院。各縣市要結合教育“四大工程”,加快職業學校新擴建和搬遷工作步伐,進一步促進縣市職業學校的提質擴容。吉首、龍山、永順、花垣、保靖、瀘溪、鳳凰等縣市分別辦好1所占地80畝以上的示範性公辦中等職業學校。古丈縣要積極創造條件辦好縣級職教中心。
(二)組建湘西職業教育集團。按照政府統籌、分級負責、社會參與的管理體制,整合全州職教資源,以湘西職院為牽頭院校,各縣市職校參與,與湘西職院實行中高職對接,組建湘西職業教育集團,鼓勵集團與企業、科研院所、社會組織全方位融合,發揮骨幹帶頭作用,實現全州職業院校招生就業、教育教學、教師隊伍建設、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最佳化和辦學效益最大化。
(三)彰顯特色,突出抓好專業建設。面向市場需求,對接產業發展,在師資水平和設施設備符合要求的前提下開辦專業,重點建設面向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新興產業的精品專業,加大民族文化傳承和保護力度,加強民族藝術、民間工藝、旅遊服務、地質調查與礦產資源勘探等具有民族特點的特色專業。到2020年,全州建設好3至5個特色專業群。每個縣市中等職業學校辦好1至2個對接當地優勢產業、民族文化傳承創新的特色專業。湘西職院、各縣市中等職業學校要建設好1個高水平的校內實訓基地和1個校外實訓基地。
(四)協調發展,實現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職業教育大體相當。以湘西職院為龍頭,以發展中等職業教育為重點,按照普通高中教育與中等職業教育大體相當、中等職業教育略大於普通高中教育的要求,引導國中畢業生合理分流。全州原則上不再新批普通高中學校。以州統籌全州職業教育招生工作,各縣市積極支持湘西職院面向高中招生,逐步建立湘西職院國中招生退出機制,各縣市區要全力支持湘西職院建設,確保縣域內普通高中畢業生數的10%進入湘西職院學習,各中職學校畢業生數的30%進入湘西職院學習。
(五)全力推進,搞好職業教育社會資源的整合。實施好“一家一”職教工程,積極引導“兩後生”、青年農民、城鄉勞動者等接受職業技能教育,協同對接教育資助體系、“同心溫暖”工程、“雨露計畫”和貧困地區勞動力素質提升培訓計畫,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就讀職校一律免費。從2016年起,以湘西職院、各縣市重點舉辦的中等職業學校為依託,按照“機構不變、職能不變、政策不變、向上爭項目渠道不變、向下延伸服務不變”的原則,對各類培訓機構、項目、經費、資產進行整合,到2020年,逐步將各類培訓整合到湘西職院和縣市職教中心。分年度、有計畫組織實施學歷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為每個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免費培養培訓1名青壯年勞動力,對所有建檔立卡貧困家庭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實施就業援助。
三、全面加強職業院校教師隊伍建設
(六)嚴格落實編制標準。要按照現代職業教育發展需要落實教師編制標準。用於聘用校外有技術專長的兼職教師編制數控制在學校編制總數的15%-30%之間,兼職教師列入教師編制總數,經費由財政包乾撥款,其考核、管理由所在學校實施並與其績效掛鈎。
(七)全力實施專業教師素質提升計畫。加大對“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力度,全面完成職業學校免費定向培養專業教師計畫和特崗計畫。改革職業學校教師招聘辦法,對緊缺性急需人才降低門檻,吸納更多技能型人才到職業學校從教,職稱評審要緊貼職業教育特點,側重職業技能。建立評選學科、專業帶頭人制度,建立有序的專業教師定期到企業實踐、到發達地區職業學校進修學習制度,作為教師職稱評定的必要條件。支持職業學校高薪引進骨幹專業人才,鼓勵職業學校教師創造發明。到2020年,“雙師型”教師比例達80%以上。
(八)加強職業教育科學研究。加快信息化建設步伐,完善職業教育科研製度,建立健全科研機構,配備專職科研人員,增加對科研工作投入,為學校教育教學和教育行政部門科學決策提供服務。州設立專門的職業教育研究機構,各縣市要配備專職職業教育研究人員。
(九)推進名師工作室建設。結合我州實際,在民族文化傳承和保護上突出特色專業建設,各縣市區要支持區域內職業學校組建1—2個由專業領軍人才任首席名師,專業骨幹教師和行業企業一線專家任教學名師,青年教師為成員的特色專業名師工作室,研究創新土家族、苗族等少數民族文化,挖掘開發各類民族文化、旅遊服務產品,形成產學研一體化的名師工作室工作格局。
四、全面提升職業院校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
(十)積極支持民辦職業教育。創新民辦職業教育辦學模式,支持各類辦學主體通過獨資、合資、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形式舉辦民辦職業教育,努力探索建立公辦和社會力量舉辦的職業院校相互委託管理和購買服務等機制。民辦職業院校依法享受相關教育、財稅、土地、金融等優惠政策。對辦學行為不規範的民辦學校要予以取締,對辦學行為規範教育教學質量優秀的民辦職業院校予以獎勵。
(十一)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堅持“立德樹人”的辦學理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和改進職業學校的德育工作,全面構建全員育人、全程教育、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體系。積極探索“雙元制”和現代學徒制的辦學模式,建立“學分銀行”,有效推進中高職銜接。
(十二)加強學生實踐能力和技能培養。進一步深化以社會需求和創新創業為導向的教育改革,完善“學校+企業,專業+車間”的教學培養模式,高度重視實踐和實訓環節教學,加強學校與企業合作,共建專業和實習實訓基地。制定企業接收職業院校學生頂崗實習制度,大力開展“訂單式”培養。建立由創業知識教育、創業實踐培訓和創業實踐活動構成的相互融合的創業教育體系,促進畢業生多方位就業格局。
五、全面建立健全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保障機制
(十三)加強領導。建立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的職業教育工作機制。各縣市人民政府(管委會)要建立以主要領導牽頭,分管領導和相關部門參加的職業教育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每年專題研究1—2次職業教育。統籌協調區域內職業教育發展的重大問題,支持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大力宣傳和推介職業教育發展典型經驗。
(十四)加大投入。各級財政要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投入。全州各部門的培訓項目資金要向職業教育傾斜。“十三五”期間,完成全州職業院校達標建設。從2016年開始,州本級及縣市區財政每年預算安排職業教育專項經費,用於農村中等職業教育攻堅計畫的實施、名師工作室建設、職業教育科研、技能競賽、教師培訓培養等,採取考核和以獎代補的方式鼓勵職業學校做大做優做強。積極向上爭取和組織實施好國家及省級職業教育專項建設項目。對於上級下撥的生均公用經費,通過考核的方式重點支持學科建設獎補。全面落實職業教育政策性經費保障要求,地方教育費附加的30%要用於職業教育,土地出讓金收益中按比例計提的教育資金要安排20%用於攻堅計畫,逐年落實職業學校生均公用經費標準,落實15%緊缺性人才的聘用經費。申請和督促職業學校學生國家助學金、學生學費減免的地方配套資金及時足額到位。
(十五)強化考核。對職業教育工作實行目標管理,進行專項督導評估,將職業教育專項督導評估結果作為有關項目立項、專項撥款、表彰獎勵等方面的重要依據,作為縣級政府領導幹部政績考核、選拔任用、培養教育、獎勵懲戒、責任追究的重要依據。凡評估“不合格”的縣市,對其教育工作督導評估實行一票否決,責令限期整改。
湘西自治州人民政府
2016年6月7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